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三单元 /7 /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7课 (一)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

更新时间:2021-09-22 浏览次数:4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nüè)疾  (sì)虐  宝(zànɡ)  化(yū) B . (suǐ)  (zhǒu)后  发(jué)  (qiǎnɡ)基 C . (ɡuī)宝  呼(yù)  福(zhǐ)  中药(pī)霜 D . (bèi)  浸(zì)  (chù)方  繁(yǎn)昌盛
  • 2. 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最负盛名 单位协作 学界称诵 青蒿素 B . 震奋人心 威胁人类 找到熔点 突破口 C . 血管陕窄 启动项目 沧海一粟 新领域 D . 各行其是 遭受重挫 临床试验 发展署
  •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1)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    很难开展。

    2)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和   

    3)1979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我们“国家发明奖”,表彰青蒿素的发现。

    A . 实验 启示 授予 B . 试验 启示 授予 C . 试验 启事 赋予 D . 实验 启事 赋予
  •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个超市占地面积很大,管理规范,货物排列得井井有条,让顾客一进门就了如指掌 , 很快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 B . 传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一直将“信”“达”“雅”奉为圭臬 , 重视有加,然而翻译实践中更为常见的却是译文对原文在内容或形式上或多或少的偏离。 C . 他兼善篆、隶、真、行、草等多种书体,而最为精妙者,当推行、草二体。其行、草书,既传古意,又能独辟蹊径。故其下笔遒劲有力,气脉通灵。 D . 屠呦呦的中医学研究漫长而艰深,可作者自己却能深入浅出地介绍研究的原理与探索过程,读者读来饶有趣味。
  • 5.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社会科学院15日在京发布2009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今年农业生产仍将保持良好态势,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预计均为6%。 B . 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雪上加霜,有识之士马上支出奇招:大学生要就业首先要放下精英观念。据说,大学生只要不用精英教育的观念看待就业,就不存在就业问题。 C . 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里。 D . 官者,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商者,社会财富的创造与流通的推动者;学者,科学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弘扬者。三者各司其职(“官”用好权,“商”赚得钱,“学”尊且贤)。如此一来,百姓获益,社会有序,可曰:和谐。
  • 6. 下列语句,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B . “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孙大款慷慨地说。 C . 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D . 非常庆幸在这里接受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
  •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规划》指出,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 .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加大文化领域科技应用力度,高度重视文化单位的经营管理。 C . 此处噪音扰民已有6年之久,群众反映多年,但一直遭到有关部门推诿扯皮,始终没有解决。其中不但环保局应该管,还应负主要责任。 D . 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药医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 8. 下列对于《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有关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宝藏”“精妙”说明中医药学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它博大精深,还和中国传统哲学密切相关,是一门系统科学。) B . 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说明青蒿素的发现和奎宁的发现一样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C .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一定的”“似乎”词语的使用,分寸把握比较恰当,体现出科学类文章用词准确、严密的特点。) D . 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虽然自己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在致辞中,屠呦呦一直使用“我们”一词,由此可以看出她把成绩归结于团队的合作,体现出屠呦呦淡泊、谦虚的高尚品质。)
二、阅读答题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再望小村,看见了屋角和山墙,也看见了土院墙里的胖猪。①            , 只是树冠牵连。有农人挑两桶尿水往坡上走,柔软的挑担波闪着高上来。路边一头牛在犹豫着,蓦然一声长叫响起:“卖麻来——”,小山村便正式起床了。往上走便没有路,只是一堆一堆的柔草。菅草苫盖崖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遮住一些美丽的危险,小山羊忍不住就要上当。不远处,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②            , 坡上吹起了微微的小风,紫荆的浓郁让人异想天开,忍不住驻足,忍不住就远望。村旁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的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一河水就浸湿了村子的这儿、那儿,就知道,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姑娘的脸为什么粉似桃花,就知道挑水上坡的汉子为什么气壮如牛……村庄全清晰了。原来是一家一户的院子,各自过着小小的日子,树木只是一丛一树的覆盖,还有花,一红一黄的点缀,看不清谁是谁家的女子,都听得清一支歌子响起,满村的绿树红花便摇动起来。

