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练习

更新时间:2016-11-23 浏览次数:712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12年8月24日,中俄青年大学生研修活动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俄罗斯学生用中文唱起中国歌曲《大中国》,中国学生用中国传统乐器笛子演奏俄罗斯歌曲《山楂树》,将座谈会气氛推向了高潮,也展现了两国文化的魅力。这告诉我们(  )

    ①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各民族的文化不能相容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2. (2016·山东模拟) 2015年7月4日,中国土司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所以要重视对中国土司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

    ①让文化的记忆得以传承 

    ②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必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3. 中国的茅台、俄罗斯的伏特加、法国的大香槟、意大利的葡萄酒、德国的威士忌久富盛名,让各国人引以为傲。以诸多美酒为基础,佐以果汁、蛋清等加以调和,再加点柠檬片、水果或薄荷叶,便成了美国鸡尾酒。美国鸡尾酒的形成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立足点

    ③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距在逐步缩小

    ④在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欢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材料说明了(  )

    ①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不同的

    ②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无论是公元2世纪东传的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合,还是起始于西汉“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无不证明中华民族始终在吸纳异质文化,同时也在感染异质文化,从而造就了几千年的多样文化相互融合、共生并存。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②文化交流导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④中华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6. 2015年7月4日,中国申报的“土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土司遗址”见证了古代中国对多族群聚居地区管理和多元文化保护的独特智慧。“土司遗址”申遗成功有利于(  )

    ①植入国际理念,消除民族文化差异 ②研究人类文明,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保护文化资源,维护文化生态平衡 ④获得国人认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7. 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精心打造的大型电视益智节目《中国谜语大会》深受观众好评。2016《中国谜语大会》有奖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之中。这表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②丰富文化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③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客观要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于2015年7月8日在德国波恩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24处新世界遗产,其中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为代表的中国土司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令生活在中国西南山区的土家族、苗族和仡佬族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世界文化遗产。下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各国的文化遗产都是世界遗产

    ③各国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④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9.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在,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人们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

    ①乡村承载了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时代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0. 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身着青花瓷旗袍的大学生礼仪,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一道靓丽的风景。青花瓷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受到与会者的称赞,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③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时代气息 ④互联网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途径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1.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近年来,一些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为提高收视率,粗制滥造,将革命历史题材武侠化、快餐化、娱乐化。对此《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抗日神剧”罔顾基本公共理性。这告诫我们(  )

    A . 传统文化应顺应社会历史变迁 B . 影视创作需要注意社会效益 C . 影视创作应该尊重文化多样性 D . 文化建设需要弘扬民族精神
  • 13. 《中华好诗词》以高雅的立意、精巧的设计、轻松的形式,将中华诗词艺术与电影媒体巧妙结合,满足了电视观众对传统文化多样性、多层次的需求。该节目的热播说明(  )

    ①传统文化都应该发扬

    ②科技进步会影响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广大人民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4. 嵩山论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系列讲座开讲。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兼东亚研究所主席、香港大学前校长王赓武指出:没有文化的根,海外华人也会不自信。这主要启示我们(  )

    A . 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 . 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C .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 .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 15. 中国作家莫言说:“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在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这表明(  )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

    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④文学创作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16. 2015年3月12日,中国游客在泰国景区洗手台洗脚,此不文明行为引发争议。网友观点不尽相同。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游客行为折射国家形象,应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

    ④不同民族的文明行为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的文明行为要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城镇化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述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城镇化过程中,要让人们留得住乡愁,留得住故乡,因为(  )

    ①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乡村是人们寄托乡情乡思的重要载体,可以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主观题
  • 18. 开放是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改革开放的精神重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体制机制。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要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 19. 2014年2月12日,第五届中国春节文化高层论坛在河南鹤壁开幕。本届中国春节文化高层论坛的主题是“凝聚民族共识,助推春节申遗”。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且中国很多城市和乡村的年俗都不一样,有着各地的特色,如煮腊八粥、扫尘送灶、张贴年画、敬祭祖先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防止年俗文化的消失。

    运用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说明“春节”申遗的原因。

  • 20. 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

    “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

    2. (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 21. 2014年“两会”期间,民进中央在《关于在城镇建设中加大古村落保护力度的提案》中指出,千城一面、万镇一面正在向农村蔓延,极可能衍生为万村一面。在城镇发展中的“建设性破坏”尤其值得重视。建议在正确政绩观的指引下依法保护、分类保护、多元参与。请简要阐述民进中央所提出的分类保护、多元参与的文化生活依据,并谈谈我们应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 22. 当地时间2014年3月28日,“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开幕式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隆重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并发表讲话,指出青年友好交流年是中俄互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之后采取的又一重大措施,是中国首次与其他国家举办以青年为主题的国家交流年,体现了中俄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坚定决心。中俄交往历史悠久,希望两国青年接好中俄友好的接力棒,使中俄友好事业造福两国人民、惠及各国人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接好中俄友好的接力棒,深化人文交流。

