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94 类型:高考模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2021·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是审美现代性呢?如果望文生义地推论,就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解答: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是一致的,是审美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现代性特征。事实并非如此。审美作为超越的、自由的活动,并不肯定现实,并不与现实相一致,而是超越现实,甚至否定现实,审美的自由品格和超越本质存在于审美与现实的差异之中。同理,审美现代性也不是现代性的肯定形式,而是对现代性的超越甚至否定。这就是说,审美现代性使主体在现代化过程中保持着反思能力和超越品格,不至于丧失自觉性而成为盲目的存在。

    由于现代性具有感性与理性两个层面,审美现代性同样体现为感性和超感性两种形式。审美现代性的感性形式体现于大众审美文化中。大众审美文化包括通俗文学、流行艺术、时装、广告等等。大众审美文化作为感性审美现代性,具有两重性,一为与感性现代性之间的契合性、亲和性;一为对感性现代性的差异性、超越性。一方面,大众审美文化迎合了现代消费主义浪潮,成为物质享乐的助力,最终成为现代性的战利品,丧失了自己的超越品格。另一方面,大众审美文化具有审美属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感性现代性的物质主义,使物质消费带有某种精神性;一定程度上克服感性现代性的鄙俗性,使低俗文化品质有所提升。两重性相反相成,构成感性审美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的超感性形式是精英审美文化,包括现代纯文学、高雅艺术,以及其他高雅审美文化。精英审美文化所体现的审美现代性,本质上是一种反现代性。现代性一方面带来了社会进步,同时也导致生存危机。现代性的消极面意味着需要一种反思批判力量,以唤起生存的自觉和保持自由精神。精英审美文化作为典范承担了这个任务,它使人在现代化过程中免于丧失自我,免于精神沉沦。

    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之间也形成了相容互补的关系。所谓相容性,是因为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都有助于人的价值的提高,大众审美文化与现代性的契合及对现代性的升华,有利于增进人的现实幸福;而精英审美文化对现代性的抗争有利于恢复精神的自由。所谓互补性,是指大众审美文化可以弥补精英审美文化的贵族化、远离现实生活的缺憾;而精英审美文化则可以弥补大众审美文化的感性化、低俗化缺憾。必须相容互补,才是完整的审美现代性,尤其须克服会产生的歧视大众审美文化的态度。

    (摘自杨春时《审美现代性与大众审美文化》)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审美现代性使主体保持着反思能力和超越品格,是对现代性的肯定与传承。 B . 大众审美文化是现代性的战利品,也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感性现代性的弊端。 C . 体现在高雅审美文化中的审美现代性有反思批判力,会让人保持精神自由。 D . 精英审美文化有助于人的价值的提高,也有助于弥补大众审美文化的缺憾。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段通过分析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的关系,指出了审美现代性的特点与功能。 B . 文章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审美现代性的形式特点,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C .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话题,再纵向展开论证,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D . 尾段从相容性和互补性这两个角度,分析了大众、精英审美文化之间的关系。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审美的超越品质存在于审美与现实的差异中,因此审美现代性具有了反省批判性。 B . 审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否定具有积极意义,主要表现为以此对抗流俗平庸的生活。 C . 精英审美文化有局限性,远离普通公众日常社会生活,割断了艺术与公众的纽带。 D . 既要理解艺术电影中的反思,也不必歧视抖音短视频,他们具有不同的审美功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 (2021·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记者对几位《意见》制定的参与者、研究劳动教育的资深学者、北京和地方劳动教育的先行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

    记者:区别于过去,“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该有哪些明显的特征?要避免哪些理念和原则上的误区?

    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实施“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劳动教育的同时,还需要突出倡导三种劳动表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同时要大力发扬三种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檀传宝: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脑力劳动比重增大,服务性、消费性的劳动比重增大,复合性劳动、创造性的劳动比重增大。要注意体力劳动的一面,但不能仅仅把劳动理解为原始的、简单的体力劳动。

    记者:北京十二中有数十年劳动教育的传统,还拥有校办工厂;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坚持开展劳动教育也有十五六年了,本报曾进行过专门报道。万事开头难,两位校长能否谈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初期遇到过哪些困难?

