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检...

更新时间:2021-03-22 浏览次数:133 类型:开学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2021高二下·沈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互联网的出现之初,麻省理工学院的传媒与科技专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就预言了“the Daily Me”(我的日报)——一种完全个人化的报纸的出现。在the Daily Me上,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挑选他喜欢的主题和看法。对于社会普通公众中的某些人而言,是一个真正的机会,也是风险,有时会给商业和民主带来不幸的结果。

    桑斯坦在其著作《网络共和国》开篇生动地描述了“个人日报”现象。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技术的发达和网络信息的剧增,我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我们关注的话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报纸和杂志。每个人都拥有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个人日报的可能。这种“个人日报”式的信息选择行为会导致网络茧房的形成。当个人长期禁锢在自己所建构的信息茧房中,久而久之,个人生活呈现一种定式化、程序化。长期处于过度的自主选择,沉浸在个人日报的满足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不知不觉间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信息茧房”。

    桑斯坦解释说,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公众就不可能考虑周全,因为他们自身的先入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一些国家就由于这个原因走向灾难。对于生活在信息茧房的领导人和其他人而言:这是一个温暖、友好的地方。但是,重大的错误就是舒适的代价。对于私人和公共机构而言,茧房可能变成公众一种可怕的梦魇。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在与“信息茧房”相关的常见讨论中,最常被指责的对象,是最近几年在互联网领域大热的推荐算法。推荐算法最大的卖点,就是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与偏好,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流。许多以推荐算法为核心的互联网产品,都凭着这一优势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然而,事物总有两面,这种“量身定做”常常会令人怀疑:算法的自我迭代,是否让用户看到的内容越来越极端而单一?与用户的既有认知相异的信息,又是否会直接遭到算法的屏蔽?

    由于这些质疑,与“信息茧房”的形象正好相符,于是,许多人都认为“算法”是制造“信息茧房”的元凶。然而,结合“信息茧房”的原始定义,我们却不难发现,这口“大锅”并不能轻率甩给算法。

    “信息茧房”的概念,是凯斯·桑斯坦在2006年提出的。当时连互联网都尚来充分普及,推荐算法根本不存在。他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为的不是警告互联网公司,而是直接提醒公众:不要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信息领域。因为久而久之这种看似“舒适”的选择,很可能将个体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在这种情况下,只看到算法的影响,而忽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既是对问题本质的误读,也是对个个体责任的逃避。

    对于推荐算法,曾经有人总结道:“算法没有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这句话既对也不对。之所以说它对,是因为算法本身只是一串由逻辑组成的代码,它既不会主动思考,也无法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然而,之所以说它不对,是因为算法的背后总是存在着应用算法的人,而这些应用者的价值观,很可能在算法的运作过程中受到算法的放大,进而被推向极端。推荐算法的存在,确实会让一个对信息有明显偏好的人,看到的信息越来越合其心意,但归根结底,主动作出这种选择的并不是算法,而依然是算法背后的人。

    (摘编自杨鑫宇《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材料三:

    从本质上看,“信息茧房”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认知陷阱。既然是陷阱,便必然有诱饵、有伪装;而不可能直接以其险恶的真实面貌示人。在“信息茧房”这种陷阱里,起到“诱饵”作用的,便是唯有身处“信息茧房”之内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安全感与归属感。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的观点与表达得到他人的认同,不过在现实世界中。能够做到“一呼百应”的人注定凤毛麟角。“信息茧房”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一个人的信息来源完全被与其观点相近的媒体或个人“包围”时,他心中的每一个念头,都会在这个看似众声喧哗。其实无异于“回音场”的环境里得到精准的呼应。

    这种人人都能“一呼百应”的快感,是各种不同立场每天都在激烈对撞的真实舆论场永远无法提供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人们虽然在理智上不难理解“信息杂食”的重要性,但要直面那些和自己的立场全然对立的观点与事实,确实需要拿出一点勇气。离开“信息茧房”的好处,当事人的心里未必不清楚,但是,就像自然界里刚刚学会飞翔的雏鹰离巢时的样子一样,又有多少人能对安全、安逸的环境全无眷恋呢?