    1. (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 比喻、引用、夸张 B . 比喻、拟人、对偶 C . 排比、拟人、夸张 D . 排比、引用、对偶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旁有一条远远地来,长长地去的小河,它弯弯曲曲的横贯村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 (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乡野里的青蒿

    我家房前屋后,长满了青蒿。青蒿长得跟小树差不多,枝叶一层层往上长,绿绿的叶脉把地表遮蔽得密不透风。不过,我家门前的青蒿,基本上都长不高,母亲看着青蒿长高了,直接就拔掉了,要不就用刀子拦腰砍断。砍断的青蒿,沉静一段时间后,就开始生长侧枝。侧枝也是向上生长的,长出的侧枝,会把主干遮挡住,侧枝也能长成一株枝繁叶茂的小树模样,甚至更为稠密。

    有青蒿的地方,地上的土层都较为潮湿。每逢盛夏时节,酷暑难耐,我家那些鸡猫鸭的,就躲在青蒿下面小憩,长在青蒿下面的杂草,被践踏得不堪入目。青蒿不是长青植物,叶片分好多细小的裂片。裂片具有多枚长三角形的栉齿,略呈线状披针形,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细,无毛。立秋过后,青蒿逐渐变黄,枝蔓上挂满了密密麻麻圆形的果实,秋风一吹,果实及细小的叶脉簌簌飘落一地。冬日里连续几个艳阳,枯萎的青蒿耗掉了藏在体内的水分,村里人会把青蒿一把火点燃,青蒿在烈日下燃烧着枯竭的生命。

    在村子的庄稼地里,青蒿长在玉米地和黄豆地较为常见,这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长在玉米地里的青蒿,玉米秆都比青蒿高。在玉米的幼苗期间,青蒿刚刚探出个头,就被锄掉了,所以,长在玉米地里的青蒿都长不大。那些没有被锄掉的青蒿,借着从玉米间隙筛下的阳光,屏住呼吸,安静地、耐心地生长。而长在黄豆地里的青蒿,就较为幸运,它可以一直待到黄豆收后,还能在山冈上摇摆来、摇摆去的。青蒿的长势跟黄豆不分伯仲,黄豆地也锄草,但黄豆没有玉米那么高,被锄掉的青蒿,阳光充沛时,又很快长出来了。黄豆灌浆后,村民也不怎么打理黄豆地了。这个时候,正是青蒿疯长的最佳时机,等到村民去地里抢收黄豆的时候,有的青蒿已盖过了黄豆。

    村子里的人对青蒿没有什么好感。那时也不知道青蒿的药用价值有那么大,总觉得它长在村子里比较碍眼。不过,烦人归烦人,不管村里的大人还是小孩,都知道青蒿有两种功效,止血与当旱烟抽。止血这种功效很简单,采撷几片翠绿的青蒿叶片,在一块石头上把青蒿捣碎,然后敷在伤口处。当青蒿的汁液与血液混在一起时,血就会渐渐止住,也可以避免伤口感染,具有消毒功效。当旱烟抽的都是村里的老人。村里吸烟的老人,每人都有一个烟斗。有时去山里干农活,身上携带的烟丝不够了,就去抓一把青蒿或捡几片梧桐树的叶子。当旱烟抽的青蒿,是枯黄的。枯黄过后的青蒿,叶脉特别轻脆,轻轻在掌心一撮,叶脉就碎了。然后把细碎的青蒿跟所剩无几的烟丝,充分搅拌均匀后,放进烟斗里来吸,浓烟滚滚。我爷爷在世的时候,也这样吸过烟,那时我还懵懂,没有问过爷爷,好吸不好吸。反正,爷爷吸着青蒿伴烟丝时的表情,跟吸纯烟丝的表情是一样的。

    青蒿的一绿一枯,都演绎了不同的价值: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有一年,我从新疆回到老家,正逢母亲在屋前晒青蒿。我问母亲晒这个干吗?母亲笑嘻嘻地跟我说卖钱。她还跟我说,对面住着的一个姑姑,一个夏天到山里砍苦药子(青蒿)卖,都卖了好几千块。那年青蒿的价格还不错,大概一斤十几块,母亲从山里砍回的青蒿,也卖了好几百块钱。母亲还跟父亲说,明年把房前屋后的青蒿都留起来,把地里的青蒿也留起来。我跟母亲说,这些青蒿就别弄了,卖不了几个钱。母亲说,长在屋前的青蒿,砍掉了也浪费,卖几个钱是几个钱。第二年,母亲老早就去山里砍青蒿了,一年下来,晒干后的青蒿差不多有好几百斤,结果没有收药材的人,一直堆放在房子里,一放就是两年,发霉后不得已扔掉了。母亲扔掉青蒿的那年,刚好是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前一年。

