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一、二单元测试卷

更新时间:2017-11-28 浏览次数:788 类型:单元试卷
阅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19题)
阅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共4题)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中日《马关条约》

    材料三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1. (1)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从赔款数额、通商口岸的位置、割让土地等方面完成下列表格。


      中英《南京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

      割地

      赔款

      通商

      其他

    2. (2) 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有了哪些新内容?这些新内容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材料三是英国在《南京条约》附件中取得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后来法、美等国相继取得这一特权。结合材料三和材料二,谈一谈《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太平军叛乱》

    材料二  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2. (2) 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分析这种转变未能成功的原因。
    3. (3)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2. (2021八上·东莞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材料三:19世纪60—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1. (1) 材料一所列两位历史人物都属于哪一政治派别?请你再列举出这一政治派别的两位代表人物。
    2. (2) 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些企业的创办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 (3)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除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 

    ——《甲午战败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

    ——《康有为变法思想新探》

    材料三: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派曾真诚地相信,由于中国“广土众民,十倍于日,又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中国)就今岁入,已逾万万,……彼(日本)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之次第,……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耳。”

    ——《戊戌变法纪》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讽刺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并举例说明。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分值设置
题数:23
难度系数:0.55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第Ⅱ卷 主观题
二、综合题
  • 20
  • 21
  • 22
  • 23

试题篮

0

备课组卷

备课组卷助手小程序

返回顶部
您的试题篮还没有试题,
马上添加试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