    如果说“信息茧房”给人提供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是陷阱的“诱饵”的话,那么这个陷阱自然也要有相应的“伪装”。对一般人而言,“信息茧房”最有力的伪装,就是“独立思考”这一社会迷思。一直以来,我们总是会在各种各样的人口中听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如果把“独立思考”理解成不随波逐流,对问题有自己的判断,那么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现实之中,却有不少人扭曲了“独立思考”的内涵,将其曲解为“完全不受(和自己主观意见不同的)外部信息影响”,以至于许多人不仅盲目拒斥自己不愿相信的信息屏蔽不同观点,还言之凿凿地自称善于“独立思考”,甚至引以为豪。这也是许多人身处“信息茧房”之中而不自知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杨鑫宇《识破信息陷阱的诱饵与伪装——“信息茧房”系列谈之三》)

    1. (1) 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信息茧房”现象的一项是(   )
      A . 因为班主任工作的需要,某老师订阅了《班主任》《教师博览》《中小学班主任》等杂志。 B . 苏明是宠物爱好者和关注者,最近百度新闻每天都为他推荐有关宠物的图片视频和新闻。 C . 为了命制考试题目,命题老师从网上搜集了大量关于“信息茧房”的资料文献进行研读。 D . 抗战胜利日,刘文同学为班上出了一期关于长沙四次会战、衡阳会战和常德会战的手抄报。
    2. (2) 下列不属于人们落入“信息茧房”陷阱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 在信息茧房中,个人的先人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这样茧房就可能变成一种可怕的梦魇。 B . “推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自己的习惯与偏好,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流。 C . 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信息茧房能给人们带来认同感,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D . 有人将盲目拒斥自己不愿相信的信息、屏蔽不同的观点当成不受外界影响、善于独立思考。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综合来看“信息茧房”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可能给社会普通公众带来机会,也可能给商业或民主带来不幸。 B . 推荐算法会使用户看到的信息越来越极端单一,会屏蔽与用户认知相异的信息,所以我们应当拒绝推荐算法。 C . 设计推荐算法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程序设计员,他们的价值观会在算法的运作过程中被放大从而影响受众。 D . 不同于每天都有不同观点激烈冲突的真实舆论场,信息茧房能让人们从观点相近的媒体或个人那里获得快感。
    4. (4) 请说说材料二和材料三在内容上的异同。
    5. (5) 请结合材料分析,今天我们应当怎样摆脱“信息茧房”的束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2021高二下·沈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软萩粑

    李骏

    软萩这种植物,在我们南方常见,不属于贵族。但它的生命力强,好像大地只要有沙土泥地,稍微有点雨露滋润,就能静静生长。像红安老乡一样,既不夸张,也不张扬。它的颜色不算艳丽,但也一眼可以入目,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穿了一件淡青色的衣裳,也有着掩饰不住的美丽。

    软萩的成长期似乎非常长。春天一过,它悄然生长,就像大别山中无数普通的生命一样。它们安于现状,既不奢望外面的大富大贵,也不自贱于乡间小路的曲折。你看它,它不语;你不看它,它一样向往阳光。

    置身于无限生长的各类杂草里,外地人看不到软萩的光华。就如你今天怎么去看湖北省红安县,它在中国博大的版图上也仅是一个普通的县。但偏偏就是这个曾经只有四十八万人的小县,诞生了两任国家主席和两百多个将军。无数人啊,他们执着于自己的天地,孜孜以求之。这里的人不惹事,也不怕事。但他们如果惹事,那一定是天大的事。你过你自认为美好的日子罢了,无须非要来观照别人的生活。每个人的日子,都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关。所以,这里有人进,有人出,还有人,永远只是思念却不回来。如我。

    记忆里,母亲总是带着我们,到田野里去采集软萩。我们蹲在地上,一点一点地采。母亲总是采其枝叶,留下其根。而我们却总是连根拔起。母亲说,留点根让它明年再长,不能贪多,不然明年就不茂盛。母亲的声音,在田野里温柔无比,那时候阳光高照,虽然我们一无所有,但有了她的声音,整个世界便在身边,已经觉得足够。采摘回来,自然要清洗。洗过之后,还要拿到一种叫“臼”的公用物上去舂。那臼利用的是杠杆原理,把粮食砸碎。

    软荻鲜艳的身子,在臼里,慢慢变成水汁般的菜泥。可怜的灰姑娘,虽不起眼地艳丽--时,却最后将生命奉献成了人类的乳汁。一切的植物与食物,都是上苍的恩赐,所以大地才生生不息。

