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返校联...

更新时间:2021-04-16 浏览次数:78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1高一下·浙江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但他执(niù)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nuó)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B .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蜕化了的雄(ruǐ)。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xiān)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 C .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ài)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zhì)了。 D . 它一面剥(shí)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tuì)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pǐ)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沧幽。
  • 2. (2021高一下·浙江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如饴 , 毫无怨言。 B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旗帜鲜明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C . 寻古觅今,览外思己,都有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将人民群众工作放在国家工作首位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经久不衰的秘诀。 D .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央电视台已经举办了三季《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还请到了人民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 , 另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二、选择题组
  • 3. (2021高一下·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作家的作品早期,核心词一定和青春相关,所以青春是一个人精神燃烧的起点;而通过文学里的青春叙事,我们也可以由此_______一代人的热情和沧桑。因此,一些青春文本,不仅属于文学,它也是一代人的_______。“五四”时期,很多青年向那个腐朽的中国喊出了响亮的声音,他们的日记、书信、小说、诗歌、时评、论著,其实都是青春文本的一种,记载的是那一个时期最有活力的心灵。因此,理解青年,就是理解一种未来和希望。鲁迅一生都不愿_______青年,也不愿在青年面前说过于悲观和绝望的话,就在于他还有一种对生命本身的自信。我们没有办法不肯定这个世界。我们只要还活着, 就要假定这个世界是有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也没有办法不肯定青年、不肯定青春,因为当一些人的青春老去,世界必然会由新的青春所_______,如果没有一种对青年、青春的信心, 你的世界就会变得一片黑暗。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了解  心灵写照  苛责  主宰 B . 了解  青春岁月  责备  主导 C . 洞悉  青春岁月  责备  主宰 D . 洞悉  心灵写照  苛责  主导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个作家的早期作品,核心词一定和青春相关,因为青春是一个人精神燃烧的起点 B . 一个作家的作品早期,一定有和青春相关的核心词,所以青春是一个人精神燃烧的起点 C . 一个作家的早期作品,一定有和青春相关的核心词,因为青春是一个人精神燃烧的起点 D . 一个作家的作品早期,核心词一定和青春相关,所以青春是一个人精神燃烧的起点
三、语言表达
  • 4. (2021高一下·浙江开学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毛泽东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善于总结成功经验,还总结失败的教训。他说过:“认识的盲目性和自由,总会是不断地交替和扩大其领域,永远是错误和正确并存,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总结教训不仅指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毛泽东重视经验, ,他认为经验主义同教条主义一样是有害的。为了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不能放弃理论学习,要认真读书,把感性的经验不断上升为更具条理性、综合性的理论。

  • 5. 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

    要求: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 6. (2021高一下·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技术的进步,让众多曾经的必需品退出我们的日常生活。胶卷、录像机、CD唱片、固定电话……现在,这份名单又要增添一项内容——加油站。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德国联邦参议院近日已经通过了一项决议,将会在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汽车,实现汽车的“全面学零排放”。这意味着20年后,曾经是城市地标之一的加油站将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目前,这项禁令科已获得德国执政党和最大反对党的一致赞同,并且德国也敦促欧盟其他国家也尽快将燃油车禁令提上网日程,争取在2030年之前实现欧盟全境汽车的零排放。

    为了实现年底在巴黎气候会议大会上达成的减排目标,德国人准备亲手废掉自己最伟大的发明——1885年,德国人卡尔奔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汽车。

    其实在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提议,从去年就开始有了,为的就是一个目标,实现总理默克尔许下的一个承诺。在2015年柏林举行的第六次“彼得斯贝格气候对话”上,为表示对节能减排的决心以及为其他大国做出榜样,默克尔总理在会议最后宣布,至2020年,德国将把废气排放量降低40%,到2050年将废气排放量降低80%—95%。

    默克尔已经把话挑明,官员执行的压力就非常重。于是,今年6月就有官员表示,如果想要实现这样的减排目标,就需要在2030年实现全部新车的零排放。而之前,德国对于取代燃油车的计划则相对比较缓和,仅仅是计划在2030年之前,让混动+插电混动车的占有量达到600万辆。

    让汽车零排放,一个可行的方式就是使用电力,不过,估计也有不少人会说,发电时候仍然会产生污染,这样看似汽车零排放了,但依然会在发电时对环境造成污染。事实上,德国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并在2014年就启动了一个具有世纪意义的项目,目标是在本世纪中期,将目前传统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0%,转变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量的80,并配上必要的电网、电厂和蓄电技术。

    又是一个80!这个目标显然更难实现,不过,通过阶梯电费、补贴用户安装太阳能设备、改进电网和配电方式等,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案已经初见成效。

