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广东英德一中高二上学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更新时间:2017-06-05 浏览次数:96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题型注释)
  • 1. (2019高二下·林州开学考) “看山看水看四川/四川到处桃花源/峨眉秀呀剑门险/九寨黄龙看大片/拜水请拜那都江堰/问道就问那青城山/川江号子赛龙舟/泸沽湖水洗蓝天……”有理由相信,这首《看山看水看四川》,会让更多的人喜欢四川,来四川旅游做客。由此可以看出(   )

    ①自然美景丰富了文化的内容   

     ②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    

    ④人口迁徙流动促进文化传播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2. 2015年1月,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   )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19高二上·江门月考) 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级演员也深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非常重要

    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4.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

    ①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②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③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④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5.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我们在说“幽默”、“基因”、“沙发”的时候,会想到它们来自英语吗?总以为这就是中文,其实它们落地融化到汉语中了。同样,老外在说“dimsum(点心)”、“kungfu(功夫)”、“gelivable(给力)”时,他们也用习惯了,不会发问来自何方。这主要表明(   )

    A . 文化在交流.借鉴的过程中发展      B . 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 C . 文化创新过程必须体现时代精神      D . 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 6.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首套国学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今年秋季将投入使用,教材共4册,主要供高中一、二年级,学校可自行选择是否使用。国学实实在在走进课堂,终于使国学经典从深宅大院走进社会大众。推进传统国学教育表明(   )

    ①传统国学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7.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2015年3月5日,《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在央视一套现场直播,该节目充分挖掘了我国传统灯谜蕴含的历史、人文等元素,又增添了许多以网络用语、高科技术语为内容的当代原创谜语,因此广受关注。这一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支持的原因是(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该节目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

    ③该节目勇于创新,体现了时代性

    ④充分发挥了电视这一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的功能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9.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竹书纪年》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   )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②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

    ③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的成果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当今世界有7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这要求我们在中外文化交流上应(   )

    A . 取长补短,兼收并蓄 B . 立足实践,反映生活 C .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 . 我为主导,为我所用
  • 11.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始终坚守淡泊和明志的科学精神,他说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人生足矣!他将国家发展兴盛作为最高目标,倾其所有智慧,成为我国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于敏的感人事迹中可以看出(   )

    ①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一生起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实现完美统一

    ③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科学家特有的优秀品质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2019高二上·南充期中) 千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民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大批同名村。“台湾有板桥,大陆也有板桥!”在厦门集美板桥村举行的两岸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能(   )

    ①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  

    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③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④坚实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

    A . 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 . 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 . 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 . 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 14.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和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应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应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我是演说家》自播出以来,收视率平均排名同时段全国第三。节目通过理性的思辨.感性的陈述.语言的碰撞和一个个热血励志的人生故事,把综艺节目的风骨情怀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这说明,文化创新要(   )

    A .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B . 奏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C . 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需求   D . 克服大众传媒的商业性
  • 17.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新的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对于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亲民化、优质化、个性化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应该(   )

    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发展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扶持流行文化

    ③把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8.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中国山西,晋善晋美”作为山西旅游主题宣传口号,借用了“尽善尽美”这一成语。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通知指出,随意篡改、乱用成语,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等等,这些做法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违背,对社会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会产生误导,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广电总局这一做法(   )   

    ①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需要

    ②是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确保文化安全的具体举措

    ③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是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19.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近年,珠海通过市民白荐、群众推荐、网络举荐等多种途径,在全市开展了珠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家庭美德之星、德行珠海最美公交人等评选活动。目前,全市共有1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8人入选“广东好人”榜,其中刘清伟获评广东省道德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珠海市开展上述活动有利于(   )

    ①倡导传统道德取向,提高市民思想道德修养

    ②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③扬善惩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发挥模范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把文化视为决定中国乃至世界未来发展的第一要素。他非常明确地把文化视为决定中国未来发展的第一要素。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坚守文化立场。所谓文化立场即理性面对传统和历史,既摆脱文化上的优越感,亦能摒弃民族自卑心,亦对西方文明的理解,并能最大限度地在文化现场表达自己的立场。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②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③树立文化自觉的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新活力