    软荻舂得差不多了,母亲通常是拿糯米放在菜泥里,继续舂。最后,软荻与米一起“抱团取暖”,成为面团。

    记得那时的春天,油菜花开得鲜艳,悠长的梅雨季节还未到来,空气清新。大地丰饶,人间却经常是一穷二白。软荻粑,便成为那个时代最受人们欢迎的食物。

    和好了面,就是煎了,偶尔乡间也有蒸的。但蒸的没有煎的味道好。日子稍好一点,才用油煎,那时食用油的金贵,我儿子这一代甚至包括我老婆这一代城市人体会不到,只有像我这样经历了乡间最匮乏食物的一代,才懂得有油吃的滋味。所以今天,我珍惜一切食物,虽不像西方人那样在餐前感谢上帝,画个十字,但也是非常虔诚的,绝不暴殄天物。

    经过了舂、揉、煎,软荻粑就要出锅了。这时香味四溢开来,淡蓝色的软荻粑,已吸引了我们全部的视线。

    软荻粑不是公主,它甚至连灰姑娘都算不上,但一样得到了大家的欢喜。过去穷时喜欢吃,后来大家富起来了还是喜欢吃。许多在外的人,回到家乡,能吃上一口软荻粑,那是相当满足的。

    有一年,我忘了是哪位故乡人给我带了几个,我儿子看着这颜色,皱着眉嘟着嘴,不吃。我老婆也耸耸肩觉得怪怪的,不吃。我一个人吃得津津有味,吃一口还闭着眼睛,慢慢地品尝。在儿子与老婆眼里,我似乎是一个外星人。

    的确,我与他们原来不识,后来也就成了亲人,这是命。就像软荻,与米虽是同类,原来也不相识,却成为最好的合作伙伴。再如原来的同学们,在自各自的奋斗中也好多年都失去了联系,但今天通过微信,世界成为一体,我们叽叽喳喳、热热闹闹,比过去更像一家人。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软荻谓清明菜,调中益气,正泄除痰,压时气,去热嗽……治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气……”可惜,吃软荻粑,在今天,已成为一种念想。

    母亲于2003年离开了我们,老家便慢慢成为记忆。虽然老屋还在,但我们从此只是像过客偶尔光临。乡亲们还在,只是个个在时光中慢慢变老。姐姐后来嫁人,生了两个孩子,都在县城上学,直到都考上大学,他们也很少回乡下,软荻粑的故事,在他们眼里都是明日黄花。只有我,似乎还在固执地坚守着某些东西。

