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1年中考历史阶段复习检测试卷一(中国古代史)

更新时间:2021-06-07 浏览次数:15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60分)
  • 1.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按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下列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2. 神话传说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神话传说可以推测出距今五六千年前(    )

    A . 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 B . 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C . 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的兴起 D . 炎帝和黄帝统一了黄河流域
  • 3. 根据如图《中国远古时代粮食品种分布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①远古时代的农具以石器、木器和骨器为主

    ②生活在远古时代的北京人已经开始种植粟

    ③我国原始农耕文明主要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④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4. 西昊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西吴壁村南南距中条山仅数公里,遗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包含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宋等时期遗存,其中以二里头、二里岗时期遗存最为丰富,挖据时获得大量二里头、二里岗时期冶铜遗存。上述材料说明(    )
    A . 山西是中国最早古人类的发源地 B . 山西历史悠久,古人类遗址居全国首位 C . 西吴壁遗址的发现说明尧、舜、禹等属于史实 D . 二里头、二里岗时期,我国已经会冶铜
  • 5. (2023七上·成华期末)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图片能够反映“农耕文化”特点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6. (2021七上·夏津月考)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 .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 .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 7. (2022·衡阳)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根据下列图片所代表的时期和地点,指出黄河流域(    )

    A . 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 B . 一直是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C . 长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D . 一直是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
  • 8. (2022九下·白云开学考) 观察下面两个制度示意图,对其相同点解读正确的是(    )

    ①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确立的
    ②都规定了上下级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③都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④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秩序,巩固了统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9. 克盉和克罍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出土的两件青铜器。据《史记》记载,最初周王是将燕国封给太保召公的,但召公位高权重,还要继续留在镐京辅佐王室。于是,太保的长子“克”就代替他,成为第一代燕侯。两件青铜器的铭文中记载了这件事,克盉与克罍也由此得名。对克盉、克罍两件历史文物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为西周的分封制提供充分佐证 B . 说明受封贵族必须在都城辅助天子 C . 是目前所发现周代文物中最重的作品 D . 文物所展示的内容出自于《史记》
  • 10. 它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材料中的“封建领主制”即(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世袭制
  • 11. (2023七上·沭阳月考)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
    A . 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 B . 进献贡物 C . 服从周王调兵 D . 定期服役
  • 12. (2022·礼县模拟) 《史记》中记载:“蜀守______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横线处应填的人物是(    )
    A . 李冰 B . 蔡伦 C . 祖冲之 D . 毕昇
  • 13. (2023九下·隆回期中) 《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材料中措施起到的作用是(    )
    A . 巩固了边疆 B .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 .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 14. (2023七上·恩平期中) 商鞅变法规定,生产布帛多者,免除其本身徭役;不认真从事农业生产而改做工商者,罚为官奴。这项措施(   )
    A . 确定了重农抑商政策 B . 阻碍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C . 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 D . 实现了铁犁的迅速推广
  • 15. (2022七上·岳池期中) “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推动这一时期“大变革、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 .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 . 都江堰的修建 C .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 .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历程的时期。”据此,说明当时的社会特点为(   )
    A . 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B . 春秋霸主先后相继,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C . 王室衰微、大动荡、大变革 D . 铁制工具和牛耕开始了普遍使用与推广
  • 17. 我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和空前强化分别是在(    )
    A . 西周和明朝 B . 秦朝和明朝 C . 秦朝和唐朝 D . 秦朝和清朝
  • 18. 历史图表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表中,你能获取的信息是(    )
    秦朝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西汉 设西域都护
    元朝 设宣政院
    清朝 册封达赖、班禅,设伊犁将军
    A . 开放与革新 B .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 . 对外联系与交往
  • 19. (2021·安徽模拟) 我国疆域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域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 C . 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 . 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 20.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 君主权力的强化 B .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 封建制度的完普 D . 社会文明的进步
  • 21. 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 .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 . 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 . 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 22. (2021九下·长岭月考) 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建立起,先后有多个朝代在洛阳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以下政权中,曾经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

