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中等难度)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9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下·西湖期中) 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a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 . abc B . bcd C . ad D . abcd
  • 2. (2021八下·西湖期中) 根据三种不同的原子(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

    B 原子

    C原子

    质子数

    8个

    8个

    7个

    中子数

    8个

    9个

    7个

    A . 和C是同一种元素 B . A和B的核电荷数不同  C . B和C核外电子数相等 D . A和B互为同位素原子
  • 3. (2021八下·仙居月考) 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汤姆生、卢瑟橘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 .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C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 D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 4. (2024八下·义乌期中) 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 .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C . 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 . 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 5. (2021八下·新昌期中) 曾经充满活力的碧波,滋养着740平方公里土地的母亲河“温瑞塘河”,而现今由于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造成了重度污染,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氮、磷含量严重超标,这里提到的“氮”、“磷”指的是(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离子 D . 元素
  • 6. (2021八下·黄岩期中) 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 . 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 . 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 . 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 . 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 7. (2020八上·浙江期中) 下列关于原子核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般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B . 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 一般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 . 一般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 8. 下列关于元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 . 中子数相等的原子的统称叫元素 C . 元素既论种数,也可计个数 D . 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 9. 科学家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6 B . 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C . 新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118 D . 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 10.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已知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氘和氘与氢的原子序数不同 B . 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不同元素 C . 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 . 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 11.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讨论中,有以下四种说法:①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②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绕核运动;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下列组合中,都正确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子不显电性 B . 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是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 C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含有中子和质子
  • 13. (2020八下·拱墅期末) 人们为了解释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 B . 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核外电子分布在不同的层次绕核做高速运动 C . 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 .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基本粒子一一夸克构成
  • 14. (2020八下·温州期末)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作出巨大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101 B . 157 C . 258 D . 359
  • 15. (2020八下·萧山期末) 1909年卢瑟福领导的团队用一束α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 .   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 . 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外电子质量较大且带负电 C . 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较大 D . 该实验说明α粒子无法穿透原子与原子间的空隙
  • 16. (2020八下·萧山期末) 某元素的阳离子A3+的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有14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
    A . 10  24 B . 13  24 C . 10  27 D . 13  27
  • 17. (2020八下·丽水期末) 2019年7月6日,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考古学家通过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中的碳-14含量测定,推测其年代距今4700-5300年。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不同的是(    )
    A .   质子数 B . 核电荷数 C . 电子数 D . 中子数
  • 18. (2020·杭州模拟) 下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 . 该原子的化学性质跟硫原子相似 C . 该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D . 原子核中含有6个c
  • 19. (2020八下·温州期中) 科学家们成功合成了116号元素——鉝。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2,则这种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116 B . 292 C . 176 D . 408
  • 20. (2020·越城模拟) 卢瑟福在分析α粒子轰击原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如图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 . 验证证据的过程 B . 得出结论的过程 C . 提出问题的过程 D . 建立模型的过程
二、填空题
  • 21. (2021八下·秀洲月考) 已知原子中: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表示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质量数可用ZAX符号表示。据报道钬元素的原子 可有效治疗肝癌,该原子的中子数是  ,核电荷数是。现有 两种原子,则X和Y是否是同种元素? 。
  • 22. (2020八上·温州期中) 月球上的23He蕴藏量巨大,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24He形式存在。从原子的构成来看,23He、24He两种原子的数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互称为原子。
  • 23.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把一束高速运动的α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成的金箔,竟为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笔直的弹回。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1. (1)
    2. (2)
    3. (3)
  • 24. (2020九上·长兴开学考) 如图所示代表三种原子的原子核,请回答下列问题:

    这三种原子的原子核内均含有个质子,所以它们属于同种,但中子数不同,它们是氢的

  • 25. (2020·金华·丽水) 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 (1)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
    2. (2) 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填字母)。

  • 26. (2020八下·秀洲月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 (1)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选填甲乙丙)。

    2. (2) 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27. (2020八下·温州期中) 下表是小明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

    14

    14

    14

    B

    26

    30

    24

    C

    14

    14

    18

    D

    14

    18

    14

    1. (1) B微粒所带的电性为。(填“不带电”、“带正电”或“带负电”)
    2. (2) 与A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
  • 28. (2020·三门模拟) 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 (1) 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观点;
    2. (2)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推测原子是由和核外电子构成;
    3. (3)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 29. (2020八下·衢州期中)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1. (1) 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 (填“会”或“不会”)是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提出“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 (2) 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最合理的为       
      A . B . C .
  • 30. (2020八下·温州月考) 如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 ”“O,.“o”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

    ②原子中质子数为;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三、解答题
  • 31. (2021八下·余杭期中)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⑴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⑵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⑶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⑷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 (1) 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 (2) 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_;
      A . 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 . 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 (3) 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32. (2020八下·长兴期末) H、 H、 H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其上、下标的意义如图所示。 H、 H、 H可简写成1H、2H、3H。

    1. (1) 1H、2H、3H三种原子中,数目不等(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
    2. (2) 相同分子数的2H23H2分别与足量O2反应全部转化成H2O,生成的质量前者(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后者。
  • 33. (2019八下·长兴期末)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 (1) 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 (2) 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 34. (2019八下·乐清月考) 下表是某位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

    A

    14

    14

    14

    不带电

    B

    26

    30

    24

    带 2 个单位正电荷

    C

    14

    14

    16

    D

    14

    16

    14

    不带电

    1. (1) 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
    2. (2)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C 的带电性为
    3. (3) 表格中互为同位素的粒子是
    4. (4) 比较 C 与 D 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 35. (2018八下·柯桥月考) 如图为某原子构成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此图片,谈谈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答出三条,合理均匀)

四、实验探究题
  • 36. (2021八下·柯桥月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 (1)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把一束高速运动的α  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的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 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成的金箔,竟为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 阻得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笔直的弹回。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A.

      B.

      C.

    2. (2) 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的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 37. (2020八下·丽水期末) 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以下是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的探究。

    【过程与现象】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解释与结论】

    1. (1)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
    2. (2) 通过上述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

    3. (3) 【分析与应用】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填字母)。

  • 38. (2020八下·台州月考) 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甚至有极少数α粒子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卢瑟福推测: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1. (1) 支持卢瑟福推测的依据是
    2. (2) 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A . 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 . 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 (3) 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是
  • 39. (2020八下·长兴月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 (1) 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 (填“正确”或“错误”)。

    2. (2) 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      
      A . 建立模型的过程 B . 得出结论的过程 C . 提出问题的过程 D . 验证证据的过程
    3. (3) 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40. (2020八下·温州期中)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1. (1) 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2. (2)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填序号)。
      A . 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B . 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3. (3) 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填序号)。
      A .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 . 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 . 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 . 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