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四 /第二单元 /7 李清照词两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同步...

更新时间:2021-03-03 浏览次数:7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戚(qī)  寒(huán)  悴(qiáo)  阳(chónɡ) B . 邻(mù)  河(bàn)  息(qǐ)  文(dú) C . (xiào)  混(xiáo)  绥(jìnɡ)  子(xiē) D . (juàn)  承(zhóu)  土(pī)  月(zhènɡ)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瑞脑  憔悴  精兵减政  不胫而走 B . 金兽  帘卷  出奇不意  一筹莫展 C . 寻觅  销魂  满地黄花  犄角之势 D . 堆积  凄惨  薄雾浓云  少安毋躁
  • 3.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本来我们认为此次征文定能扩大刊物的影响,谁知投稿数量很少,且大多文不划线 , 大家的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②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的积分可以兑换现金,但由于伪基站客服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 , 再加上所谓银行发来的信息,他最终上当受骗。

    ③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游戏,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喜欢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弘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④在我的印象中,李老师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不管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他都付之一笑

    ⑤吉林大学制定实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案,欲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完美地结合起来。

    ⑥每个学习法律的学生都应该牢记“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训导,并矢志不移 , 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A . ①②⑤ B . ①③④ C . ②⑤⑥ D . ③④⑥
  • 4. 下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浣溪沙》,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________,黄昏疏雨湿秋千。

    A . 病起萧萧两鬓华 B . 小院闲窗春已深 C . 江梅已过柳生绵 D . 归鸿声断残云碧
  • 5. 下列词句中,不存在语序倒置现象的一句是( )

    A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B .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 .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6.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②有暗香袖(充满)

    ③莫道不销魂(极度的欢乐)

    ④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⑤憔悴(损害)

    ⑥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⑤ C . ④⑤⑥ D . ①②⑥
  • 7. 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 全词内容单纯,上阕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 B . 下阕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C . 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 . 全词正笔、点笔是实中有虚,情中有态,因此人物意态、形象立现,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 8. 对下列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长昼难挨,于环境和气氛的描写中,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B . “佳节又重阳”,点明节令。重阳节是团聚之节,团聚之节偏不团聚,于是孤单寂寞之感油然而生。这一句是全词的关键句,诗人对丈夫的脉脉相思,全从此一句暗示出来。 C .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两句从夜间情景落笔,写因天气寒冷诗人夜半被冻醒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D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接抒写了诗人的凄苦心情,集中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不要说此情此景不伤人啊!当西风把帘子吹起的时候,你看,篱畔的菊花正茂,而我自己却(因思念丈夫)而憔悴多了。
  • 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李清照纪念堂是个四合院似的仿古建筑,红瓦青砖,拱门漏窗,翠竹青青,古朴雅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苦苦地思考着人生,还是又将觅得佳句?我不得而知。

    ①再往里走,便是“漱玉堂”了

    ②她右手托腮,脸面轻俯,双眉微蹙,就像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③我暗暗赞叹:郭老不愧是一代文豪。如果在他的题词中像许多人习惯那样再多个“女”字,那会是何等减色和遗憾

    ④东西厢有人物介绍和她的书画展,正房里迎面有两米多高的李清照雕像立在正中。那雕像通体洁白如雪,裙袂飘然

    ⑤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块长方形的灰青色大理石

    ⑥上面醒目地刻着郭沫若先生遒劲、奔放的手书“一代词人”

    A . ③①④②⑤⑥ B . ③①⑤⑥②④ C . ⑤⑥①③②④ D . ⑤⑥③①④②.
二、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 (1) 对《醉花阴》中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薄雾浓云愁永昼”意思是说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打发,因而为之生愁。 B . “瑞脑销金兽”意思是香料在香炉中渐渐烧完了。 C . “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的“东篱”指菊圃。这里化用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 D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设想主人公因思念而更显得憔悴的形象,属于虚写之笔。
    2. (2) 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全词内容单纯,上片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 B . 下片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C . 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 . 全词正笔、点笔是实中有虚,情中有态,因此人物意态、形象立现,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3. (3) “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
    4. (4) 据元人伊世珍《琅嬛记》所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请问为赵明诚五十首所难掩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好在何处呢?试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 1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齐天乐

    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庾郎①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②,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③,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④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①庾郎:北朝诗人庾信,曾作《愁赋》。②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③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④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本词次句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 B .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访,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 C . “候馆”“离宫”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后妃,还是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是伤心。 D .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 E . 这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客子,儿女等看似不相干的人事巧妙地组织到一起,体现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
    2. (2) 《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请问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
  • 12.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 (1) 《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2. (2) 对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借动作表现情思。 B . “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表明词人欲借酒消愁而不可得。 C . “却是旧时相识”的“雁”,给词人带来的是对丈夫的思念和漂泊沦落之感。 D . “独自怎生得黑”既表明了词人的孤单寂寞,也隐喻了后半生的坎坷悲惨。
    3. (3)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以及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 . 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 . “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 . 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4. (4) 《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加以说明。
三、语言表达
  • 13. “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写一段含有这三种意象的文字。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少于60字。
  • 14. 某校一中学生喜欢李清照的词,特别喜欢她笔下的“黄花”意象,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定为“哭泣的黄花”,抒发了一种淡淡的忧伤。然而教师阅罢,把“哭泣的黄花”改为“哭泣的易安”,理由是黄花无知无觉,又如何能“哭泣”呢?请针对以上材料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