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7-11-23 浏览次数:463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 统一性与集权性 B . 分散性与松散性 C . 统一性与制衡性 D . 独立性与落后性
  • 2.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式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 . 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 . 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 C . 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 . 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
  • 3.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周武王在《牧誓》中把商封王不任用同宗长辈和兄弟作为三大罪行之一;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上述思想被此后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据此可知(    )

    A . 商代比周代更注重任人唯贤 B . 儒家伦理观念逐渐强化 C . 周代分封制只注重任人唯亲 D . 宗法血缘政治日趋淡化
  • 4. (2017高三上·台州月考)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    )
    A . 秦国经济较其他诸侯落后 B . 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 C . 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 D . 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
  • 5. (2021高二上·河北月考) 《汉书》中记载,“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弟犯法不得宿卫”,因罪去官者及其亲属子弟在选官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这说明(    )
    A . 察举制有较大弊端 B . 汉代对官吏行为进行立法约束 C . 汉书记载有失公正 D . 秦朝的连坐法在汉代得以延续
  • 6.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

    A . 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 . 中枢机构设置调整,六部地位提高 C . 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 . 官员数量减少,行政待遇提高
  • 7.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
    A .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 . 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 . 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 .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 8.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这表明(    )
    A . 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 B . 官僚政治体制基本确立 C . 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 D . 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 9.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元代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为解决这一“缺陷”,元代(    )
    A . 推行土司制度 B . 建立行省制度 C . 简化行政层级 D . 实行省官互迁
  • 10.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    )
    A . 笼络士人,巩固统治 B . 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 C . 抑制权贵,奖拔寒俊 D . 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
  • 11.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宗法制 D . 郡县制
  • 12.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翻阅《汉书·百官公卿表》,对以下两幅图片上官职的记载,你从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    )

    A . 图一:“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 B . 图一:“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 C . 图二:“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副丞相” D . 图二:“太尉,秦官,银印紫绶,掌武事”
  • 13.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
    A . 召开政事堂会议,完善三省六部制 B . 分割宰相权力 C . 以六部分理朝政 D . 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领六部
  • 14.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下图是湖南里耶出土的大量竹简,它是公元前222年至公元前208年的官署档案。竹简上提到洞庭郡等地名和守丞、令守等职官,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 . 分封制已推广到江南地区 B . 秦朝颁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 C . 货币、度量衡得到统一 D . 郡县制已经推行
  • 15.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自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后,中央地方矛盾始终存在。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
    A . 隋唐时期 B . 北宋时期 C . 元朝时期 D . 清朝时期
  • 16.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汉唐时期,上朝时皇帝要向宰相“赐座”、“奉茶”,所谓坐而论道,但宋太祖时为了尊崇君上,取消了宰相的这种待遇,自此以后,反倒成为一种制度延续到清末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宰相权利的下降 B . 礼仪制度的变迁 C . 官员更加尊敬皇帝 D . 皇权不断地加强
  • 17.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汉武帝时重用酷吏,对称霸一方、妨碍政令统一的地方豪强进行打击,下令把他们迁往关中,就近监视,以达到“内实京师,外销奸滑”“不诛而害除”的目的。汉武帝的这一措施旨在(    )
    A . 为地方百姓除害 B . 削弱封国权力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稳定地方秩序
  • 18.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古代经筵官对君主负有“辅导劝诫”的职责。元代“天下事……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表明元代经筵官(    )
    A . 比台谏和宰相的权力更大 B . 是君臣沟通的主渠道 C . 有利于避免帝王决策失误 D . 与宰相台谏相互牵制
  • 19.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大明律》规定:“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 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       )

    A . 避免吏治腐败 B . 削弱宰相权力 C . 完善明朝法制 D . 抬高室帝权威
  • 20.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该制度(    )

    A . 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 B . 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 C . 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 D . 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
  • 21. (2021高一下·深圳开学考) 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 . 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 . 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 . 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 22.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据研究,唐代荐举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 . 士族垄断仕途 B . 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C . 选官方式多样 D . 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
  • 23.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宋神宗欲改革职官制度,曾讨论枢密院机构是否继续存在,有人建议将其权力合并于兵部。但神宗说:“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因而改制时唯独把枢密院保留了下来,枢密使照例用文人充任,副职有时用武人。这主要体现了宋朝政制的特点是( )

    A . 文武分权 B . 守内虚外 C . 重文轻武 D . 分化事权
  • 24.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宋初曾设谏官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宋真宗时期,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折言事的责任;仁宗时期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建炎三年下诏谏院不再隶属门下、中书两省而另立官署同与两省官在朝中相见议论政事。北宋时期谏官和谏院的变化意味着(   )

    A . 三省六部名存实亡 B . 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C . 君主专制走向没落 D .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 25.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下图信息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    )

    A . 是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的代表 B . 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 C . 成为中央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 D . 实为皇帝的幕僚的最高决策机构
二、非选择题
  • 26.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古代围绕着“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弊,自秦以来就多有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苏轼《东坡志林》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汉书》

    材料四:顾炎武:“知封建之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刘绍玢:“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

    ——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就“封”和“郡”的字型结构来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主要区别?
    2. (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秦、汉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共同因素?
    3. (3) 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学者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
    4. (4) 有人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试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并以秦汉时期的郡县制为例加以说明。
  • 27.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 (2) 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 (3) 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 28.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在《田律》、《徭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摘自林明剑《秦史稿》

    材料三: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摘自《汉书·刑法志》

    1. (1) 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2. (2) 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实质和作用。
  • 29.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

    棉花加工(吨)

    冶铁(吨)

    1861年

    30951

    327610

    1891年

    171994

    992210

    1. (1) 概括材料一中对“解放宣言”的两种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 (2) 有人对材料一中“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的观点提出质疑。请阐述其理由。
    3. (3)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有何关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