    那是当年与今天,我们能吃上软荻粑的幸福。

    选自《散文》2019年第12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软荻的颜色不艳丽,外地人看不到它的光华,但只要有沙土或泥地就能在杂草里静静生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B . 文章通过叙写红安县诞生了两任国家主席和两百多位将军这一事实,是为了体现软荻朴素之中具有执着的特性。 C . 大地之所以生生不息,得益于上苍的恩赐。春天里,母亲只采软萩枝叶而留下其根,反映她尊重自然的生活理念。 D . 我吃软萩粑时闭眼享受,而儿子、老婆对软荻粑的态度与我截然不同,这一细节对比,突出了城市与乡村隔膜之大。
    2. (2) 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软荻在作者心中从“美丽的少女”到“可怜的灰姑娘”,两处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软萩在生长、制作过程中外观的变化。 B . 作者把自己在享用食物时“绝不暴殄天物”和西方人“在餐前感谢上帝,醉个十宁”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对食物的虔诚与珍惜。 C . 文章结尾通过“母亲于2003年离开了我们”“老屋还在”的相关叙写,流露出物是人非和不能再吃到母亲的软萩粑的感伤之情。 D . 文章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简洁、疏淡,托物思人,字里行问饱含深情,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3. (3) 结合文本,分析文章引用《本草纲目》对软萩解说的作用。
    4. (4) 文章是如何以“软萩”为依托叙事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3. (2021高二下·沈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筠,字子仪,大名人。举进士,为馆陶县尉。还,会诏知制语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摧筠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观察判官事自边鄙罢兵国家闲暇帝垂意篇籍始集诸儒考论文章为一代之典筠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推为精敏。车驾西巡,又命药纂土训。及《册府元龟》成,进直史馆、修起居注。尝属疾,予告满,辄再予,积二百日,每诏续其奉。迁左司谏、知制语,加史馆修撰,出知邓州。还,纠察在京刑狱,知贡举 , 迁尚书兵部员外郎。复请邓州,未行,进输林学士。初,药尝草丁谓与李迪罢相制,既而谓复留,令别草制,筠不奉诏,乃更召晏殊。筠自院出,遇殊枢密院南门,殊侧面而过,不敢揖,盖内有所愧也。帝久疾,谓浸擅权,筠曰:“奸人用事,安可一日居此。”请补外,以右谏议大夫知庐州。仁宗即位,迁给事中,复召为输林学士。逾月,拜御史中丞。先是,三院御史言事,皆先白中丞。筠榜台中,御史自言事,毋白丞杂。知天圣二年贡举,数以疾告,进尚书礼部侍郎、枢密直学士、知颗州。召还,复知贡举,进输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同修国史、判尚书都省。筠素爱庐江,遂筑室城中,构阁藏前后所赐书,帝飞白书曰“真宗圣文秘奉之阁”。再知庐州,营家墓,作棺,自为铭刻之。既病,徙于书阁,卒。筠,景德以来,居文输之选,其文辞善对偶,尤工为诗。著《册府应言》《禁林》等凡七集。初为杨亿所识拔,后遂与齐名,时号“杨刘”。凡三入禁林,又三典贡部,以策论升降天下士,自筠始。性不苟合,遇事明达,而其治尚简严。然晚为阳翟同姓富人奏求思泽,清议少之,二于量卒,田庐没官。包拯少时,颇为筠所知。及拯显,奏其族子为后,又请还所没田庐云。

    (节选自《宋史·刘筠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观察判官/事自边鄙罢兵/国家闲暇/帝垂意篇籍/始集诸儒考论文章/为一代之典/ B . 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观察判官事/自边鄙罢兵/国家闲暇/帝垂意篇籍/始集诸儒考论文章/为一代之典/ C . 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观察判官事/自边鄙罢兵/国家闲暇/帝垂意篇籍始/集诸儒考论文章/为一代之典/ D . 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观察判官/事自边鄙罢兵/国家闲暇/帝垂意篇籍始/集诸儒考论文章/为一代之典/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予告,汉代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员,依例给予在官休假的待遇;后指大臣因病、老准予休假或退休。 B . 贡举,古时地方向帝王荐举人才,分乡里选举、诸侯贡士;至汉合称贡举,明清泛指科举制度。 C . 飞白,书法笔法名,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给人以飞动的感觉。 D . 景德,宋真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独有的用来纪年的名号,起于汉高祖,终于清末。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筠履历丰富。他进士出身,先后为官地方、京城和朝廷;三入翰林院,三次受命主持人才选拔工作,仕途畅达。 B . 刘筠勇于革新。在担任御史中丞后,他打破御史奏事后先报中丞的惯例;率先用策论来决定天下人才的进退升降。 C . 刘筠刚正不阿。他坚持原则,坚决抵制宋真宗出尔反尔重用丁谓为相的行为;因看不惯丁谓独专大权而自请外任。 D . 刘筠富有才学。他工诗善文,受到知制诰杨亿的赏识与荐举,后与其齐名;参编《册府元龟》等典籍,著述颇丰。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筠自院出,遇殊枢密院南门,殊侧面而过,不敢揖,盖内有所愧也。

      ②然晚为阳翟同姓富人奏求恩泽,清议少之。一子蚤卒,田庐没官。

    5. (5) 请简要概括刘筠受到宋朝皇帝特殊恩遇和大臣感念的事情。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2021高二下·莱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李贺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①。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

    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②。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

