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船“资本既大,又不患风流盗贼,货客无不乐从”,使中国的木帆船航运业受到了致命打击。外国航运业以各种手段在中国攫取巨额利润的同时,还通过多条途径大量吸收华人资金。李鸿章在《试办招商轮船折》中说:“江浙沙船日少,海运米石日增,本届沙船不敷,诸形棘手,应请以商局轮船分装海运米石,以补沙船之不足,将来虽米数愈增,亦可无缺船之患”。1872年经同治帝批准后,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轮船招商局。至此,中国水上交通进入轮船运输的新纪元,外国轮运势力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刘燕京《轮船招商局的创立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殖产兴业的全面展开,对海运业提出更高要求。明治政府确定了在政府监督保护下发展民有民营的海运政策,决定扶持组织严密、制度健全的三菱公司。1875年,政府将购入的;几十艘轮船,全部无偿交付三菱使用,并从该年起,连续15年发给三菱每年25万元的补助金。同时,政府以年息2分、15年还清的优越条件,向三菱贷款81万元。1876年,当三菱与英国轮船公司竞争处境危艰之时,明治政府颁布《搭乘外国轮船规则》:严格使用外国轮船的批准手续,并征收手续费。作为回报,不论政府何时征用,三菱公司须无条件地尽所有船只应征。
——摘编自杨栋梁《试论日本明治初期的海运政策》
材料 1815年至1850年,英国经济经历了四次程度不等的危机,其中1825年的金融危机是比较严重的一次。进入19世纪后,英国经济进入较快增长阶段,生产和投资高速扩张。同时,新独立的拉美国家在伦敦以高收益率筹集贷款,激发了海外投资热潮。然而繁荣时期的人们常常无视不断积累的风险。此时,经济自由理念已为英国中上层社会接受。尽管如此,英国政府在整个19世纪逐渐对经济活动采取许多积极举措,特别是在1825年金融危机时,政府做出了包括拯救市场和改革金融制度等反应。英国政府的举措虽然起到一定效果,却因力度太小,未能真正制止危机,但政府的救助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这次危机中政府主动介入市场,并试图扭转衰退之势,通过银行体制改革,为市场提供现代化的、抗风险能力强的金融制度。此外,政府相当注重改革的渐进性和策略性,规避了剧烈变化造成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摘编自徐滨《1825年英国金融危机中的政府应对及制度变革》
材料 朝鲜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经历的第一场战争,对中国、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和历史意义。这场战争的爆发及结果,使亚洲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改变,朝鲜半岛从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成为世人关注的火药桶。对中国来说,朝鲜战争作为一种分界线和标志,最终确定了新政权与美国和苏联的关系走向,甚至确定了整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中美开战第三天,斯大林下令苏联空军迅速赴朝作战,此后苏联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滚滚而来。第三次战役结束时,毛泽东赖以决定介入战争的四重考虑都成为现实:中国拯救了朝鲜,履行了作为亚洲革命领导者所承担的国际主义责任和义务,大大提高了自身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中国敢于独自挑战美国,且能击退美军,毛泽东的革命激情和反帝信念得到充分展示;把联合国军赶过三八线,北朝鲜成为缓冲地带,对中国主权和周边安全的威胁自然化解,甚至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都有可能得到较为有利的解决;最重要的是,出兵朝鲜,加强了中苏同盟的坚实基础,巩固了新生政权。
——摘编自沈志华《面临危机的抉择:关于朝鲜战争之中国决策述评》
材料 1930年,曹楚南出生于江苏常熟的书香门第家庭。1948年,他被同济大学化学系录取。1952年毕业时,中国的腐蚀科学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先进设备,更找不到相关书籍、资料。于是,他凭借过硬的外文功底,与人合作或单独翻译了5本国外专著。有一次,他从国外的研究结论中发现了一种隐秘的新规律,于是在实验室夜以继日地演算,最终证实了自己的观点。1966年,他参加四川含硫气田井下设备的防护研究,吃住在工棚,每天走40多里山路来往于试验井。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工作,他创造性地解决了因硫化氢腐蚀造成的管道断裂和气井爆炸的问题。1973年,曹楚南和科研组的同志运用快速评比的实验方法,找到钢耐局部腐蚀性能差的原因,解决了国产舰艇耐海水腐蚀的问题。1985年,他的《腐蚀电化学原理》问世,迄今为止,仍是国内外唯一论述有关金属腐蚀过程的电化学理论体系专著。1987年,他参与组建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两年后,作为唯一亚洲学者,受邀出席第一届国际电化学阻抗谱学术会议,并发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在国际同行中引起轰动。他还培养了硕士39名,博士47名,博士后8名。
——摘编自陈思雅《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先生》
时间 |
事件或条约 |
内容或影响 |
1842年 |
《南京条约》 |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转变。 |
1895年 |
《马关条约》 |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
1911年 |
《辛丑条约》 |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
1919年 |
巴黎和会 |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
1928年6月 |
改订新约运动 |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收入,但不彻底。 |
1943年1月 |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 |
1949年9月 |
《共同纲领》 |
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