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

更新时间:2021-05-19 浏览次数:4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七上·萨尔图期末) 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中,下图中包含黄土高原的是(   )
    A . B . C . D .
  • 2. (2021八下·汝南期中) 黄土高原上,由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的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是(   )
    A . 黄土塬 B . 黄土峁 C . 黄土墚 D . 黄土川
  • 3. (2019八下·遂宁月考) 下列对黄土高原煤炭资源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储量丰富 B . 煤种齐全 C . 埋藏深 D . 品质优良
  • 4. (2020·辽阳) 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是(   )
    A . 平顶屋 B . 高脚屋 C . 碉房 D . 窑洞
  • 5. (2021八下·东台期中) 下图为黄土高原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太行山以东 B . 黄土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C . 黄土高原地表植被丰富,无需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D . 黄土高原包括河北省的一部分
    2.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 . 退耕还林还草 B . 植被遭到人为破坏 C . 黄土土质疏松 D . 降水集中,多暴雨
  • 6. (2021八下·高州月考) 读黄土高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以下传统文化不属于黄土高原的是(    )
      A . 陕北腰鼓 B . 信天游 C . 京剧 D . 秦腔
    2. (2) 我们漫步在黄土高原上,可以看到的景观是(    )
      A . 椰树林立,竹楼掩映             B . 小桥流水,前街后河 C . 河网密布,水乡处处             D . 千沟万壑,窑洞层叠
    3. (3) 我国气候最为显著的特征是(    )
      A .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B . 冬季南北温差小,夏季普遍高温 C . 降水空间分布较为均匀 D . 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广布
  • 7.      2019年10月17日,“2019行走黄河——人民日报大型融媒体报道”在黄河源头正式启动。采访组一路向东,开启为期一个多月的“黄河之行”,看发展、写变化、展成就。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1) 采访组在“行走黄河”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的是  (  )
      A . 黄河中游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灾害   B . 桃花峪至利津段水流平稳,航运发达 C . 黄河下游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D . 宁夏平原通过引黄灌溉发展种植业
    2. (2) 据采访组报道,黄土高原上甲地区某县依靠“红色苹果、绿色生态、黄色瀑布”,三措并举发展特色经济,已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下列发展措施中,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
      A . 土地全部退耕,发展苹果种植    B . 陡坡发展粮食种植,防治水土流失   C . 修建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  D . 利用黄色瀑布发展淡水渔业
  • 8. (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 我国的黄土高原海拔1000~2000米。来自沙漠地区的细小粉尘沉积在高原上形成100多来厚的 黄土层,黄土高原也因此得名。读“黄土高原景观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黄土高原的主要成因是(   )
      A . 地壳抬升 B . 风力沉积 C . 地壳下沉 D . 流水侵蚀
    2. (2)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主要成因是(   )
      A . 地壳张裂 B . 流水沉积 C . 流水侵蚀 D . 风力侵蚀
    3. (3) 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A . 盐碱化 B . 水土流失 C . 沙漠化 D . 水污染
  • 9. (2021八上·罗庄期末) 读黄土高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对黄土高原位置范围的研究,获得的结论是(   )
      A .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乌鞘岭以东 B . 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C . 主要包括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D . 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2. (2)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和人口分布集中的黄土地貌是(   )
      A . B . C . D .
  • 10. 全国十大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
    A .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 避暑山庄 C . 布达拉宫 D . 黄山
  • 11. (2020七下·安陆期末) 黄土高原地下资源丰富,高原上三省区接壤的地区分布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煤田,被誉为我国的“乌金三角”,这三个省区是(   )
    A . 晋、陕、内蒙古 B . 晋、陕、冀 C . 陕、内蒙古、冀 D . 甘、陕、晋
  • 12. (2020八下·高港期中)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约为53方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
      A .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 B .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C . 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D . 人们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2. (2) 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
      A . 制止滥垦、滥伐、滥牧 B . 实行水土保持,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C . 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 D . 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
    3. (3) “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描述的地方是(  )
      A . 青藏高原 B . 黄河上游 C . 黄河中游 D . 黄河下游
  • 13. (2020八下·惠城期中) 在陕北的米脂县境内,有个高西沟,20世纪50年代当地信天游唱道:“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开始创造性地对每一座山采取生物措施:山顶植松树,沟岔栽材林;阳坡栽杨、槐、椿树,荒坡种柠条,沟谷栽果树。经过几十年治理,如今的高西沟已经变得山清水秀。当地人民切切实实感到是科学挽救了高西沟。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冲成万条沟”,表明长期的人类活动造成了当地严重的(   )
      A . 水土流失 B . 湖泊萎缩 C . 凌汛危害 D . 城市化问题
    2. (2) 材料中“肥土”最终流入什么河道中(   )
      A . 长江 B . 淮河 C . 黄河 D . 珠江
    3. (3) 从20世纪60年代起,当地人民科学挽救高西沟的措施是(   )
      A . 人口迁移 B . 生态建设 C . 大力发展畜牧业 D . 陡坡种植粮食
  • 14. (2019八下·盐湖期中) 黄土高原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A . 科技力量雄厚 B . 水陆交通发达 C .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D . 环境优美
  • 15. (2021八上·临邑期末) 黄土高原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 . 修建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 . 打坝於地,大力发展渔业生产 C . 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D .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林果业生产
二、综合题
  • 16. (2020八下·甘南期中) 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B (山脉),D (地形区)。

    2. (2) 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 带;从干湿地区看属于  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 阶梯。
    3. (3) ④城市所在的省区是 ,①城市所在的省的简称
    4. (4) 黄土高原地表最突出的特征是 ,它是由于严重的 造成的。
  • 17. (2020八上·孝南开学考)    2020年4月至5月,浙江、陕西、山西,短短45天,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出京考察。一路走来,一个主题贯穿考察全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读图,黄土高原位于①山脉以西,③(山脉名称)以北,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
    2. (2) 习主席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列(甲/乙)农业生产模式更有利于黄土高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 (3) 黄土高原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果无节制的开发此矿产资源,会导致、同时加剧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
  • 18. (2021八下·南昌期中)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这是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对黄土高原景色的描述。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当地信天游中唱道,“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

    材料三:

    1. (1) 结合材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是
    2. (2) 科学家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提出很多解释,其中“”得到广泛的认同。
    3. (3) 结合材料二分析,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 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B . 加剧自然灾害,使生态环境恶化 C . 破坏了农田和村庄 D . 泥沙大量堆积在黄河中游河段,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4. (4)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下列是对形成黄土高原地表景观原因的分析:

      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

      ②黄土高原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广种薄收和轮荒。

      ③黄土高原处在从平原向高原、山地过渡,从半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自然条件不稳定。

      除了这三个原因外,请观察“黄土高原逐月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再说出一点自然原因:

    5. (5)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说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