    去年是德国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创纪录的一年,通过风力、光伏、水力以及生物发电的发电量,占了德国总发电量的32.5%,比2014年提升了5%。即使是在夜晚没有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也因为没风不能进行时,水电和生物发电仍能为德国提供将近1/4的电力。

    显然,在接下来的15年,德国完全有实力让国内更大比例的电能产自于可再生能源,在路上行驶的纯电动车,也不仅仅是车辆的无排放。

    为什么德国会对能源转型这件事格外雷厉风行?因为从实际情况来讲,德国工业会消耗巨大的能源,但德国国内能源储备有限,大量的能源都需要进口。数据显示,德国90%的石油和天然气依赖进口,60%的煤也来自国外。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成了德国最大的隐忧。

    2011年福岛核事故,让德国人意识到了这一看似清洁的能源中暗藏的巨大风险。尽管迫于国内的一些压力,在2010年德国曾经通过一项法案要延迟核电站的关闭,但在2011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做出过类似于如今“彻底禁售燃油车”的决议:宣布将会在2022年之前关闭德国境内全部17座核电站。这也由此让德国成为第一个明确去核化的国家。

    如果说对核能的担忧源自对这一技术失控后会造成惨烈影响的恐惧,那么急于想摆脱对燃油的依赖,除了必须要实现的减排目标,恐怕还有一部分政治原因。持续的地区冲突会极大影响到能源供应,不得不让石油和天然气90%都依赖进口的德国,想尽一切办法排除能源利益集团以及地区政治利益对自己的影响,把发展的方向转向可再生能源。

    不只是德国,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也有海外报道称,挪威四大政党已经达成了一份临时决议,将在未来10年内禁止销售新生产的汽油车和柴油车。在挪威,电动车的保有量目前已经占机动车总量的24%,而且该国99%的电能都是来自水力。对挪威的举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还特意发了一条推特对此决议大加赞赏:“刚刚听说挪威将会在2025年禁止销售燃油车,这个国家太了不起了,你们太酷了!”

    挪威之外,荷兰也在今年4月提出从2025年起禁止柴油车在该国市场上销售,这一提议已经得到了荷兰国会的支持。该项法律将适用于所有柴油车,这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在荷兰,柴油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都将属于不合法车辆。

    跟进的还有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美国。就在今年8月,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主席玛丽•尼克尔斯也表示,加州可能将在2030年禁止传统燃油车上市销售;此外,去年年底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由德国、英国、荷兰、挪威以及美国18个州宣布组成“零排放车辆(ZeroEmissionVehicle)同盟”,同盟的目标是推动欧盟各国政府和立法机构,争取到2050年,欧盟国家将不允许销售燃油车。

    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年底,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为100万辆,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该组织的2016能源技术观点报告显示,现有电动汽车将帮助解决气温上升问题。为了实现巴黎协议的2摄氏度限制升温目标,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在2050年之前计划目标需要达到10亿辆。和10亿辆相比,现有的100万辆虽然只是一个开始,但留给传统燃油汽车厂转型的时间,真的已经不多了。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 (1) 下列不属于德国对能源转型格外严格而迅速的原因一项是(   )
      A . 这是德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题中之义;且看似清洁的核能源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德国恐惧核能技术失控后会造成惨烈的影响。 B . 德国国内能源储备有限,大量的能源都需进口,而德国工业消耗巨大的能源,国情迫使它这样做。 C . 持续的地区冲突让德国想尽一切办法排除能源利益集团以及地区政治利益对自己的影响,把发展的方向转向可再生能源。 D . 通过阶梯电费、补贴用户安装太阳能设备、改进电网和配电方式等,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案已初见成效。
    2. (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必需品将会退出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极大的改变,有些改变甚至可能是颠覆性的。 B . 德国提出将在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挪威将在2025年禁止销售新生产的汽油车和柴油车,荷兰将从2025年起禁止柴油车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美国加州将在2030年禁止传统燃油车上市销售。 C . 尽管德国要实现自己提出的减排目标有许多困难,但从德国去年的表现看,这个目标实现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D . 因为现有电动汽车将帮助解决气温上升问题,可以想见,未来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加速期,甚至电动汽车将会完全取代传统燃油汽车。
    3. (3) 联系全文,分条概括德国的做法给我国带来哪些启示。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 7. (2021高一下·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蒸饭匠

    李婧

    在爷爷走后的第一天,家里就来了专门做红白喜事的人。十来张餐桌摆起来,大篷搭起来,平常干净敞亮的院子瞬间就有了葬礼的仪式感。

    当第一顿午餐许多人都围在一个大木桶前盛饭时,大家立马就发现了这米饭的与众不同之处。首先是那氛围就很特别。有人打开木制的桶盖,热气涌上来。盛饭的人都要排队,用铁铲铲一碗,端着碗回到饭桌前,香味自然就弥散在院子里。

    大家赞不绝口。

    “这个饭香,用木桶蒸的。不是煮的!”