    李有毅:起初,学校在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中,受限于以往的思维定式和政策文件的表层解读,没有深刻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范畴和实施路径,没有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到学校的实践中。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首先调整对劳动的认识,认为劳动的基本任务包含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认知、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其次,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劳动和育人的结合。学校将劳动作为一种。上位概念融入到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予以统筹安排。再次,将课程作为劳动与教育的结合点。2018年起,总校制定劳动教育贯通课程实施方案,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小初高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并在实践中进行调整。

    方少文:其中一个难点是和家长的沟通,对开展劳动教育,家长一开始是比较冷淡甚至反感的,也有人担心使用工具的安全问题。学校首先通过家长会、书信反复沟通,然后请家长轮流参与到劳动课堂中来,让家长感受孩子们对劳动的喜爱与收获,通过孩子们在劳动以后的悄然变化,家长们逐步认可、配合、支持并引领辐射到邻居、同事、亲友中。

    记者:尽管有过曲折,但两位校长克服困难,把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坚持开展劳动教育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李有毅:应该是学生明显的进步。我们看到,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既能用其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又能感受劳动在人生中的价值,培育对劳动者的尊重,可谓益德益智;另一方面,学生在劳动中能愉悦身心、强健体魄、增强意志力,可谓益体;学生还可以在参与劳动过程中感知和创造劳动的美,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实现益美。

    方少文:坚持劳动教育为学生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劳动意识大大增强,劳动态度端正;劳动技能大大提高;高年级初步了解了农事劳作和职业技能;对自身、家庭、社会的责任感明显增强,主动为他人着想,为父母分忧,关心社会与环境。节假日或亲友聚会时,能独立做一桌菜的小学生不在少数。

    (摘编自《新时代如何全面加强劳动教育》,《中国教育报》2020年4月23日)

    1. (1) 下列对材料中关于“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时代劳动教育分为三种类型,尽管各自性质不同,但都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发扬劳动、劳模、工匠精神。 B . 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不仅要倡导具有优秀品质的劳动表现,还要与时俱进,转变对劳动内涵的固有化认知。 C . 调整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加强顶层设计,将课程作为劳动与教育的结合点,学校就可以顺利开展劳动教育。 D . 劳动教育能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使其在认知、学习、感受中获得包括德、智、体、美、劳在内的全面发展。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访谈内容看,徐长发、檀传宝对开展劳动教育的困难和收获都十分了解,不愧为劳动教育理论的专家。 B . “劳动精神”到“劳模精神”再到“工匠精神”,劳动教育内涵逐渐丰富深刻,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 C . 李有毅、方少文两位校长是劳动教育的先行者,他们克服困难,在课程实践和家校融合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D . 学生在持续的劳动课程中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不只可以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还可以在人格形成上受到正向引导。
    3. (3) 记者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2021·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这一年,黑沙滩农场种了三百亩小麦。场长下野之时,正逢小麦灌浆季节。一阵阵干燥的西南风吹得黑沙滩上沙尘弥漫。小麦的叶子都干巴巴地打着卷。场长的事情一直也没有个结局。让他停职检查,他根本不理荏儿。指导员只好分配他去浇麦田,派我和刘甲台跟他一起去。

    我们在机房门外搭了个窝棚,白天黑夜都待在田野里。我和刘甲台轮着班看柴油机,场长一个人看水道。看着潺潺清流淌进麦田,看着浇过水的水麦支楞起鲜亮的叶子,场长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他扛着铁锹,沿着沟渠踽踽行走。

    浇完最后一遍水不过一周的光景,黑沙滩上的小麦就一片金黄了。而这时,黑沙滩村农民的麦田已收拾得干干净净。他们少肥缺水,小麦未及成熟就被西南风呛死了。又是一个歉收年。黑沙滩的农民们眼馋地瞅着我们这三百亩丰收在望的小麦,半大毛孩子不时地蹿进我们田里,捋几把麦穗,用掌心搓去糠皮把麦粒填到嘴里去。场里把看守麦子的任务交给我们三个,严防老百姓偷盗。

    田里的麦子一天一个成色,应该开镰收割了。场长派我去场部催指导员,指导员却说,再等两天吧,等开完了这个现场会。听说军区首长还要来参加呢,这可是马虎不得的事情。我回来把指导员的话向场长学了一遍,气得老头子直摇头。

    “场长,你摇什么头?”刘甲台冷冷地说。

    “这是血汗,是人民的钱!”

