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二课 明清文化的发展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社八下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05 浏览次数:9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0八下·吴兴期中) 17、18世纪时,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 . 焚书坑儒 B .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C . 各从所好 各聘所长 D . 八股取士
  • 2. (2019八下·长兴期中)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 . 焚书坑儒 B . 八股取士 C . 独尊儒术 D . 清代的文字狱
  • 3. (2019八下·湖州期中) 因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处刑反映了清朝(   )
    A . 重农抑商 B . 实行八股取士 C . 设置特务机构 D . 制造文字狱
  • 4. (2017八下·杭州月考) 下列内容不属于明清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

    A . 考生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 B . 考生的答案不允许有个人见解 C . 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D . 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
  • 5. (2017八下·杭州月考) 《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书及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 . 科举考试的答题文体 B . 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 . 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 6. (2017八下·杭州月考)

    如果你是下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

    A . 熟读四书五经 B . 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 . 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 . 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 7. 清代诗人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抨击当时的清朝( )

    A . 君主专制,任人唯亲 B .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C . 政治腐败,经济凋敝 D . 官场营私.民不聊生
  • 8. 明朝开始的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

    A . 防止人民反抗 B . 压制知识分子 C . 巩固封建统治 D . 统一思想
  • 9. “四书”是指四部儒家的经典,它们是( )

    A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 . 《大学》《春秋》《论语》《孟子》 C . 《诗》《书》《礼》《易》 D . 《春秋》《中庸》《论语》《孟子》
  • 10. 清朝实行严酷、荒唐的文字狱。文字狱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有( )

    ①造成社会恐怖

    ②摧残了人才

    ③禁锢了思想

    ④促进了学术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评价八股取士时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 (1) 材料一中费正清对科举制持怎样的态度?请表明你的观点。

    2. (2) 材料二中顾炎武的观点与材料一中费正清的观点是否矛盾?请说明你的理由。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选做)

        清朝的文人徐大椿作《时文叹》:“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计。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1. (1) 材料讽刺了明清科举制度下的哪些现象?

    2. (2)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哪些变化有关?这些变化给我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二:1726年(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主持江西省乡试,他以《诗经》中“维民所止”四字为考题,被认为“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之首”,以“大不敬”罪入狱,死于狱中。文字狱是自古就有的,但以清朝为最。尤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厉害。


    1. (1) 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清朝大兴文字狱,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翰林院庶吉士徐骏,系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之子,也是顾炎武的甥孙。雍正八年(1730年),徐骏在奏章里,将“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后,立即将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细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据此雍正认为这是心怀不轨,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1. (1) 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朝的什么事件?

    2. (2) 你认为材料所提及的“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句诗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会给作者招来杀身之祸?

    3. (3) 清朝统治者这一做法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后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