    “蒸这个饭有讲究,要不停添水,跟一般的煮饭不一样。”“那个老师傅蛮有名的。他会烧。”

    我扒了一口米饭,有木头的味道,也有空气的味道,木香渗进了米粒的每一个分子,吞一口米饭,就像吞进阳光晒过的空气——太好吃了。

    饭后人们都围坐在木桶四周,听老人讲蒸饭的诀窍。

    老人滔滔不绝,面带微笑,一边抽着烟,一边把木桶里剩余的米饭扒开——我们看到了一个竹制的筛子,蒸屉般兜住了上面的米。

    “噢!原来下面没有底!”大家惊呼。

    老人说这个蒸屉是他特意找来的,这样蒸饭不粘锅,透气。他娴熟地用锅铲捣了捣米饭,就像农民给田地松土那样自然。

    葬礼的第二天,仪式还在继续。院子里做菜的三个厨师有条不紊地在准备,络绎不绝的客人一拨一拨地走进家里。他们伴随着一担又一担的丧礼,还有哀乐的鼓号齐鸣,十分喧闹。

    我感到很沉重,透不过气来,就走出院子,和蒸饭的老人聊起了天。

    老人姓孙,叫孙广禄,是溧水沙河一带孙家圩的人。知道他的年龄后我被吓了一跳,78岁,比我爷爷小10岁,但也年近80了。他竟然独自蒸几十斤的米,力气不小。

    他说他做这一行已经有十几年了。十三四岁时就看人弄过,但直到60岁退休,才拾起过去的技艺,并越做越精,在县城出了名。

    我爷爷家的院子外就是一片农田,大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响着,他指着燃烧的柴火、冒着蒸气的木桶、铁锅里不断沸腾的水对我说:“这是金、木、水、火、土,还有光和气的结合。”

    然后他指指天,指指地,说:“光,就是阳光;气,就是空气。五行加上光、气,这是古人的智慧,自然规律。卫星上天,也是这个原理。”

    我曾经学过一点咖啡烘焙,深知咖啡烘焙是各种物质和条件配比的化学反应。而老人对蒸米饭,也是同样的看法。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究火候——满满的学问。

    他先说这种特别的蒸法:“为什么要用木头烧呢?别看木头烧起来不好看,有烟,但饭的香味在里面。蒸气蒸的饭,气通透,没有杂质留在米饭里;现在煮的饭啊,一锅闷死,那种饭不香。

    “蒸的饭冷下来了还不会馊,因为没有脏污啊!没有杂质在里面,饭冷了,水汽就自然凝结,米饭粒粒分明,也很好吃!这样就不浪费了!

    “用米也很有讲究。今天用的是籼米,不是粳米。籼米胀性大,用的水多。其实用粳米最好,有营养。毕竟粳米长足了,要160天;籼米才140天,还没长好就收了。”

    用这样的米蒸饭,老孙事先要将米泡足15分钟。几斤米配几两水蒸,他都是试验过的。

    最先煮沸水,看到铁锅里的蒸气上来时,往里面放生米,放到木桶1/5的位置,平铺开来。凭蒸气中的水分,让米粒胀足。这时候底层的米最靠近水蒸气,木桶里是不用添加水的。

    当一层米蒸得差不多时,老孙要往里面添米,并且加水。不同分量的米,在不同时间淘好。例如蒸第一层米的时候,第二层待蒸的米就在水里泡着,时间要计算好。

    老孙添好了米,就要往灶里不停地加柴火。他说除了木头和竹子,稻草也是很好的燃料。因为米粒就长在稻谷里,稻草也是稻谷的一部分。用稻草烧稻米,这是古人运用自然的方法。在一桶米差不多蒸好时,要做一件比较费力的事,就是让米透气。

    老孙打开桶盖,把1/5以上位置几乎半熟的米饭全部盛出来,放到大铁盆里。他用铲子翻捣最底层的米,用筷子在不同的位置戳一戳,给它们透气。然后再把盛出来的米饭放回桶里,并要不断翻捣,让热气流通——这大概是米饭有空气感的秘诀了

