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让文化的记忆得以传承
②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必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②丰富文化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③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客观要求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各国的文化遗产都是世界遗产
③各国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④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①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乡村是人们寄托乡情乡思的重要载体,可以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我国著名人文学家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材料三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提出了新的挑战,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文化多样性,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为了在国际、区域和国家各个层面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构成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国际法律体系的骨干公约。
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重视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强调,要以“四个讲清楚”为内容阐释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要讲清楚我国文化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积淀而选择的,适合我国国情;要讲清楚中华文化反映中华民族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要讲清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广泛基础——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国民意愿,体现时代发展。
材料二 让中国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树立融通中外的理念:加强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了解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精神需求等,善于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用科学的观点、方法,讲述不同国家间共同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科学的对外宣传:借鉴文化传播的有益经验,加强中国文化的载体建设,使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等无形的东西有形化、长久化;注意在经济交往、政治交往等方面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中国价值;利用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手段加强宣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对外宣传中,我国应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材料一 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世界文化的百花园中,玫瑰和紫罗兰各有芳香,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映生辉,才构成多姿多彩的世界。
材料二 当地时间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中俄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文交流对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也是中俄友好事业的未来。我期待着越来越多的中俄青年接过中俄友谊的接力棒,积极投身两国人民友好事业。
材料一 由沙特国王阿卜杜拉于1984年创立的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每年都吸引沙特以及周边国家几百万人次的参观者,是海湾地区乃至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艺术节之一。为促进文化多样性以及沙特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明对话,文化节自2008年起每年邀请一个国家担任主宾国,在杰纳第利亚村内设主宾国馆,展示该国文化。
材料二 2013年,中国应邀成为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主宾国。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代中国风貌,主办方不断推出新鲜有趣的互动体验活动、文化交流主题日、传统文化小课堂等,希望每个参观者都能够最近距离地接触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精神。
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说明通过孔子学院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习近平主席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的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带一路”是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回顾历史,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材料二 秉承“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哲学理念,中国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带的建设必须把握以下特性:一是发展性。经济带建设着眼于沿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求合作国家的主权让渡,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互连互通,促进沿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是共赢性。沿线各民族都要从交流中获益,不是一方得,一方失的零和交易,而是双赢的。
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我国许多古代文化遗产蕴藏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对后人仍有启示意义。
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增至48项,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
此次联合申报的土司遗址,是“土司”的行政与生活中心聚落遗存,是“土司制度”的珍贵物证,见证了古代中国对多族群聚居地区管理和多元文化保护的独特智慧,对全人类关注文化多样性保护及族群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古代,对于大国,如果不分层次、类型区管理,很难维持国家的持久强大和统一。”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刘庆柱认为,直到明清采取“改土归流”前,土司制度都是维系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制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