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76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1高一下·民勤开学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国古代诗歌有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诗学形态,有光耀古今的诗歌大师,有令人百读不厌的名篇。这既是新诗写作者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又构成创新与突破的沉重压力。面对中国古典诗歌悠久的传统,中国现代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

    “五四”时代的新诗缔造者们,以一种不容置辩的态度揭竿而起,为了冲破中国传统诗学的沉重压力,他们选择的是面向外国寻找助力,从异城文学中借来火种,以点燃自己的诗学革命之火。但与此同时,不时流露出的则是由他们骨子里的民族文化的基因所决定的对古代诗歌意境与表情方式的欣赏,对博大精深的古代诗歌美学的眷恋,正是对待传统的复杂心态,使他们无法摆脱焦虑。“五四”时代,革故鼎新的时代,新诗的缔造者们对旧诗的传统发起的抨击,有一些明显是情结化的,是过火的。胡适在《谈新诗》中写。“五七言八句的律诗决不能容丰富的材料,二十八字的绝句决不能写精密的观察,长短一定的七言五言决不能委婉表达出高深的理想与复杂的感情。”像这样不加区分地把近体诗的形式一概打倒,无疑是简单化的。取消了诗歌写作的技艺与难度,诗歌就很容易滑向浅白的言情与对生活现象的实录。

    新诗与传统的审美习惯的冲撞,还鲜明表现在新诗人与持有目的诗学观念的读者身上。新诗一出现就面临着强大的反对声浪;而且九十年来,质疑与责难的声音始终伴随着新诗的成长,不绝于耳。这是因为新诗违背了传统的审关习惯,因而引起了某些读者的反感。诗歌鉴赏,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活动。由诗作发出的信息,只有与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相适应,才能被接收,被加工。诗歌读者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从宏观来考察,是人类世世代代审美经验的积淀;从微观来考察,则是个人有生以来的审美经验的总和。以我国读者的诗歌审美观念来说,它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前我国的古典诗歌开始出现的时候。先秦时代形成的“风、雅、颂、赋、比、兴”即所谓诗之“六”,其影响一直绵延到今天。我国古典诗歌到唐代进入鼎盛时代,各种诗体备具,形成了完整的格局,自此以后,古典诗歌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超稳定性,即使是新诗诞生多年以后,旧体诗还有相当大的读者群以及教量可观的作者。

    新诗的艺术上的创新与完美国然有待时日,读者的诗歌审美心理结构的改变也是个漫长的过程。为弥合新诗尤其是自由诗与传统的审美方式距离过远的不是,新诗人也做了不少工作,诸如何其芳、林庚等为构建与古典诗歌格律有所衔接的新体格律诗的努力,尽管收效不大。但这种尝试精神却是可贵的。从新诗发展的历程来看,新诗的草创阶段,那些拓荒者们首先着着眼的是西方诗歌资源的引进,但是当新诗的阵地已巩固,他们便更多地回过头来考虑中国现代诗学与古代诗学的街接了。

    (节选自吴思敬《自由的精灵与沉重的翅膀》,有删改)

    1. (1) 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不无联系中,国现代诗人可以从古典诗歌那里学习和借鉴,但又面临着创新的难题。 B . “五四”时代的新诗缔造者们,从异域文学中借来火种,以点燃自己的诗学革命之火。 C . 中国新诗违背了传统的审美习惯,持有旧诗学观念的读者无法从新诗中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 D . 为了开拓中国新诗的阵地,诗人们坚决与古典诗歌划清界限,对古典旧诗给予了彻底的抨击。
    2. (2) 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课本第一单元内容,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戴望舒的《雨巷》虽为新诗,但诗中所塑造的“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就深受古典诗歌的影响。 B . “新月派”在诗歌形式上提出了“三美”的主张,这种形式化的追求,取消了诗歌写作的技艺与难度,使诗歌滑向浅白的言情与对生活现象的实录。 C . 近体诗讲究格律之美,社甫的“无边落木带第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平仄相对,对仗工整。 D . “柳”作为一种诗歌意象,常常表达留别之意。诗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和“夕阳中的金柳”都有此意,这种解读源于诗歌读者审美经验的积淀。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看来,诗歌鉴赏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必须有读者的参与。 B . 诗歌读者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是人类世代审美经验的积淀与个人有生以来的审美经验的结合体,一旦形成就非常稳定。 C . 何其芳、林庚等为构建与古典诗歌格律有所衔接的新体格律诗进行的努力,本质上是对新诗创作从西方引进资源的做法予以纠正。这表明当初“从异域借火种”是完全错误的。 D . 新诗的开拓者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复杂态度,与他们所处的“五四”时代有密切关系。
  • 2. (2021高一下·民勤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走进塔里木

    贾平凹

    ①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

    ②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

    ③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这里真是一块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持一个民族的浩然之气啊!

