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振兴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1-05-27 浏览次数:9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25分)
  • 1. 20世纪,中国国际形象发生三次历史性巨变。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中国国际形象的这一转变过程概括为“醒过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站起来”(    )

    ①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②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伟大胜利

    ③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 (2019八下·蚌埠月考) 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 3. 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 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 .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生产和发展
  • 4. 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三大运动不包括(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大跃进运动 C . 抗美援朝 D . 镇压反革命运动
  • 5. 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
    A .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 .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D . 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 6. 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 B . 抗美援朝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三大改造
  • 7. (2018·烟台)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8. 彭德怀曾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区不复返了。”其中“它”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西藏和平解放 C . 解放战争 D . 抗美援朝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很多政治经济措施的实施都以社会政治运动形式落实。因此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红卫”“建国”“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下这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四的应是(    )
    A . 红卫 B . 建国 C . 跃进 D . 援朝
  • 10. 如图是一张珍贵的选民证。选民证持证人为王友庆,签发日期为1954年3月21日。这张珍贵的选民证成为(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有力见证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的有力见证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进程的有力见证 D . 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
  • 11.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顾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 .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渡江战役的胜利 D . 一五计划的完成
  • 12.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13. 1949到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    )
    A .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B . 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封建剥削制→个体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公有制 D . 封建土地所有制→个体小农经济→资本主义个人私有制
  • 14. (2019·河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
    A . 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 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和沿江的格局 C . 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 .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 15. 某同学去西藏旅游,在拉萨金珠路一座纪念碑上看到这样的碑文:“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高原公路,亘古奇迹。四海闻名,五洲赞叹。”以下成就与碑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③大庆油田建成            ④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6. 季羡林先生关于文革的回忆录中写道:“我知道,我们的性命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当时打死人是可以不受法律制裁的,他们的木棒中,他们的长矛中,就出法律。”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当时的法律规定打死人并不算违法 B . 中国社会已经陷入了严重混乱的局面 C . 我国的立法权已经掌握在造反派手中 D . “文革”使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 17. (2019八下·红安期中) 1958年,“左”的错误开始泛滥的表现有(   )

    ①中共八大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 18. 中共八大指出:“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调整 B . “一五”计划的完成 C .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19.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    )
    A . 抗日战争胜利 B . “一五”计划的完成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 “文化大革命”结束
  • 20. 下列各项中,能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性质的是(    )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 21. 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有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 .   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 .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C . 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 22. 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
    A .   克服经济困难 B . 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贯彻八大二次会议精神 D . 扩大公有制比例
  • 23.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

    ①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大港油田、大庆油田    ④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⑤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A . ①③④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⑤ D . ①④⑤
  • 24. 每年的阳春三月,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们聚集在人民大会堂。他们参政议政,集思广益,无愧于“人民代表”的光荣称号。这说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民主集中制度 D . 民族平等制度
  • 25. “艰苦朴素永不忘,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这一歌词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 . 邓稼先 B . 雷锋 C . 王进喜 D . 焦裕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 26.                    
    1. (1) 标志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 (2)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在(会议)上制定的。1976年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3. (3)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被称为“铁人”的是
    4. (4)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一愿望实现是在时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是
    5. (5)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是
三、材料题(共25分)
  • 27.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既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显民族独立)

    材料一: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高潮。

    (固国家政权)

    材料二: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立社会制度)

    材料三: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寻探索之路)

    材料四: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 (1) 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巩固国家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那依法律文件作为改革的法律保障?
    3. (3) 材料三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其实质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出现了哪两次严重失误?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并列举一例在工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2. (2) 与材料二有关的会议在哪一年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3. (3) 如何评价材料三提出的这个总路线?
    4. (4) 结合三则材料,说一说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29.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党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中农,侯永禄属于被团结的对象,没有分田地的份儿,却记录下了当时的场景。多年后,中国青年报社将侯永禄的日记整理出版,在这本名为《农民日记》的书中,侯永禄写道: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久,在侯永禄加入高级社的1956年,几乎所有的农民都被卷入到一场集体化的洪流中。是年3月,全国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54.9%,6月增长到63.2%,12月又增加了二十多个点,达到87.8%。这是堪比苏联1936年“农业集体化”大转变的一年。等到1958年,随着“一大二公”、“政社合一”体制的建立,“侯永禄们”彻底转变为了人民公社的社员。

    ——《吾国吾民:60年阶层变迁》

    1. (1) 侯永禄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哪三项农业政策的变迁?
    2. (2) 这些农业政策中,哪一项农业政策没有改变土地的私有制?实施这项土地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侯永禄加入高级社”所反映的农业政策,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实施这项农业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