    当天傍晚时分,海上有大团毛茸茸的灰云飘来。西边的天际上,落日像猩红的血。海风潮湿,空气里充满咸腥味。天要变了。海边的天气变化无常,每当大早之后,第一场风雨必定势头凶猛,并且往往夹带冰雹。场长是老黑沙滩了,他当然知道这个时节的冰雹意味着什么。他急躁不安地走动着,嘴里叽里咕噜地骂着人。

    第二天一大早,几乎一夜没合眼的场长也不管我们,疾步向场部走去。“老王,麦子!麦子!你看看这天,一场雹子,什么都完了!”场长截住气得发疯的指导员,急冲冲地说。

    “老左,请你回去。一切我都会安排妥当的。”指导员阴沉着脸说。

    “你看看这天,看看这天!”

    “请你回去,老左!我再说一遍,请你回去!别忘了你目前的处境。”

    场长浑身颤抖,几乎要倒下去,我伸手扶了他一把。

    “梁全,刘甲台,你们赶快回去,严防阶级敌人偷盗破坏,麦子明天就收割。”指导员命令我们。

    麦田里有几十个人影在晃动,老百姓在偷我们的麦子。我们冲了过去。腿脚灵便的都跑了,只抓住了两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和几个小孩子。

    “嗨,人一穷就没了志气……我六十多岁的人了,也来干这种事情……羞得慌呀,同志。可是这儿——”老汉指指肚子,“不好受啊!”

    “同志,这天就要变,你看那云彩,五颜六色的,笃定要下雹子。这麦子,还不如让给老百姓,国家松松指缝,够老百姓吃半年啊。”

    这时候,从遥远的海中,有隆隆的滚雷响起。风向忽然不可捉摸,一会儿一变。从西北方向的海平面上升腾起一大团一大团花花绿绿的云来。麦穗在惊恐不安地颤动。场长抬头看天。他的面部表情在很短的时间内起了复杂的变化,忽而激愤,小眼睛射出火一样的光;忽而迷惘,眼神游移不定;忽而凄楚,泪花在眼眶里闪烁……最后他的脸平静下来,平静得像一块黑石头刻成的人头像。

    风在起舞,浪在跳跃,鸥鸟在鸣叫。乌沉沉的天上亮起了一道血红色的闪电,适才还是隐隐约约的滚雷声已经听得很清楚了。

    “场长,这天笃定要坏,解放军没空收割,我们老百姓帮忙,不能眼看着到手的粮食糟蹋掉……”

    又是一道闪电,紧接着便是一串天崩地裂的雷声。场长平静的脸上突然闪过一道坚毅的光,他终于开口了:“乡亲们,你们快回村去叫人,就说,解放军的麦子不要了,谁割了归谁,越快越好。就说是解放军的场长说的,快,快啊!”

    后米“黑沙滩哄抢事件”被编成《政工简报》发到了全塞区连以上单位。不久,要塞区开来一辆小车,把场长拉走了。

    那天,也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一大早,农场营院大门口就聚集了上百个老百姓,他们在无声地等待着。当载着场长的汽车缓缓驶出大门口时,人群像潮水一样拥了上去。

    那天参加“哄抢”的一个老汉抓住了场长的一只手,眼泪汪汪地说:“老兄弟,是俺连累了你……俺吃了你的麦子,心里都记着账,日后光景好了,一定还给你……兄弟,你就要走了,没别的孝敬,乡亲们擀了点面条,你……吃一点吧,赏给乡亲们个脸……”

    十几个妇女揭开用包袱蒙得严严实实的盆盆罐罐,双手捧着,递到场长面前:

    “场长,吃俺的。”

    “吃俺的,场长。”

