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华师大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三章 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 /1 物质的转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3.1 物质的转化(一)

更新时间:2021-03-11 浏览次数:5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夯实基础
  • 1. 下列物质不能使金属生成金属氧化物的是( )
    A . 氧气 B . 浓硫酸 C . 稀硫酸 D . 硝酸
  • 2. 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 )
    A . 通过澄清石灰水 B . 通过灼热的木炭 C . 通过水 D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3. 在浓硫酸的运输过程中,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制的容器中。其原因是( )
    A . 铁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硫酸反应 B . 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 C . 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FeSO4保护层 D . 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保护层
  • 4. 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有红色的铜生成 B . 试管口有水生成 C . 有铜和水生成 D .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 5. 如图是CO与Fe2O3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 . 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在装置出口处验纯后,点燃酒精灯,再点燃酒精喷灯 B . 实验过程中看到,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黑色 C . 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 CO 2Fe+CO2 D . 尾气处理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 2CO2
  • 6. 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 B . 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 . 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 . 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 7. 将含有CO、H2、N2、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CuO粉末(足量)、澄清石灰水(足量)和浓H2SO4 , 假设每一步都反应完全,最后剩下的气体是( )
    A . N2、CO2 B . N2 C . N2、H2O D . N2、CO
  • 8. 如图将插入橡胶塞的一根光亮的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一段时间后趁热迅速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和X气体的集气瓶中,塞紧橡胶塞,看到变黑色的铜丝又变为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集气瓶中的气体X是( )

    A . H2 B . O2 C . CO D . CO2
二、能力提升
  • 9. 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 3Ba↑+Ba(AlO2)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物铝能被磁铁吸引 B . 生成物Ba(AlO2)2属于氧化物 C . 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 .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10.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操作有以下几步:a.加热装有氧化铜的试管;b.通入验纯后的氢气;c.实验结束撤去酒精灯;d.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 a、b、c、d B . b、a、c、d C . a、b、d、c D . b、a、d、c
  • 11. 某同学实验时,用氢气还原16g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4.4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有1.6g水生成 B . 有1.4g铜生成 C . 实际用去氢气的质量大于0.2g D . 有80%的氧化铜参加反应
  • 12. 将CO通入盛有12g Fe2O3的试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此时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9.6g,则反应生成铁的质量为( )
    A . 2.4g B . 5.6g C . 8.4g D . 9.6g
  • 13. 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一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A . 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 . 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 . 可能只有甲烷 D . 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 14. 如图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单质Ⅰ为红色固体,氧化物Ⅰ和单质Ⅲ均为黑色固体,氧化物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1. (1) 反应①中(填化学式)被还原。
    2. (2) 氧化物Ⅱ除图中所示的化学性质外,还具有性,对人体有危害。
    3. (3) 根据题意,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三、拓展创新
  • 15. 兴趣小组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进行拓展研究。

    【查阅资料】Ⅰ.MgCO3+Zn MgO+ZnO+CO↑

     Ⅱ.用氯化亚铜溶液吸收CO时,产生红色固体:2CuCl + 2CO+2H2O=Cu2Cl2(CO)2·2H2O↓

    【设计方案】根据上述资料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装置气密性好):

    【实验步骤】①打开弹簧夹,通入适量氮气;②关闭弹簧夹,点燃A、B两处酒精灯;③观察实验现象;④熄灭两只酒精灯。

    【实验分析】

    1. (1) 步骤①的目的是
    2. (2) 步骤③时,B处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变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处现象是,D处出现红色固体。
    3. (3)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B处固体质量逐渐减小 B . D处现象证明A,B处发生了反应 C . 必须在E处加一只点燃的酒精灯 D . 步骤④后,应继续通氮气至玻璃管冷却
    4. (4) 已知A处参加反应的MgCO3质量为1.68g,C处得到沉淀质量为1g。从环保角度考虑D中CuCl质量最少需g。
  • 16. 小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 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 (1) 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2. (2) 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m1

      m2

      2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能被吸引

      能被吸引

      3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无明显现象

      4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

      有红色物质生成

      无明显现象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 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 (3) 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填写化学性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