    ①西周      ②东汉     ③曹魏     ④西晋     ⑤北魏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③④⑤
  • 23. 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诸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或“治世”局面。这对我们当今构建社会的重要启示有(   )

    ①关注民生,积极发展生产力

    ②重视人才,努力发展教育事业

    ③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④政局稳定,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24.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该现点的制度是(    )
    A . 三公九卿制 B . 三省六部制 C . 内阁制度 D . 军机处制度
  • 25. (2024七下·梓潼期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写的繁荣景象出现在(    )
    A . 唐高祖李渊时期 B .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C .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 D . 女皇武则天时期
  • 26. (2021九下·高州月考) 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以上史实可以表明唐朝时(    )
    A . 民族间矛盾已经消除 B . 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C .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 . 统治阶级内部团结
  • 27. (2021七下·宜春期中) 2020年2月,一批日本援助中国的防疫物资上印有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迅速刷爆整个网络,这是公元8世纪,日本长屋亲王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的谒语,在当时此谒促成了(    )
    A .   玄奘西行 B . 鉴真东渡 C . 郑和下西洋 D . 遣隋使来华
  • 28. 如下图为北宋燕文贵所画《七夕夜市图》,描绘了汴京城内“自安业界北头至潘楼竹木市”一带的七夕夜市盛景,“状其浩穰之所,至为精备”。该图反映宋代(    )

     

    A . 都市商业高度繁荣 B . 草市交易通宵达旦 C . 专业市镇贸易发达 D . 坊市制度逐步形成
  • 29. 下面是汉至北宋的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的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朝代(    )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南方社会安定 C . 城市经济活跃 D . 民族交融加强
  • 30.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全唐诗》辑录的诗歌有近5万首 B . 《史记》是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C . 《本草纲目》详细介绍了各种药物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D . 《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二、综合题(共40分)
  • 3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英国史学家李约瑟指出,在15世纪之前,中国在科技方面,一直领先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水利篇)材料一: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利用黄河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开凿,纵贯南北,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联系。有诗赞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制度篇)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创立了不论门第,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中国的这套选官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十分推崇,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官办法。

    (航海篇)材料三: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麦哲伦船队航海活动对比表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519-1522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约27800人 的1000-1500人 265人
    船数 60- 200多艘 17艘 5艘

    材料四:“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五:“......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1. (1) 写出这条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的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作用。
    2. (2) 写出隋朝创立的这一选官制度的名称。
    3. (3) 根据材料三表格概括郑和下西洋与另外两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相比有何不同点?
    4. (4) 结合材料四、材料五,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目的的不同点。
  • 32. 中国是一个有着辽阔领土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边疆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广大边疆地区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有机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因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摘编自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材料二:

    材料三: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帝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这就基本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规模。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1. (1) 材料一中所说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汉对新疆地区“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式。
    2. (2) 材料二中的宣政院印和金奔巴瓶都体现了元朝和清朝对哪一地区的有效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又是如何管理台湾的?
    3. (3)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乾隆帝在西北边疆地区同内部民族分裂势力所进行的斗争。
    4. (4) 综上所述,历朝历代对边疆地区采取的管理措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历史意义?
  • 33.  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其主题是“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民族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发展,同时与世界文明互通有无、携手前行。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最盛时期之一。汉使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多国,唐王朝也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绸、瓷器等。

    ——改编自《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

    材料二:

    材料三:“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洪涛浩浩涌琼波,群山隐隐浮青螺。”

    ——(明)马欢:《瀛涯胜览》

    (材料大意:强大的华夏使者秉承皇帝的旨意,到番夷地区传达皇上的诏令。庞大的船队在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蓝色大海中航行,隐约看得见两旁的青山和海中的海螺。)

    材料四: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限制对外贸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图1事件在历史上的作用。
    2. (2) 图2中的路线①②分别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它们的相同点。
    3. (3) 材料二中图3、图4所示人物的重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4. (4) 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5. (5) 材料四反映了清政府制定了什么对外政策?根据材料分析清朝“限制对外贸易”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政策带来的危害。
    6. (6)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民族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发展,与世界文明互通有无、携手前行”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