    后来,母亲又跟我说,今年的苦药子(青蒿)要涨价了。住在对面的姑姑说,苦药子(青蒿)都上新闻了。我没有问过母亲,青蒿的价格怎么样,也不晓得母亲砍了多少青蒿,但我还是想,青蒿如从前一样,站在山冈上,很自然地为所需的人所用。

    (选自2016年第9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1. (1)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散文开头写到,“我”家门前的青蒿,基本上都长不高,母亲看着青蒿长高了,不是直接拔掉就是拦腰砍断。这是为了表现母亲的勤劳和爱整洁。 B . 第2段写青蒿,盛夏,鸡猫鸭躲在下面小憩;立秋,枝蔓上挂满了果实;冬日,却被村里人一把火点燃,表达了作者对青蒿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C . 文章第3段,作者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在玉米地的青蒿和长在黄豆地的青蒿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D . 文章成功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前三段写了青蒿被砍、被烧、被锄的情形,是抑;从第4段开始写了青蒿的功效和价值,是扬。
    2. (2) 母亲扔青蒿和屠呦呦获诺奖之间本来没什么必然联系,但作者将二者并提就产生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紧扣“青蒿”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3. (3) 作者借“乡野里的青蒿”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18年8月23日,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它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16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从而进行科学研究。在2017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并获得中子束流后,加速器运行稳定,首期三台中子谱仪已顺利完成样品实验。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性能全部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可以说是一个体积庞大的“超级显微镜”,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与利用X光的同步辐射不同,中子是不带电荷的一种粒子。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中子会直接穿过,有些会像弹珠一样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就能反推出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说:比如说可燃冰的研究,那么它需要模拟千米深水下的压力,需要很厚的容器壁,只有散裂中子源的中子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我们只有搞清楚了可燃冰的性质,才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可燃冰。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8月24日)

    材料二 广东东莞大朗镇,是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基地。从2006年5月在这里选址,到2017年中子源首次打靶、顺利产生第一束中子,再到2018年启动首批实验……陈和生院士带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散裂中子源项目团队在这里奋斗了整整十二年。

    1998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被任命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带领大家冲出低谷期,成为他上任后的当务之急。他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BEPCII)方案。

    同样让陈和生信心满怀的还有他领导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可以研究DNA、结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质的微观结构”,为诸多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提供最先进的大科学研究平台。

    2006年5月,陈和生来广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选址,最后选择了东莞。克服了重重困难,2011年10月中国散裂中子源终于奠基,陈和生担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和工程经理。

    2017年11月,在加速器、靶站和谱仪首轮联合调试中,中国散裂中子源实现了25 Hz束流打靶运行,平均束流功率超过10 kW,提前达到打靶束流功率的验收指标。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8月16日)

    材料三 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当时,我国还没有研制过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25赫兹交流磁铁。我们向美国、日本研究所的专家请教,但他们只懂科学设计,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不能告诉我们。”傅世年说。

    于是,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师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研制出合格的磁铁。研发团队还提出了谐振电源的谐波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场同步问题,其效果优于日本散裂中子源。

    不仅如此,陈和生介绍,散裂中子源的“眼睛”——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17年8月28日10点56分18秒,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打靶并输出了第一束中子,中国人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散裂中子源。

    (摘编自《中国科学报》,2018年8月29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散裂中子源是一个体积庞大的“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B . 中国散裂中子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性能达到了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C .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带领大家冲出了低谷,后又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终于奠基。 D . 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被称为散裂中子源的“眼睛”,这项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我国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终于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散裂中子源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16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B . 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中子会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C . 只有在可燃冰的研究模拟条件下,散裂中子源的中子才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 D . 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和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都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终于攻破难关。
    3. (3) 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4. (4) 概括我国散裂中子源研制及屠呦呦成功的原因,分析二者成功的相似之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