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石榴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石榴课时训练

更新时间:2016-10-17 浏览次数:26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双基积累
  • 1. 给加横线字注音,据拼音写汉字。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而不枯(),清新而不柔mèi(),这风度实()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 2. 下列加横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看到弟弟那顽皮的样子,奶奶忍俊不禁地笑了。 B . “杨贵妃”那丰腴的面庞,美妙的舞姿,给观众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 C . 这荒凉的土地生长着这样奇崛的梅树,仿佛它们本身就具有了意境。 D . 这部电脑动画制作的古味盎然、光怪陆离的景象,会让小朋友们大开眼界。
  • 3. 综合性学习。
    石榴具有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激发了同学们对它的兴趣,为此,班级开展了以“咏石榴”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来参加。
    1. (1) 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一  石榴,别名安石榴、海榴。性味甘、酸涩、温,具有杀虫、收敛、涩肠、止痢等功效。石榴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要高出一二倍。

      材料二  石榴在中国已有2 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博物志》及《广群芳谱》均记载有“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等语。因此,认为石榴是由汉时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 (2) 仿写句子。

      例句: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仿写:荷花

二、美文品析
  • 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1. (1) 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 (2) 第④段说:“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3.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4. (4) 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三、写作练笔
  • 5. 【写法借鉴】

    课文的成功之处是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如“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后开裂、露出排排子粒的情状。

    【片段仿写】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围绕景物特点写一个片段。(8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