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黄浦区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27 浏览次数:19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以下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 . Si B . Mg C . Al D . K
  • 2. 表示两个氯分子的符号是(    )
    A . Cl2 B . 2Cl2 C . 2Cl D . 2ClO2
  • 3. 有关硫酸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俗称草木灰 B . 难溶于水 C . 硫元素为+6价 D . 属于氧化物
  • 4. 不属于氦气用途的是(    )
    A . 作保护气 B . 填充飞艇 C . 作吸附剂 D . 作电光源
  • 5.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6. 有关电解水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与水电解器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了氧气 B . 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1:8 C . 通过该实验能证明水的元素组成 D . 该实验过程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
  • 7. 以下物质中碳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是(    )
    A . 金刚石 B . 石墨 C . 碳-60 D . 干冰
  • 8. 对以下四种液体在室温时的pH推测,可能合理的是(    )
    A . 盐酸:pH=1 B . 蒸馏水:pH=8 C . 碳酸钠溶液:pH=6 D . 氯化钠溶液:pH=9
  • 9. 关于胆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类别:纯净物 B . 组成:5种元素 C . 式量:160 D . 物理性质:白色粉末
  • 10. 导管位置正确的实验装置是(    )

    氢气还原氧化铜

    实验室制氧气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收集氧气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通过观察颜色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方法可行的是(    )
    A . 氧气与二氧化碳 B . 氯化铁溶液与硝酸银溶液 C . 木炭粉与二氧化锰 D . 蔗糖溶液与氯化钠溶液
  • 12. 等物质的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    )
    A . 质量 B . 氧原子质量 C . 分子个数 D . 碳元素的百分含量
  • 13. 溶液M只含一种溶质,向其中滴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有关溶液M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一定是硫酸 B . 一定是碳酸钠 C . 可能是盐酸 D . 可能是硫酸钠
  • 14. 在100g含碳酸钙90%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杂质不参加反应)。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1 B . 盐酸过量越多,生成的二氧化碳也越多 C .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 . 生成的氯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为36g
  • 15. 某气体可用下图所示方法收集,推测该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 . 密度比空气大 B . 易溶于水 C . 无色无味 D . 化学性质活泼
二、多选题
  • 16. 溶液甲是100g20%的硫酸,对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乙。有关溶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的pH:乙<甲 B . 溶液质量:200g C . 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D . 溶质物质的量的计算式:
  • 17. 有关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 . 反应装置可以选用启普发生器 C . 反应过程中水的质量增加 D . 生成氧气的质量小于反应物中氧元素的质量
三、填空题
  • 18. 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的化学式是。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的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物中须含有元素,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氧气和臭氧互为

    ②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因此需要对煤进行脱硫处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属于(选填“有机”或“无机”)物,其摩尔质量为 g/mol,1.204×1024个甲烷分子的物质的量为mol。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19. 氯化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 (1) ①灼烧氯化钠,火焰呈色,在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的硝酸银溶液的现象是:;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15%的氯化钠溶液,需称取氯化钠 g。
    2. (2) ②下表是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

      温度/℃

      20

      40

      50

      60

      80

      90

      100

      溶解度·g100g水

      35.9

      36.4

      37.0

      37.1

      18.0

      38.5

      39.2

      Ⅰ.判断溶液状态:20℃时,在35.5g氯化钠固体中加入100g水,所得溶液为(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 (3) Ⅱ.提纯氯化钠:某固体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其中约含20%的硝酸钾,通过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以上三个步骤在操作前均需查阅氯化钠、硝酸钾在某些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写出查阅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对于蒸发结晶这一个步骤的意义
四、流程题
  • 20. 某固体粉末含铜、氧化铜和铁,为测定其中铜元素的含量,分别取ag该样品开展实验,获取,称量滤渣铜的质量并进行计算,实验前,设计了如下方案。
    1. (1) (方案一)

      ①滤液N中最多含溶质种:滤渣M中只含铜。不含铁的原因是

    2. (2) (方案二)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比较以上两种方案,哪一种能更准确测定铜元素的含量并写出理由,
五、科学探究题
  • 21. 碱是一类重要的物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常见的碱。
    1. (1)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就已经充分利用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名是。写出氢氧化钙的一种用途
    2. (2) 为验证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步骤:分别向充满二氧化碳的甲、乙两个容器中注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稍后打开弹簧夹K1、K2

      现象与结论:实验过程中甲、乙均有氯化钡溶液进入,进入乙中的液体量较多。从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性质的角度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乙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3. (3) 在某15m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稀盐酸的体积与溶液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Ⅰ.由上图可知,氢氧化钠的溶液与盐酸反应会(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滴入稀盐酸的体积为(选填“a”“b”“c”成“d”)mL时两者恰完全反应。

    4. (4) Ⅱ.设计实验。证明上述实验产生的热量来自酸碱中和反应,而不是溶液稀释所导致的。请写出实验方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