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川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5.1全面内战的开始同步检测

更新时间:2016-12-19 浏览次数:262 类型:同步测试
一、<b >选择题</b>
  • 1. 1946年6月,全面内战开始的标志是进攻(     )

    A . 陕甘宁解放区 B . 中原解放区 C . 山东解放区 D . 大别山根据地
  • 2. 1947年3月面对国民党军队25万军队进攻陕北,中共中央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 . 将敌人抵挡在国门之外 B . 层层设防,坚决抵抗 C . 主动撤离延安,诱敌深入 D . 拼死坚守陕北,打阵地战
  • 3.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将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大口号是(    )

    A . 和平自由平等 B . 民主自由科学 C . 和平民主团结 D . 民主自由团结
  • 4.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直逼南京和武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 .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 . 三大战役 C . 千里跃进大别山 D . 渡江战役
  • 5. 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刘伯承的大规模攻袭皖、鄂东和豫南,是一件令人大感忧虑之事。”他所指的是(     )

    A . 渡江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挺进大别山 D . 平津战役
  • 6.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双方达成的“结果”是(    )

    A . 对抗日本法西斯 B . 签署了“双十协定” C . 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 .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 7. 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变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

    A . B . C . D .
  • 8. “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这是蒋介石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之一,其主要意图是(     )

    A . 顺从民意,争取和平 B . 屈从国际压力,停止内战 C . 设鸿门宴,借机诱捕 D . 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 9.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     )

    A . 挺进大别山 B . 辽沈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 10. 全国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 . 中原解放区 B . 晋察冀豫解放区 C . 山东解放区 D . 陕甘宁解放区
  • 11.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讨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时,出现了四种不同的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A . 重庆谈判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辽沈战役 D . 渡江战役
  • 12. “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歌曲《再见了,大别山》再现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由时的壮举,渲染了重回大别山激动难舍的心情。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了(     )

    A . 战略防御 B . 战略相持 C . 战略进攻 D . 战略决战
  • 13.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 . 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 .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 . 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 14. 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致电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刘邓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与上述电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抗日战争 C . 解放战争 D . 抗美援朝
  • 15.

    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请观察以下三幅图片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     )

    A . 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B .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 . 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D . 表明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
  • 16.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有关解放战争史实的推论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全国性内战由此开始

    b

    1947年,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c

    三大战役胜利

    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蒋介石此电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西安事变 B . 卢沟桥事变       C . 重庆谈判 D .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 18.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 转战陕北 B . 辽沈战役  C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 渡江战役
  • 19.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     )

    A . 南京、上海 B . 上海、北平  C . 重庆 、武汉 D . 南京、武汉
  • 20.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 太岳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        B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 . 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D . 华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二、<b >综合题</b>
  •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到1949年,一共三十年时间。

    1. (1)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

    2. (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请问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向高潮的是什么事件?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是什么事件?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 (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的会议不断的促进自己的成长。请问其中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意义的是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 (4) 抗战胜利后,中国有一个和平建国的机会,国民党和共产党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党。为了争取和平解决国内争端,国共两党于1945年8月进行了谈判。请写出该谈判的名称和成果。这次谈判有两个国共双方争执的焦点未能达成的协议,请问焦点是什么?

  •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二 

           

    重庆谈判的老照片                                       内战时期全国经济状况图表(设战前工农业产量为100%)

    材料三  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5月19日)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中的老照片,指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谁。

    3. (3) 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 2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摆脱不了政治环境的影响。综观国共关系史,随着两党关系的演变,共产党对蒋介石的评价也有不同。自西安事变以后,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1937年到1945年期间。如:1938年在延安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说过“国民党历史上有两个伟大的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第二个是蒋介石”。1945年。共产党也公开表示,“承认蒋先生的领导,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地位。”但是,在1946年到1949年期间,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态度又发生变化,斥之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还有大众流传的“蒋该死”、“蒋匪帮”之类,就是那个时期出现的。

    问题:

    1. (1) 分别结合1937年到1945年以及1946年到1949年的主要史实,简要分析共产党对蒋介石评价高低的变化及原因。

    2. (2) 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24.

    国共合作: 2009年4月26日,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丰碑意义的大日子,因为这一天开始两岸全面实现直接“三通”,即直接通邮、直接通航、直接通商。

    材料一:改组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材料三:1945年8月,蒋介石给毛泽东三封电报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材料四:  

    1. (1) 材料一的事件意味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任务是?

    2. (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的主要任务是?

    3. (3) 材料三的重庆谈判却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真正的和平,此后爆发了决定中国人民命运同时也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战争,这场内战的名称是什么?

    4. (4) 国共之间如果有第三次合作,那么你认为这次合作最重大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承派恩来到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惠然偕临,则重要的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则赖之!”

                                                                                                                                                                             ——蒋介石

    材料二:“鄙人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1. (1)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发生于何时?

    2. (2) 蒋介石一定要求毛泽东亲自“赴渝面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 (3) 毛泽东赴渝谈判是为了什么?

    4. (4) 毛泽东等“赴渝”与蒋介石等“共商和平建国大计”达成了什么文件?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主张和平解决……

    材料二:1945年8月,蒋介石给毛泽东三封电报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请回答:

    1. (1) 西安事变谁发动的?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这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 (2) 发动内战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为什么他还要接连三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呢?

    3. (3) 毛泽东明知谈判是假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参加重庆谈判呢?这次谈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有什么重大意义?

    4. (4) 内战的最终结果如何?遗留下的什么问题至今还未解决?

  •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亡。

                                                                                                                                                             ——蒋介石

    材料二:鄙人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蒋介石于 ______  年发给毛泽东的电文。

    2. (2) 蒋介石要毛泽东赴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

    4. (4) 这次会晤史称什么事件?取得了什么结果?

    5. (5) 材料中的“渝”是指______ 市。

  • 28.

    如图,看图回答:


    1. (1) 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2. (2) 在图一事件中,国共双方就抗日问题达成怎样的一致?在图二事件中,国共双方就国内和平问题又达成了怎样的“一致”?

    3. (3) 图一事件的发动者是谁?其结果如何?它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 (4) 图二事件达成“一致”给中国人民带来和平了吗?为什么?

  • 29.

          90年峥嵘岁月,90年光辉历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探究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共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全国

    材料二  1945年8月28日,当毛泽东等走下飞机时,山城重庆沸腾了,……举国上下无不对中共真诚谋求和平的行动大加赞赏。民主人士柳亚子称赞毛泽东的行为是“弥天大勇”。               ——《中国历史》(中图版·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事件的和平解决?材料二中的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几次合作?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次事件的结果是签订了什么重要文件?

    3. (3) 依据材料三,党和政府按照什么伟大构想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谁?

  • 30.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历史事件。图一中的新闻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图二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2. (2) 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以后就抗日、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其落实性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 (3) 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 31.

    如图一、二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哪个历史事件。请结合图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2. (2) 在图一所反映的事件中,国共双方就抗日问题达成怎样的一致?在图二所反映的事件中,国共双方就国内和平问题达成怎样的一致?

    3. (3) 图一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图二所反映的事件达成“一致”后的落实情况如何?

    4. (4) 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三、<b >改错题</b>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