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17-2018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检测...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022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7八上·东莞期中) 小明是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他常常不经同意就拿别人东西,到食堂买饭也不排队,课堂上小动作不断。他的做法(    )

    ①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必然受到舆论谴责 
    ②不必太计较,只要不违法就可以

    ③是不文明、不尊重他人、不道德的行为 
    ④没有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如图漫画《“公德”》中吸烟者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遵守社会公德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需要克服不文明行为

    ③要尊重他人,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④谦虚好学,无可厚非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2021八上·九台期中) 有一位妇女把蛋壳剥了扔在大街上,环卫女工看到后,边扫边劝阻。而这位妇女却说:“我想丢就丢,你就是扫大街的!”这位妇女的言行(      )

    A . 说明人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B . 做到了自爱自重,言行得体 C . 没有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人格 D . 说明社会分工不同职责不同
  • 4. 雕塑是城市里一道无言的风景,雕塑的完整与洁净,不仅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内涵和文明,也考验着一个城市人的素质和修养。然而某市的一些雕塑却遭到人为损毁:割头、断臂、剥皮……令人惨不忍睹。此种现象折射出个别社会成员(    )
    A . 审美观念的独特 B . 兴趣爱好的广泛 C . 文明素养的缺失 D . 探索精神的执着
  • 5. (2017八上·新余月考) 在河北石家庄,一位农民工小伙给一对母子让座时,那名女子竟嫌弃小伙坐过的座位太脏,还冲着孩子发火不让孩子坐。这位母亲的言行(    )

    ①是不尊重农民工小伙、缺乏礼貌的表现 
    ②是对孩子的保护,无可厚非

    ③损害了自身形象,伤害了他人自尊心 
    ④给孩子带来误导和不良影响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6. (2022八上·深圳期末)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重。”可见(    )

    ①尊重是相互的,自尊的同时还要尊重他人

    ②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③要受人尊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尊重他人

    ④自尊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欣赏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7. (2017八上·嘉兴期中) 同学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应该与人为善,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这是因为(    )
    A . 只要这样做,就能在同学中树立威信 B . 人与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C . 每个人在经济和生活条件上是相同的 D . 大家在一起的惟一目的是把学习搞好
  • 8.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西方也有“礼貌是通行四方的推荐书”的谚语。这表明(    )

    ①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②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③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④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2023八上·宜城期中) “作业如此之难,叫人意乱心烦。拥有解题神器,学霸学神来助。”做题时只需拿出手机对着题目拍照并上传,答案和解题过程会很快跳出来,当下许多中小学生过分依赖网络,热衷于通过各种搜题、解题软件来做作业。这(    )
    A . 是合理利用网络的表现 B . 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C . 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优越性 D . 不诚信,不利于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10. (2024八上·湛江期末) 前段时间,一位快递小哥开着三轮车送快递,在途中倒车的时候把停在旁边的宝马给刮了,看着车主没在,自己还有一车快递没送,快递小哥找出一张废的快递单,在上面写下道歉的话语:“对不起,我是快递员,把你车子刮了,打我电话……”两人见面之后,就在快递小哥掏出钱的那一刻,车主说:“算了吧,你也不容易,我自己弄一下,这钱就免了。”这个材料告诉我们(    )

    ①诚实守信可以不担责任

    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③我们应主动承担责任

    ④社会需要理解与宽容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1. 某地12岁女孩因偷了一个发夹和三颗糖被超市捆绑示众。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 超市的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B . 作为未成年人,她应得到宽容,不予计较 C . 超市未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义务 D . 她的行为警示我们要远离违法犯罪
  • 12. (2018八上·鄱阳期末) 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民事权利的是(    )
    A . 电视台新闻报道中使用了小强翻越马路隔离栏的影像资料 B . 父母为14岁的小江保管压岁钱 C . 选举领导小组不允许16岁的小涛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D . 12岁的小海所投稿件在某报刊发表,但该报社以其年龄小为由拒付稿酬
  • 13. 王某因扰乱市场秩序被人民法院处以拘役,余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拘留。他们的行为按违反的法律分类属于(    )
    A . 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B . 犯罪,一般违法行为 C .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 . 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 14. (2023八上·宜城期中) 当前多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中,部分青少年成为了受害者,也有部分成为了施暴者。减少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树立法治观念,做懂法的人

    ②维护法律尊严,做守法的人

    ③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护法的人

    ④努力学习,做勤学乐学的人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5. (2017八上·嘉兴期中) 从2009年轰动一时的被冒名上大学的罗彩霞,到2016年王娜娜被顶替上大学事件再起波澜——十年寒窗却被冒名者“偷”走了进入大学学习、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对此,罗彩霞、王娜娜应该(    )

    ①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③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④直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车辆使用大国。目前,不仅城市车辆剧增,经常拥堵,就是在农村,农用车辆和生活用车也在迅速增加。但是,生活中行人和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却比较常见。

    1. (1) 请你列举生活中行人和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表现。
    2. (2)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3. (3) 请你谈谈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吃过晚饭,爸爸看新闻联播时,小华想看《动画梦工厂》,于是马上抢过遥控器换了频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时门铃响了,爸爸说:“小华,帮爸爸开开门,爸爸正忙呢。”小华非常不情愿地走过去开门,开门一看,原来是爸爸的同事,小华也没说什么,马上跑回去继续看他的动画片。叔叔送给小华一辆小赛车,小华马上说:“这礼物我不喜欢,不用送了。”丢下礼物就走了。爸爸和叔叔谈话时,小华嫌吵,把电视的音量调得更大了。过了一会儿,叔叔要走了,爸爸去送叔叔,小华仍然看他的动画片。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以上情境中,你能看出小华哪些地方没有做到以礼待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2. (2) 对中学生来说,有哪些基本的礼仪要求?
    3. (3) 年长者来访,如果爸爸不在家,你会如何接待客人?
  • 18.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近些年校园暴力事件多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近年来校园欺凌发生的地域范围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且频次密集。目前暴露出来的校园暴力事件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施暴者多是学生;被殴打者往往敢怒不敢言,任其欺辱;上传视频的经常是施暴者本人,以此作为一种炫耀;对施暴者的处罚明显过轻,考虑其未成年人身份,一般以批评教育为主,由监护人进行监管了事。

    据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中,75%发生于中学生之间,而在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是主要原因,占55%。2017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反校园暴力条例进行有效补充,增强法律中关于校园暴力伤害的条文的可操作性。

    1. (1) 校园暴力事件多发,表明未成年人的什么特点?
    2. (2) “被殴打者往往敢怒不敢言,任其欺辱”,这说明了什么?
    3. (3) “在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是主要原因,占55%。”这对我们与同学进行交往有什么警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