    汽车载着场长走远了,但战士们、村民们没有一个离去,大家都泪眼朦胧地望着那沿着大海蜿蜒而去的公路……

    ……

    很多年后,我回忆起这个故事不禁感慨,确实,这故事本身平淡无奇,可是黑沙滩是迷人的。它其实是一种成熟的麦粒般的颜色,在每天的不同时刻,它还会使人发生视觉上的变化。在清晨丽日下,它呈现出一种温暖的玫瑰红;正午的阳光下,它发出耀眼的银光;傍晚的夕阳又使它蒙上一层紫罗兰般的色泽。总之,它不是黑色的,即使是在漆黑的夜晚,它也闪烁着隐隐约约的银灰色光芒。

    (节选自莫言《黑沙滩》,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善用细节反映心理变化,例如“场长平静的脸上突然闪过一道坚毅的光”,表明他瞬间迸发出收麦子的想法。 B .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增强了场长故事的真实性。最后一段“我”的内心独白引人深思,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感受。 C . “哄抢”事件见报后,有上百人为场长送行,这一安排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也给小说主题增添了批判色彩。 D . 小说的语言通俗朴实、自然灵活。文中“阶级敌人”“同志”等词语的运用,使小说的故事背景更加真切。
    2. (2)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3. (3) “黑沙滩是迷人的”,它有着独特的光芒。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对“独特的光芒”的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
  • 4. (2021·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父荔,陈太子中庶子。世南性沈静寡欲,笃志勤学,少受学于吴郡顾野王,精思不倦。善属文,常祖述徐陵,陵亦言世南得已之意。又问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师焉,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天嘉中,荔卒,世南尚幼,哀毁殆不胜丧,陈文帝每遣中使至其家将护之。及服阕,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世南虽除丧,犹布衣蔬食。太宗升春宫 , 迁太子中舍人。及即位,转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世南虽容貌懦懦,若不胜衣,而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太宗尝谓侍臣曰:“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令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后高祖崩,有诏山陵务从隆厚,世南上封事谏 , 书奏不报,世南又上疏。时公卿又上奏请遵遗诏,务从节俭,因下其事付所司详议,于是颇有减省焉。其有犯无隐,多此类也。十二年,表请致仕,优制许之,寻卒,年八十一。太宗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未几,太宗为诗一篇,追述往古兴亡之道,既而叹曰:“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之此诗,将何以示?”令起居郎褚遂良诣其灵帐读讫焚之,冀世南神识感悟。后数岁,太宗夜梦见之,有若平生。翌日,下制曰:“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德行淳备,文为辞宗,夙夜尽心,志在忠益。昨因夜梦,忽睹其人。且进谠言有如平生之日,追怀遗美,良增悲叹。宜资冥助,申朕思旧之情。”又敕图其形于凌烟阁

    (节选自《旧唐书·虞世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 B . 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 C . 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 D . 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宫,古代传说中东方青帝居住之地;也指皇子所居住的宫殿,代指皇子。 B . 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代臣下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漏,称为封事。 C . 优制,嘉奖的诏书。皇帝下的命令有制书、诏书等名目,制书是其中一种。 D . 凌烟阁,唐太宗表彰功臣勋绩所建的楼阁,内悬挂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
    3. (3)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虞世南专心向学,最终文书兼擅。在文学上效法徐陵,徐陵说世南掌握了他的风格:向同郡僧人智永学习书法,精妙地掌握了他的书体。 B . 虞世南恪守孝道,服丧严守礼法。虞世南年幼丧父,悲伤异常,身体几乎难以支持;服丧三年期满除去丧服后,虞世南仍然穿布衣,吃素食。 C . 虞世南外柔内直,为臣敢言善谏。每谈到先代帝王为政的得失,一定劝谏;高祖遗诏有命,皇陵一定要高大,世南为此两次进谏。 D . 虞世南竭忠尽智,死后深受追思。世南去世后,太宗哭得非常悲恸;后过了几年,太宗夜里梦见世南,第二天下诏书并表达了思念之情。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

      ②且进谠言有如平生之日,追怀遗美,良增悲叹。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2021·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

