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 /第四课 发展的选择 /2.因地制宜谋发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社九下8.4.2《因地制宜谋发展》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06 浏览次数:9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1624年,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殖民者将整个台湾置于其统治之下。1662年2月被荷兰殖民者霸占了38年的台湾,复归中国所有。以下主题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
    A . 据台湾倭寇为乱施火攻都司破贼 B . “马车夫”窃据宝岛郑成功扬名中华 C . 拒招抚郑氏末路遣水师两岸一统 D . 五十载岁月轮回逐日寇光复神州
  • 2. 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水稻    ④花生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3.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国之大计”应是(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C . 改革科举制度 D . 加强思想控制
  • 4. 李世民和朱元璋相同之处是(    )
    A . 曾生活在社会下层 B . 参加过农民起义 C . 是开国君主 D . 在位时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 5. 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
    A . 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B .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 . 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D .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 6. 李自成农民军建立大顺政权的时间是(    )
    A . 1627年 B . 1636年 C . 1643年 D . 1644年
  • 7. 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    )

    ①连年发生大旱

    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

    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

    ④宦官专权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8. 驻守重镇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军入关的明军将领是(    )
    A . 李自成 B . 吴三桂 C . 戚继光 D . 皇太极
  • 9. 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人中原后,提出的斗争口号是(    )
    A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 .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D . 均田免赋
  • 10. 明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墓,位于他称帝的城市。如果你想实地去参观,应该去的城市是(    )
    A . 北京 B . 南京 C . 开封 D . 洛阳
  • 11. (2019八下·湖州期中) 建立清朝的民族是(   )
    A . 汉族 B . 蒙古族 C . 满族 D . 鲜卑族
  • 12. (2019八下·富阳期中) 下列关于清朝疆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东到太平洋 B . 南至南海诸岛 C . 西抵葱岭 D . 北至北冰洋
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祖在总结元亡教训时谈道:“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方乃天下治平之根本。”

    ——《明史》

    材料二:明末陕西社会状况摘选

    年份社会状况
    崇祯十三年(1640)粮价顿贵,每担2.8两
    崇祯十四年(1641)大旱,蝗,饿死者无算,米石5两
    崇祯十五年(1642)大旱,民死道路无计,人相食

    材料三:新成立的南明政权在两广、福建地区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政权,共同抗清。

    1. (1) 材料一中太祖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天下治平之根本”?
    2. (2) 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3. (3) 从统治政策的角度,说说清朝初年抗清斗争不断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 14. 材料一: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一带。他们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二: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2. (2) 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这种情况,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哪一位将领到浙江沿海抗倭?
    3. (3) 材料二表达了这位将领的什么志向?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位将领。
    4. (4) 材料三中的“贵国”和“余”分别指的是什么?  
    5. (5) 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 15.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g),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摘自《皇明祖训》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判断说这段话的皇帝是谁。
    2. (2) 在这段材料中,找出他“罢丞相”的直接原因。(引用原文回答)
    3. (3) 依据这段材料,指出“颉颃”的含义。
    4. (4) 他告诫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