    ④坚守文化立场有利于追求更高道德目标改造客观世界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④
  • 21.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从今年9月起,北京市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由现在的6至8篇增加到22篇,要求学生诵读,体验其中的音韵美。此举能够引导学生(   )

    ①积淀国学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②弘扬民族精神,抵制外来文化

    ③固守传统文化,丰富国学内涵   

    ④感受古文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2.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2014年10月24日,为期4天的第七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文博会展区台湾展位数781个,大陆展位数357个,参展境外国家数突破往届。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

    ①能够增强以文化力量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②能提高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③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④能够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23.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伴随着移动终端和4G网络的普及.自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正逐步进入“全民在线”传播时代,移动阅读已逐渐成为用户获取资讯的主要手段。这说明(   )

    ①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大众传媒促进了先进文化的传播

    ③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带来可喜变化  

    ④科学技术进步影响文化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4.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有一首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人小志气大,辛苦我不怕。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叔叔把我夸,奶奶笑哈哈。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今天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关于雷锋精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

    ③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④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5.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踏上旅程,享受难得的放松。然而,随着大量中国游客涌入旅游市场,一些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出现,这不但破坏了环境和中国游客的形象,也为旅游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为此,我们要(   )

    ①努力实施文化“走出去”,继承并弘扬中华文化

    ②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③加强文化交流,熟悉并掌握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二、主观题
  • 26.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2015年1月召开的山东省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再次将“齐鲁文化”提升到一定高度,称之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力量”。齐鲁文化十分重视经济发展,并包含有丰富的天下为公、以人为本、德法互济等政治主张。齐鲁文化中崇尚气节、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和兼爱非攻、求同存异、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齐鲁儿女为国家民族而奋斗。要大力弘扬齐鲁文化,对齐鲁文化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挖掘和阐发。当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

    材料二: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近年来,出现了《红高粱》、《南京1937》、《驼哥的旗》、《死无葬身之地》、《铁道游击队》等一大批优秀之作。这些优秀作品,总的来说有几点很突出,即写英雄力避简单化,写奉献力求人性化,写觉醒重在草根性,写历史善用辩证法。因为时代环境的变化,作品的立意、思想与舞台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抗战文艺作品必须是严肃的,创作要做到“四有”,即“有神”“有骨”“有肉”“有心”,找准题材和主干,讲好故事,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增加艺术积累,潜心创作,厚积薄发,真正推出一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1. (1) 说明材料一主要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2. (2) 结合材料二,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抗战文艺作品创作做到“四有”的意义。

  • 27.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材料: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中国龙年春节的庆祝活动已超越华人的范围,成为吸引不同族群的大事。走进生活了解到:除中国邮政发行了龙年邮票外,美国、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的邮政部门也发行了各自国家的龙年邮票来欢庆春节。十二生肖,尤其是神秘的“龙”已很难被世界拒绝。

    请你从材料中提炼出最恰当的文化观点并加以论证。

  • 28.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手机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是社会文明的标志。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微时代如今正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语言生活。不少网络流行语正在给我们传递正能量。如“让我们做一个爱网义士、兴网骑士、守网志士、用网识士、净网卫士,更好地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网络“一点”不远,生活“e路”领先。鼠标点点点最善的音,键盘敲敲敲最真的言。手机在现代社会以其信息传递的快捷、准确,已成为人们进行联系和沟通的主要工具之一,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使用尤其是在校使用手机往往弊大于利。

    材料二:某班同学在用手机上网时,浏览相关信息发现了这样一首诗:

    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取暖!

    当主权面对挑战,我们亮出利剑!

    当圣火遭遇屈辱,我们义无反顾!

    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

    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竭诚互助!

    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开山辟路!

    勇敢面对磨难,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加油,同胞!加油,中国!

    这首诗集中展示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同学们被深深感染。

    1. (1) 结合材料一,某学校开展“自主学习·远离手机”活动,请你从自身实际说一说在校使用手机的危害(答一点即可),并从文化生活角度提一点改进的建议。

    2. (2) 结合材料二,谈谈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