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四单元 /13 纪念白求恩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纪...

更新时间:2017-11-29 浏览次数:123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qiǎn)     热(chén)    纯(cuì) B . 子(dàn)      狭(yì)      轻怕重(niān) C . 职(xùn)      教(xùn)     安(yán) D . 民(zhí)      薄(bǐ)      见异思(qiān)
  • 2. 下列各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枕。 B .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萃的共产党员。 C . 晋察翼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D .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 3.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中的“精神”是指(    )
    A . 国际主义精神 B . 共产主义精神 C .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 .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语言表达
  • 4. 依据课文《纪念白求恩》,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 钦佩 信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②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伤 沉痛 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 5. 判断下列各句的分析是否正确。
    1. (1)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2. (2) 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3. (3)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 6.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这句话删掉“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 7.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句话删掉“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行不行?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1. (1) 在第1段文字中,正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句,侧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句。(只填写序号)
    2. (2) 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 . “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 . “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 . 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 . 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3. (3) “无不之感动”中划线的“为”可换为“”,“之”指代的是;“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中的“这”指代的是
    4. (4) 在第2段文字中,作者将进行了对比,运用对比方法的好处是
    5. (5)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刻在鞭策着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很多。请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加以说明。(要求:先叙后议,60字以内)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①一枚贝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一颗沙粒转化成一粒并不规则的珍珠,雨后的彩虹绽放刹那的美丽却要积聚无数的水汽。如果把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那么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夺目的珍珠和美丽的彩虹。

        ②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③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开放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④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一百多年后,大汉的史书上书写下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⑤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叮当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她拒绝贿赂画师终致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⑥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最好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⑦没有必要因叶落而悲秋,也没有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因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⑧人们常说:“风雨过后,面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荆棘过后,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呢?

        ⑨如果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给它养分的花迟早也会枯萎。

        ⑩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两大难题,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才能使生命之花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深刻的意义!

    1.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文章标题有什么好处?
    3. (3) 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
    4. (4) 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人的经历可以证明本文论点?请用简练的语言写在下面。
    6.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散文,是毛泽东写的一篇怀念白求恩的文章。 B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 . 《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故事家喻户晓。 D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它告诉了我们学思结合的道理。
四、综合性学习
  • 10. 白求恩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七年级(1)班同学准备出一期以“纪念白求恩”为主题的板报。
    1. (1) 请你根据下面的示例另写一个栏目名称和栏目内容简介。

      示例:栏目名称:感人肺腑

      栏目内容简介:介绍白求恩大夫感人肺腑的故事。

      栏目名称:

      栏目内容简介:

    2. (2) 阅读下面这首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回答问题。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写出来。

五、作文小练笔
  • 11. 阅读下列材料,为白求恩同志写一段颁奖词。
    材料: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到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病逝。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