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历社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27 浏览次数:145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某同学利用右边的漫画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结论应该是( )

    A . 巴尔干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 B .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C . 协约国必将战胜同盟国 D . 凡尔赛体系确立
  • 2. 20世纪初,大国结盟让整个欧洲笼罩着战争的阴霾。按当时的形势推测.如果德国去进攻俄国,那么下列哪个国家有义务全力去帮助俄国( )
    A . 英国 B . 意大利 C . 美国 D . 中国
  • 3.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变成世界帝国……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反映的实质是(    )

    A . 要向全世界扩展势力 B .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C . 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 D . 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 4.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百年和平”,结束了欧洲人的“黄金时代”。点燃这场大战的“火星”是( )
    A .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 三国协约的形成 C . 萨拉热窝事件 D . 凡尔登绞肉机
  • 5.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这么说的依据是( )
    A . 战争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B . 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C . 参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D . 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
  • 6.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此话的含义足指巴黎和会上( )
    A . 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B . 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C . 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D . 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 7. 在《凡尔赛和约》即将签署之时,当时的德国总理谢尔曼说过这样的话:“谁签署这个条约,谁的手就会烂掉!”该言论反映了( )

    ①战败国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②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

    ③德国已经弥漫复仇主义情绪

    ④德国欣然接受《凡尔赛和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8. 如果查找孙中山最早把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的发表材料,应该查找( )
    A . 《中国同盟会章程》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民报·发刊词》 D . 《中华民国约法》
  • 9.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 戊戌维新时期 B . 辛亥革命时期 C .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 抗日战争时期
  • 10. 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
    A . 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 . 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 .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 .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 11. 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小明同学整理了如下内容。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 B . 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在湖北武昌 C . 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 .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 12.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护国运动的真正结果是( )
    A . 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B . 维护了民主共和 C . 消灭了封建帝制 D . 推翻了封建统治
  • 13. 蒋廷黻所著的《中国近代史》一书指出:“他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批大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4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 . 黎元洪 B . 宣统帝 C . 袁世凯 D . 张作霖
  • 14.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职员相互之间一律称职务,民间普通百姓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体现了( )
    A . 自由的思想 B . 平等的思想 C . 博爱的思想 D . 互助的思想
  • 15. 民国元年9月,《申报》刊文:“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司仪)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上述报道,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后( )
    A . 女子享有婚姻自由 B . 社会风俗有新变化 C . 西式婚礼成为主旋律 D . 西式婚礼不受欢迎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 (1) 材料一中的“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
    2. (2) 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
    3. (3) 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4. (4) 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
    5. (5) 生活在21世纪的你怎样评价这“一粒火星”?它对今天有何警示?
    6. (6) 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同盟会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唯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1912年8月25日《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1. (1) 材料一反映了近代谁领导救国运动?
    2. (2) 结合材料一图片反映的内容,叙述领导这一运动人物的革命活动。
    3. (3) 材料二的论述有哪些不符合当时的实际?请说明理由。
  • 18. 随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打开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人中国。欧风东渐,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辛亥革命前后礼节、称呼变化表。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变化

    叩头

    点头鞠躬、握手

    称呼变化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1. (1) 材料一图一中的电话机首先在中国哪个城市使用?电话发明于哪次工业革命时期?
    2. (2) 随着清王朝被推翻,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一律废止。式样活泼、色彩绚丽的新式服装逐渐流行起来。服饰的变化,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材料一图二、图三是两款新式服装,请分别写出其名称。
    3. (3) 材料二中辛亥革命前后这些礼节、称呼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