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

更新时间:2021-03-08 浏览次数:8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0高一下·建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高阶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电影、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自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能够获得蓬勃发展,这是可以预见的。 B . 近年来,各种不同形式的作品不断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引发大众广泛关注。 C . “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的事实,充分说明人工智能的智慧已经超过了人类。 D . 在规范高阶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挥着比西方文明更为重要的作用。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联系国内外现实分析论证,最后进行总结。 B . 本文在论证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使文章有较强的说服力。 C . 本文写到了作家韩少功的假设,是为了强调人工智能应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D . 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作者一方面表现出乐观和期望,同时态度又比较谨慎。 B . 一些综艺节目为博取观众眼球,人为渲染一种人机对立的紧张气氛,其做法是不可取的。 C .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行将到来,对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探讨也应该提上日程。 D . 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它永远会是服务人类的工具,这已成为人们的一项共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2020高一下·建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还有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策划与播出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1. (1)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 . 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 .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涵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 . 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2. (2)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 . 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 . 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材料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 .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3. (3)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2020高一下·建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呢?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就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来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琅琅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在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段“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呢”以反问开篇,引人深思,该句在结构上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B . 作者将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缝隙中的月光比作受污染的水,是为了表现月光的昏黄及对城市月光的厌恶之情。 C . 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意思是月光很难在城市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因为城市拒绝月光。 D . 作者认为精明的现代人之所以将读书视为苦事,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过大,文凭、职称、职位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因而无法找到读书的乐趣。
    2. (2) 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联系全文,指出“窗”和“门”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
    3. (3) 文章结尾说:“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认为要怎样才能在“繁华”中“诗意栖居”。
四、文言文阅读
  • 4. (2020高一下·建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1.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 . 假舆马者            假:借助。 C . 臂非加长也  加:增加。      D .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中:合乎。
    2.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B . ①故木受绳则直       ②河东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 .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D . ①蛟龙生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3. (3) 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运用列举事例的论证方法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 . 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 . 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 . 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 . “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C . 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 D . 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2.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句子默写
  • 6. (2020高一下·建水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
    2. (2) 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登高》)
    3. (3) 飞湍瀑流争喧豗,。(李白《蜀道难》)
    4. (4) 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5. (5) 荀子在《劝学》中鼓励人们要善于借鉴和利用外在条件,并归纳道:“。”
七、选择题组
  • 7. (2020高一下·建水期中)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施行。由此,一个新兴职业也应运而生:代收垃圾网约工。客户线上预约,线下“废品小哥”上门回收。只要勤快,月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

    社会发展         , 各类职业的“新陈代谢”,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和市场活力的         。正如相关报道所称,(        )

    从本质上看,垃圾分类不仅关乎我们的生活处境,还关乎我们的心灵审视。从不知道垃圾分类为何物,到形成垃圾分类的价值共识;从象征性垃圾分类,到精细化垃圾分类;从惩奖之下才会垃圾分类,到把垃圾分类视为最常见的生活场景。这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标志着时代的进步,它既让人看到制度层面在发力,也让人感受到公众的观念在发生        

    对于         的垃圾分类,如果没有真正上升到文明的高度,只是说说而已,垃圾分类势必行之不远。因此,花钱让人代扔垃圾,不只是包含文明观照,而是包括成本核算。我们一方面欢迎和接纳代收垃圾网约工他们的存在有助于提高垃圾分类的质量。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以更大的热忱和更有效的行动做好垃圾分类,毕竟这关乎文明,也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日新月异      激发      蜕变      如火如荼 B . 日新月异      迸发      改变      方兴未艾 C . 一日千里      迸发      蜕变      方兴未艾 D . 一日千里      激发      改变      如火如荼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新的社会规则,催生新的社会需求,而新的社会需求,孵化了新的商业形态。 B . 新的商业形态,孵化新的社会规则,而新的社会规则,催生了新的社会需求。 C . 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的社会规则,而新的社会规则,孵化了新的商业形态。 D . 新的社会规则,孵化新的商业形态,而新的商业形态,催生了新的社会需求。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花钱让人代扔垃圾,不是包含文明观照,而是包括成本核算。 B . 花钱让人代扔垃圾,不只包含文明观照,还包括成本核算。 C . 花钱让人代扔垃圾,不是包括成本核算,而是包含文明观照。 D . 花钱让人代扔垃圾,不只包括成本核算,还包含文明观照。
八、语言表达
  • 8. (2020高一下·建水期中) 下面是南山XX中学学生刘林写给《语文报》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语文报》编辑部:

    我是南山XX中学学生刘林,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投稿。现奉上大作《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拨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刘林

    2019年1月11日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 9. (2021高一下·桂林开学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九、材料作文
  • 10. (2020高一下·建水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 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