    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注)①三尺剑,《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一丸泥,《汉书》:“隗嚣将王元曰: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②春灰,古时酒中加石灰水,以利澄清,称灰酒。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的二哥在被罢去职务后,回到延州,写诗表达悲凄的心境,作者也因此写诗回应兄长。 B . 诗歌开篇两句破题,“三尺剑”“一丸泥”表现兄长的才能气魄,展现其报国的志向情怀。 C . 作者用对比表达丰富情感,如“去”与“来”、“笛愁”与“酒喜”、“锦带”与“罗衣”。 D . 全诗紧扣“归”字而写,交待了归的过程、心境和归来后的生活,层次分明,意蕴深长。
    2. (2)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5. (2021高二下·沈阳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将进酒》中诗人蔑视权贵、纵酒使欢的诗句是“。”
    2. (2) 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江上的月亮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人,而长江则源源不断地运输着流水的句子是:“。”
    3. (3) 《秦风·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一同行动的句子是“。”
六、选择 简答
  • 6. (2021高二下·齐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过年是“年关”,年纪愈长,愈觉得过年是一个关卡;它仿佛是两岸峭壁,中间只有一条小小的缝,下面则水流湍急,顺着那岁月的河流往前推移,旧的一年就在那湍急的水势中没顶了。

    每当年节一到,我就会忆起幼年过年的种种情景。几乎在二十岁以前,每到冬至一过,便怀着亢奋的心情期待过年,好像一棵嫩绿的青草等待着开花,然后是放假了,一颗心野到天边去,接着是围炉的温暖,鞭炮的响亮,厚厚的一叠压岁钱,和兄弟们吆喝聚集的喧哗。然而最快乐的是,眼明明地看见自己长大了一岁,那种心情像眼看着自己是就要出巢的乳燕。

    过了二十岁以后,过年显著的不同了。冬至过后,①       , 会在围炉过后的守夜里,一个人闷闷地饮着烧酒,想起一年来的种种,开始有了人世的挫折,开始面临情感的变异,开始知道了除去快乐,年间还有忧心。有时看到父母赶在除夕前还到处去张罗过年的花用,或者眼看收成不好,农人们还强笑着准备过一个新年,都使我开始知道年也有难过的时候。

    过了二十五,过了三十,年岁真是连再重的压岁钱也压不住。过年时节恰正是前尘往事却上心头的时节,开始知道了命运,好像命运已经铺设了许多陷阱。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在二十岁以前那么期待新的一年到临,而二十岁以后则忧心着旧的岁月一年年地消失呢?最后我得到一个结论,冠礼以前我们是“去日苦短,来日方长”,成年以后则变成“②      这是多么不一样的心情呀!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年关”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2021年是我国特殊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 B . 在外国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摔成“传世经典”,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C . 2020年贫困地区“当惊世界殊”的历史巨变,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D .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过了二十五,过了三十,年岁便压不住。过年时节恰正是前尘往事却上心头的时节,开始知道了命运,好像命运已经做好了安排。”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 (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语言表达
  • 7. (2021高一下·涟水月考)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截止2020年7月28日,②北京市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复工率已达68%。③延庆民宿联盟秘书长司欣然透露,④目前,⑤该联盟内100多个品牌的300多个小院已经全部复工。⑥根据平台统计数据,⑦八达岭森林公园、古北水镇、园博园周边成为最高民宿预订热度的三个区域。⑧一些网红民宿不仅周末较周内贵近三成,⑨多种房型在周末早早就出现满房的情况,⑩民宿复苏态势十分显著。

  • 8. (2021高二下·沈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领大军讨伐孤竹国。这场战争从春季开始,结束时已是冬季,山川草木都变了样,齐军不熟悉地形,返回途中迷失了方向。齐桓公十分着急,这时,管仲献计说:“老马是认识道路的,可以让军队里的那几匹老马为我们带路。”齐桓公依计而行,齐军跟在老马后面,果然找到了出路。后来队伍进到山中,没有水喝,齐桓公一筹莫展。这时大臣隰朋说:“蚂蚁冬天时住在山的南面,夏天时住在山的北面。不管在哪里,蚂蚁总是在水源上方筑巢。现在这里有蚂蚁窝,我们找找看,是否能找到水源。”齐桓公听了十分惊奇,命令士兵挖掘,果然挖出了水。

    文段中,管仲借老马寻找道路,从逻辑上讲,用的是三段论推理。其推理过程如下:

    老马是认识路的,这几匹马是老马,所以这几匹马是认识道路的。

    文段中,隰朋找水也运用了同样的推理方法,请仿照管仲寻找道路的推理过程,写出隰朋找水的逻辑推理过程。

八、微写作
  • 9. (2021高二下·沈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短文。

    ①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②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公冶长》)

    ③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实际谈谈“夫子之道”的现实意义。

九、材料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