  • 23. 材料一  中西交往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广交朋友,兼收并蓄,这正是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呈现出强劲的交流势头,日益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文化格局。

    材料二 我国著名人文学家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材料三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提出了新的挑战,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文化多样性,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为了在国际、区域和国家各个层面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构成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国际法律体系的骨干公约。

    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重视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

  • 24. 材料一 让世界了解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强调,要以“四个讲清楚”为内容阐释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要讲清楚我国文化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积淀而选择的,适合我国国情;要讲清楚中华文化反映中华民族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要讲清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广泛基础——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国民意愿,体现时代发展。

    材料二 让中国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树立融通中外的理念:加强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了解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精神需求等,善于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用科学的观点、方法,讲述不同国家间共同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科学的对外宣传:借鉴文化传播的有益经验,加强中国文化的载体建设,使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等无形的东西有形化、长久化;注意在经济交往、政治交往等方面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中国价值;利用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手段加强宣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对外宣传中,我国应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世界文化的百花园中,玫瑰和紫罗兰各有芳香,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映生辉,才构成多姿多彩的世界。

    材料二 当地时间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中俄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文交流对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也是中俄友好事业的未来。我期待着越来越多的中俄青年接过中俄友谊的接力棒,积极投身两国人民友好事业。

    1. (1) 结合材料一,说明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青年应如何接过中俄友谊的接力棒,深化人文交流。

  • 26. 2013年4月,一年一度的海湾国家文化艺术盛事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如期举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沙特国王阿卜杜拉于1984年创立的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每年都吸引沙特以及周边国家几百万人次的参观者,是海湾地区乃至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艺术节之一。为促进文化多样性以及沙特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明对话,文化节自2008年起每年邀请一个国家担任主宾国,在杰纳第利亚村内设主宾国馆,展示该国文化。

    材料二 2013年,中国应邀成为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主宾国。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代中国风貌,主办方不断推出新鲜有趣的互动体验活动、文化交流主题日、传统文化小课堂等,希望每个参观者都能够最近距离地接触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精神。

    1. (1) 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回答沙特为什么要推动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明对话?

    2. (2) 结合材料二,分析主办方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

  • 2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频繁。面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世界主要国家围绕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较量更加激烈,中国也成为一些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重要国家。因此,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越来越频繁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现象。

  • 28. 2013年1月11日,由国家文化部等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隆重举行。孔子学院总部在本次评选中获得集体奖。评委会给其颁奖词是:“108个国家,400所学院,500多个课堂。每个方块字,都是中华文化的种子,每一堂课,都是东方大国的舞台。是魅力,也是实力,这些来自君子国度的文化使者,他们比先贤走得更远。”孔子学院总部目前已经在10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被外国主流媒体和政要誉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好最妙的一个出口产品”。在孔子学院的带动和影响下,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5000万。

    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说明通过孔子学院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 29. 2100多年前,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为沿途各国文明的互通有无、互学互鉴,为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时光飞逝,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四国的行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习近平强调,只要中国同中亚国家一道把互利合作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坚持团结、平等、互信、互利、包容、互鉴、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实现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并通过研修和夏令营等活动加强青年学生的交流,不同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依托政治、地缘、经济互补等优势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为什么能够坚持文化互信、互利、包容、互鉴。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途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交流。

  •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习近平主席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的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带一路”是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回顾历史,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材料二 秉承“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哲学理念,中国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带的建设必须把握以下特性:一是发展性。经济带建设着眼于沿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求合作国家的主权让渡,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互连互通,促进沿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是共赢性。沿线各民族都要从交流中获益,不是一方得,一方失的零和交易,而是双赢的。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当代文化交流的意义。

    2. (2)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依据。

    3. (3) 结合材料二,试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

    2. (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 32. 近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获诺奖,网上一片沸腾。中医文化西医文化之争又起,由此又是一番沸沸扬扬。85岁高龄的屠呦呦教授在北京的家里接受了记者采访。她说,自己是看了电视才知道获奖的。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医药文献引导现代科学研究的好例证,也是中医药献给人类健康事业的一份礼物。西方有的学者指向了青蒿素是否是中药,从而质疑中医是否科学,西医文化应该代替中医文化。然而绝大多数科学家称屠呦呦获奖“有利于中国和世界认识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应该保护文化多样性,让中西医文化互相交流,借鉴,融合,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 (1) 为什么要保护文化多样性?
    2. (2) 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许多古代文化遗产蕴藏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对后人仍有启示意义。

    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增至48项,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

    此次联合申报的土司遗址,是“土司”的行政与生活中心聚落遗存,是“土司制度”的珍贵物证,见证了古代中国对多族群聚居地区管理和多元文化保护的独特智慧,对全人类关注文化多样性保护及族群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古代,对于大国,如果不分层次、类型区管理,很难维持国家的持久强大和统一。”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刘庆柱认为,直到明清采取“改土归流”前,土司制度都是维系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制度之一。

    1. (1)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实行“土司制度”管理民族地方蕴含了哪些辩证法智慧?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