    ④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

    ⑤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些沙子现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作者的游踪为行文线索,既有塔里木油田风光的描绘,又有对石油工人群像的刻画,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写实中夹杂联想和感悟。 B . 文章首段描写狂虑的暴风、弥漫的流沙,辅以人物痛苦恐惧的感官刻画,间接表达了对自然遭到破坏的担忧,又突出了石油工人生产环境的艰辛。 C . 文章第三段将关注点聚焦到工人的语言上,突出了石油工人们的质朴和豪迈,表现了他们将工作和生活的满腔豪情化为信仰和力量的浩然正气。 D . 文章多以直抒胸臆抒发难以抑制的激情,又善于以含蓄的比喻传递真切的感受,结尾“永嚼的一份干粮”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内心震撼之深、之久。
    2. (2) 作者为什么要“走进塔里木”?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 (3) 文章结尾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写沙漠中的胡杨林?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3. (2021高一下·民勤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摩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条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倘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门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图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摩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美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情,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1. (1)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 .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C . 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D . 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2. (2)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A .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B . 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C . 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 . 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3. (3) 《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
  • 4. (2021高一下·民勤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 , 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高祖常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史,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妻。”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逐不知老父处。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B .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C .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D .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多为开国之君的庙号,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B . 徭,即徭役,指中国古代社会中各阶层的人们为统治者所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军役、杂役等 C .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与韩信、张良并称“初汉三杰”。 D . 我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都曾称过公主。汉代皇帝之女称公主,诸王之女则称为翁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季相貌不凡。刘季天生高鼻子,额头隆起,胡须十分漂亮;后来吕公见了他觉得他相貌不凡,因而对他非常敬重。 B . 刘季胸怀大志。他志向远大,不愿从事百姓的生产劳动;在咸阳服徭役时,目睹了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心生羡慕、向往之情。 C . 刘季为人机智。沛中的豪杰、官吏们拿着贺礼去县令府上祝贺,刘季没有钱财,就谎称自己拿了贺钱一万,坐在上座。 D . 刘季深得厚遇。吕公初见刘季就认为他不是凡人,将来必定显贵,于是不顾妻子吕媪的反对,执意将女儿嫁给他为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

      ②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四、古代诗歌阅读
  • 5. (2021高一下·民勤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梁园吟(节选)

    李白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注)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余汴水东流海。

    宋中十首(其一)

    高适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注释】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1. (1) 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诗先以反诘语气感慨一代名王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接着悲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业已作古,不见踪影。 B . 高诗开篇力赞昔日梁孝王门下兴盛之极,策士门客富于才智,与李诗起笔情感基调极为相似,都是在讴歌古人。 C . 李诗“舞影”二句将渌池、汴水等永恒的事物与易于消歇的舞影歌声相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表现得十分浓足。 D . 高诗一“唯”字串起篇末十五个字,与诗歌前两句的内容形成了今昔之间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2) 同为咏叹梁园的怀古诗,李诗虚实结合,高诗欲抑先扬,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6. (2021高一下·民勤开学考) 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1. (1) 《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端,不禁问道:“?”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2. (2) 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须臾, 。”
    3. (3) 《离骚》中写屈原宁死也不愿和小人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4. (4) 《鸿门宴》中,樊哙说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后,紧接着又说“ ,何辞为?”
    5. (5) 《短歌行》中曹操为成就大业,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的四句诗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六、选择题组
  • 7. (2021高一下·民勤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      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忍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之初的    ,中国人民        。( )梦想的太阳,在东方地平线上已经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坚贞不屈     自强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B . 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C . 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D . 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梦想的太阳,在东方地平线上已经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B . 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的梦想的太阳,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C . 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D . 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我们的眼前正光耀着灿烂的朝霞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 B . 针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 C . 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执着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 D . 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猛进。
七、语言表达
  • 8. (2021高一下·民勤开学考) 下面是某市某中学读书节活动学生筹委会发给莫言先生的邀请函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或不简明,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我校第五届读书节将于2019年2月25日至2月28日举行。作为家乡学子,我们特向您发出鼎力邀请,恭请您莅临指导并给广大莘莘学子发表演讲,虽然您现在已是炙手可热的公众人物,事务繁忙,但我们仍十分期盼您的惠顾,请您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

  • 9. (2021高一下·民勤开学考)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山穷水复,穷途末路,车到山前必有路,提醒我们要坚守信心。

    材料:

    悔悟  前行  时间

    滚滚长江东逝水  柳暗花明又一村  浪子回头金不换

    峰回路转  白驹过隙  洗心革面  豁然开朗  转瞬即逝  悬崖勒马

八、材料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