    当然这件事很危险,蒸气的温度非常高,老孙曾经被烫伤过。而在33摄氏度的户外蒸饭、烧柴火,本身就是一种考验。在田里看着他烧柴时,我被烟呛得不行,他却还是很淡定。

    目睹了全部过程后,我对他只做蒸饭这一件事已经毫不怀疑了。

    蒸一桶米饭,需要耗费的人工不小。别看他最后的成果就一样,但要做好上百人一天的饭,要从凌晨待到夜晚,要有技艺,更要有耐心。

    在看着土灶里的柴燃烧的时候,他和我饶有兴趣地聊了点别的。

    老孙说他当了20多年会计,也经营过饭店,当过农民,但他最想做的是当一名老师。

    他喜欢读书。老孙说,有了文化和知识,他就掌握了原理,也就能做得比一般人好。包括他自学会计、学习蒸饭,都是自己摸索出了规律。而规律来自一样东西:实践。

    在老孙的说法里,什么都是“对称”的。

    例如:人生的苦和甜,是对称的;天和地,是对称的;好和坏,也是对称的;一个朝代有忠臣,也有奸臣;人的一生,有兴旺发达,也有颓败;宗教教人从善,权力大了也会作恶;会计做不好账,其实就是小偷……

    对他来说,最对称的是个“人”字,也最难写。

    蒸饭这门技艺,我想是老孙寄情于别处的一种方法吧。专注于蒸饭这件事,令他获得了成就感,也可以短暂忘却人生的宿命——而我坐在小板凳上,用笔记下他说过的那些话,专心听他讲一生的故事,是在弥补我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也在消解我失去他的痛楚。

    老孙说他经历了太多丧事——每做一次这样的蒸饭,可能就意味着经历一场死别。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40万人口的县城来说,单凭蒸饭这一门技艺蒸出名声并非易事。毕竟许多人都是和土地亲近过的,对米饭有天生的挑剔,对食物有严苛的要求。

    而78岁的他把饭做得那么好,让人欲罢不能。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成就。悲伤虽然弥漫在心里,但做一名倾听者,我感到了踏实和宽慰。

    1. (1) 文章开头写蒸饭匠蒸的米饭很受欢迎,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2)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蒸饭匠的形象。
    3. (3)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 (4) 如何理解最后一节“悲伤虽然弥漫在心里,但做一名倾听者,我感到了踏实和宽慰”?
六、文言文阅读
  • 8. (2021高一下·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杏花书屋记

    (明)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父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宅后空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公之所历,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犯天子,谪岭南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功名望求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效力国家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用心者如此。

    公之殁未久,向之与公同进者,一时富贵显赫,其后裔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屈志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 , 可以知《诗》《书》之恩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释】①《诗经》中说:今年算是个开端,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余友周孺允所读书之室也    构:建造 B . 周环以花果竹木            艺:种植 C . 公之殁未                去:离开 D . 而诸孙皆秀发                秀发:指才华出众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从故居迁县之东门       今其智反不能及 B . 志吾梦云                举匏樽相属 C . 亦当杏花时,士之得第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D . 此世俗不忘荣名者为然   不拘时,学于余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一、二段先叙述杏花书屋的建造由来,再叙述书屋主人周孺允的仕宦经历,并描写书屋建造情况和环境景物。 B . 第三段由杏花书屋的名字联想到唐代进士及第之后的杏园之宴的盛况,并指出玉岩公期望子孙后代有功于国家的思想。 C . 作者赞美玉岩公敢于直言,不怕触怒皇帝,是一个有气节的人;他身处逆境而不心灰意冷,受到打击而意志坚定。 D . 最后一段作者指出玉岩公昔日的同进者,与周氏父子的道德风范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共断6处)

      至 嘉 靖 二 十 年 孺 允 葺 公 所 居 堂 因 于 园 中 构 屋 五 楹 贮 书 万 卷 以 公 所 命名 揭 之 楣 间 周 环 艺 以 花 果 竹 木

    5. (5) 把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回思公之所历,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

      2)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效力国家于无穷也。

七、古代诗歌阅读
  • 9. (2021高一下·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

    (北宋)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释】“故人”二句: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好友范晔之事。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 (1) 词的上片描绘了日暮的景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 (2)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词中划线的诗句。
八、其他
  • 10. (2021高一下·浙江开学考) 天干地支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你按照顺序填写空缺处

    ①戊 己 辛 壬 癸

    ②午 未 申 戌 亥

  • 11. (2021高一下·浙江开学考) 中国的传统节日(常见的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历代的文人雅士,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请你为下列诗句填上相应的以上常见节日名。

    ①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②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③乍温复清雨如麻,郊野草青行迹加。(

    ④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九、情景默写
  • 12. (2021高一下·浙江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2. (2) 曹操《短歌行》中“”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 (3) 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描写出悲凉的秋景的句子是:“。”
    4. (4)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
十、材料作文
  • 13. (2021高一下·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青年要顺利成长成才,就像幼苗需要精心培育,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

    作为青年的你如何理解这个比喻,你认为培土、浇水、施肥、打药、整枝这五个方面中哪一个最重要?请根据你认为最重要的这一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你对青年成长成才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行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