    苏轼

    鸣鸠乳燕寂无声,日射西窗泼眼明。

    午醉醒来无一事 , 只将春睡赏春晴。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①本诗写于苏轼遭政敌谗害排挤,闲居之时。②该句从宋代词人张先《天仙子》中“午醉醒来愁未醒”化用而出。③泗水之滨,孔子曾经在这里讲学,此地在宋南渡时已被金人侵占。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诗中的前两句写酒醉醒来的错觉,视听结合、以动衬静,不同的感官体验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 B . 苏诗第三向用“无一事”取代“愁未醒”,不仅更符合诗人当时心境,也使全诗情感显得史为深沉曲折。 C . 朱熹诗中首句的“寻”字,情趣盎然,不仅写出作者的逸兴,还引出下面三句“寻芳”的所见所得。 D . 朱熹诗歌尾句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光景之新。整首诗写得生动流丽,浅显明白,体现了作品文与质的统一。
    2. (2) 前人评价说:“苏子、晦翁《春日》之诗,虽同绘春日之景,然境之着笔,大小不同,虚实有别;诗中别有襟怀,亦各有其情。”请分析这两首诗“境”与“情”的不同之处。
六、情景默写
  • 6. (2021·哈尔滨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一句写君子的天赋秉性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文章还指出有腿有钳的螃蟹因为“用心躁”,所以只能“”。
    2. (2)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嵌入星宿名,极言山的高危,又描写了人们无可奈何的情态。
    3. (3) 南仁东22年砥砺前行,为中国“天眼”事业奉献毕生精力。他的精神正如李商隐《无题》中所说的“”。
七、选择题组
  • 7. (2021·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全球产业转移史。在全球范围来看,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着全球资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产业转移,而反过来看,(        )。随着中国经济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比较优势开始发生变化,全球迎来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和前三次截然不同,这一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复杂性        。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部分低端制造产业开始向外转移。同时,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开始迎来内生性成长,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很多高端制造业已经悄然兴起,     和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公司都已经毫不逊色甚至还要更加领先。从长远来看,中国的低端产业如果向外转移,高端制造业又不能及时崛起中国那么将面临产业空心化

    最近,美国集中火力       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公司,短期难免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较大压力,但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来自外部的极限施压,可能反而会逼迫中国制造业提前完成转型升级,让中国更从容应对第四轮产业转移潮。最终结局如何,就看中国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化危为机。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指引        前所未有        即使        围剿 B . 引领        空前绝后        就算        包围 C . 指引        空前绝后        即使        包围 D . 引领        前所未有        就算        围剿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也正是由于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世界经济才能被整体推动前行 B . 世界经济之所以整体前行,是因为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C . 世界经济整体前行,也正是由于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D . 也正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才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前行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的高端产业如果向外转移,低端制造业又不能及时崛起,那么中国将面临产业空心化。 B . 如果中国的低端产业向外转移,而高端制造业又不能及时崛起,那么中国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C . 中国的低端产业如果向外转移,高端制造业又不能及时崛起,那么中国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D . 如果中国的高端产业向外转移,而低端制造业又不能及时崛起,中国那么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八、语言表达
  • 8. (2022高二下·雅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问答问题。

    野芍药花惊现的那一刻,空气骤然凝固了。

    她们丛山谷里低地里探出头来,一团团柔润的白与粉,一只只仙桃般浑圆的花苞、一朵朵粲然开启的鲜花,一支支昂首俏立的深绿色枝叶,在草丛里漫坡遍野地散落开去。数不清的野生芍药花,如同一群群粉色白色的鸟群,从天边飞来栖息于此,铺满了这整整一面隐蔽而又开阔的凹形谷地。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芍药花开了,有白色粉色,花苞浑圆,鲜花绿叶布满了草从”。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 9. (2021·哈尔滨模拟) 下图是某校学生申请高考自主加分学校推荐名额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介绍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九、材料作文
  • 10. (2022高二下·宝清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说,“应当时时考查自己的缺点,谨防暮气深入我们的军队中间,然后可以常保作战之能力”。

    材料二: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他在部队,保家卫国;在地方,为民造福。他朴实纯粹、淡泊名利、奉献社会,是新时代的道德楷模。

    材料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钟南山院士率先做出专业判断,领导撰写诊疗方案,凭借专业能力在防疫工作中作出杰出贡献。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205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你将以怎样的姿态加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呢?请你在18岁成人仪式上,给2050年的自己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