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并通过刻度的移动来表示,且记录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刻度线I向右移动9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的构成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②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 | B.化学与生产、生活 ①碳酸钠俗称火碱,应用于制取肥皂 ②洗涤剂、汽油都可以除去油污,但原理不相同 |
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①氢气作高能燃料一可燃性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一脱水性 | D.化学与安全常识 ①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口鼻弯腰前行有序撤离 ② 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
|
|
实验目的 | 探究燃烧的条件 | 探究CO2与水的反应 | 探究二氧化锰可催化过氧化氢溶液 | 探究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
A 、甲在固态时可叫做“干冰” B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克
C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 该反应一定不是分解反应
元素名称 |
氢 |
碳 |
氧 |
氯 |
钙 |
铁 |
元素符号 |
H |
C |
O |
Cl |
Ca |
Fe |
a B→C的转化可以用置换反应实现 b A,B,C三种物质一定含有同种元素
c D物质一定是单质或氧化物 d A→C的转化可以不通过中和反应实现
(资料卡片)Na2SO4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1:第一组同学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在U形管左右两边同时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硫酸。
①开始时左管溶液呈红色,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
②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图1中U型管内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U型管内除水外的成分有酚酞,还有什么?
A 铜粉 B 氧化铜粉末 C 石蕊溶液
实验Ⅱ:第二组同学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2)。
①请根据图2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填序号)。
A 中和反应放热
B 在实验过程中a-b段的pH增大,b-c段的pH减小
C c点时溶液中除水外的成分有Na2SO4和H2SO4
D b点时向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
②图3是对以上中和反应微观本质的描述,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