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川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四学习主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4.1抗日救亡运动同步检测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81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图片能够传递历史信息。如果要了解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你会选择哪幅图片( )

    A . B . C . D .
  • 2.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蹂躏老百姓,有苦不能言。”诗句中“苦难十四年”的起止事件分别是( )

    A . 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 B . 卢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胜利 C . 九·一八事变     抗日战争胜利 D . 九·一八事变    八·一三事变
  • 3. (2024八上·保定期末)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

    A . 联共抗日 B . 反蒋抗日 C . 拥蒋抗日 D . 逼蒋抗日
  • 4.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

    A . 发动政变,取而代之 B . 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C . 要求与日本进行和谈 D . 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 5. 我国的沈阳市在每年的某一天都要汽笛长鸣,以警示国入不忘国耻,这一天是哪一事件的纪念日( )

    A . 七七事变 B . 九一八事变 C . 一二八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 6. 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排练历史剧《西安事变》,你饰演一位中共代表人物。这位中共代表人物是(    )

    A . 周恩来 B . 张学良 C . 蒋介石 D . 毛泽东
  • 7. 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 蒋介石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 B . 张、杨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 .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活动的加剧 D .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
  • 8. 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    )

    A .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B . 东北抗日义勇军 C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 D . 新四军
  • 9. “兵谏仰西安,真诚促抗联。张杨伸大义,国共绘新天。敌忾同仇切,城巍统战坚。”这首诗赞颂的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    )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 国共第一次合作 D . 国共两党共同执政
  • 10. “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八一三事变 D . 南京大屠杀
  • 11. 如果请你撰文批驳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中国的谬论,下列材料中可以作为论据的有(    )

    ①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和平居民达三十多万

    ②南昌起义

    ③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④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2. 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勘测地图上,勘测地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928年。这说明( )

    A .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B . 日本想对中国的地理开展学术研究 C . 日本对中国的民众生活很感兴趣 D . 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
  • 1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

    A . 为了打回东北老家 B . 为了引起全国轰动 C . 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D . 为了逼蒋抗日
  • 14.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①是多方协商的结果②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③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④有利于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到来(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5. 日本侵略军在柳条湖制造事端发动事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为了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B . 中国军人炸毁了柳条湖铁路 C . 日本失去了对华东地区的控制 D . 东北军没有满足日本的侵略要求
  • 16. (2021八下·西宁开学考) 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重庆谈判
  • 17. (2014·杭州)

    标语是指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口号,具有宣传、鼓动的作用,许多标语往往还是历史的见证。下列四则标语中,能见证我国抗日战争历史的有(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8. 这组词语:“华清池  兵谏  联共抗日  和平解决  统一战线”反映的是L936年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 . 北伐战争 B . 南昌起义        C . 重庆谈判 D . 西安事变
  • 19. 有人评论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最能佐证这一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

    A .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 . 西安事变  C . 重庆谈判 D . 台儿庄战役
  • 20.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华北事变 C . 一.二九运动 D . 七七事变
二、综合题
  • 21. 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德国期间参观了二战重要地点——波茨坦,波茨坦因中、美、英三国在1945年7月发表了对日的《波茨坦公告》而闻名世界。《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必须归还窃取中国的东北及台湾等岛屿。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 (1) 历史上,日本是怎样窃取中国东北及台湾等岛屿的?

    2. (2) 《波茨坦公告》发表的背景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3. (3) 有学者指出,二战结束后日本之所以没有正视其侵略亚洲各国的历史,与当时的世界格局有关,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4. (4) 针对日本否认其侵略亚洲各国历史及其宣称“拥有钓鱼岛”的主张,请你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发表一份简短声明,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

  • 2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材料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请回答:

    1. (1) 材料1所指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的背景是什么?

    2. (2) 蒋介石发出密电以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3. (3) 该事件后,由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结果在中国境内出现了什么情况?

    4. (4) 材料2是什么时候流行的歌曲?反映了什么?

  • 23.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节选)

    材料二   此次“习连会”(2013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会晤)承先启后,对正处关键时期的两岸关系有推进作用。……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真诚企盼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                              ——摘自新华社香港分社社论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国难极端严重”有关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请写出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

    2. (2) 请写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一例。

    3. (3) 请说说材料二中两岸共圆“中国梦”的含义。

  • 2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蒋介石最终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材料二: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 (1) 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

    2. (2) 西安事变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这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3. (3) 材料二里国共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4. (4) 国共谈判地点在哪里?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协定?

    5. (5) 周恩来在两次谈判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有哪些历史功绩?(请举出一例)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请回答:

    1. (1) 材料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

    2. (2) 李济深对国民政府下讨伐令持什么态度?归纳他所持态度的理由。

    3. (3) “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