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阅读理解

更新时间:2021-06-03 浏览次数:361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课外阅读。

    袅袅炊烟,悠悠乡情

        离乡二十多年,每每梦中沉醉于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时,总能梦到弥漫在房舍上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游走在故乡的红砖、故乡的黛瓦时,总能梦到徐徐盘旋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涌动着故乡的小桥、故乡的流水时,总能把记忆定格在几里之外就能看到的袅袅炊烟。二十多年过去了,故乡的炊烟像一根丝线,一头系着家乡,一头系在我的心头,它陪伴我度过漫漫岁月,成为我生活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清晨,缕缕炊烟袅娜在村庄的额头,那是初醒的小村脱去轻纱般的睡衣。浓郁的原野升腾起的是蓝色的希望,那是对大地深厚的恩情,是母亲的辛劳、父亲的爽朗。

        午间,缕缕轻烟飘向蔚蓝的天空,那是屋顶上的庄稼、山冈上的羊群,是父亲在高高的山坡挥起的手,是母亲站在门口唤儿的呼喊。

        夕阳西下,黄昏降临,袅袅炊烟轻柔无骨却万种风情,那是父亲躬耕的犁,那是父亲古铜色脊背上的汗,那是母亲的慈祥,那是我童年的温暖。

        如今,故乡的青山依旧,绿水依流,故乡的炊烟已脱去锦织的轻纱,离我愈来愈远,我难以再见徐徐升腾的炊烟。但是,无论走到哪儿,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袅袅炊烟,让我刻骨铭心,让我永远怀恋。

    1.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刻骨铭心: 。

    2. (2) 作者在回忆家乡的时候,是按照顺序来写的。
    3. (3) 作者主要是对家乡的忘不了,所以文章开头说,当梦到时就会梦到家乡的;当梦到时就会梦到家乡的;当梦到时就会梦到家乡的
    4. (4) 短文表达了作者浓浓的之情。作者是通过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 2. 课外阅读。

    我们跟着月亮走吧

        那年我12岁。那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祖父去世、父亲受伤、哥哥因偷铁被抓要交罚款……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母亲把亲成朋友甚至邻居家蹚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思过。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吸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着给弟弟妹妹们买点儿好吃的吗?

    “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里好好反省反省吧。”

        那晚的月光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歇脚的当口儿,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室息。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缕一缕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人生是由各种烦恼的碎片组合而成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拼接的过程。人生中那些艰难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鲜。每每历经苦之风暴来袭,我都不会选择躲闪,而是勇敢地扎进去。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都有了转机和希望。

    跟着月亮走吧。

    1. (1) 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并简单写一写它的妙处。
    3. (3) 短文塑造了一个的母亲的形象。
    4. (4)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 3. 课内阅读。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①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②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1. (1) 选文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之情,这种感情是通过写故乡的来体现的。
    2. (2) 读画线句,第①句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界各地月亮的。第②句用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故乡的月亮在“我”的记忆中远比这些广阔世界的月亮给“我”的印象更加深刻。
    3. (3) 与“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相照应的是哪句话?
    4. (4) 作者以“月是故乡明”为题目是为了表达什么?
  •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山上的小太阳

        1935年6月,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在唱着,跳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这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她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①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红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开心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已经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许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冷的雕像。路边坐着一位受伤的战士,他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你醒醒,你醒醒,你快醒醒……”而这位战士只是含糊地说:“我冷,我冷,我好冷……”“小太阳”毫不犹豫地脱下了身上的红毛衣,披在了战士身上。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只是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临近山顶的雪地里,看到这位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着,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所有人都沉默了。

        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才15岁。

    1. (1) 读句①我感受到了“小太阳”的品质;读句②我感受到了“小太阳”的品质;读句③我感受到了“小太阳”的品质。

      A.舍己为人    B.乐观开朗      C.关爱战友

    2. (2) 从第四段“所有人都沉默了”中,我能感受到大家内心的。此时大家心里可能在想:
    3. (3) 对“小太阳”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太阳”的“小”是指她年纪小。 B . 小卫生员被称为“小太阳”只是因为她穿着一件红毛衣,红艳艳的。 C . “小太阳”不仅是大家对小卫生员的称呼,也是她美好品质的象征。 D . “小太阳”一点儿也不“小”,因为她身上具有伟大的精神。
  • 5. 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相,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当胖墩我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 (1) 给加点字注音。

      两个人走马灯的转了三圈

    2. (2) 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
    3. (3) 文中的“枪”和“鞭”加引号是说明
    4. (4) 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描绘小嘎子的摔跤过程。

      起初,后来

    5. (5) 在这里,作者是通过 描写和 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6. (6) 读画线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的人物什么特点。
  • 6. 课外阅读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zhù筷子)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爬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 (1) 选择最恰当的答案,把字母填在括号里。这两段话写的是( )的场面。
      A . 刘姥姥进大观园 B . 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 . 林黛玉进大观园
    2. (2) 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3. (3) 这里是写有意拿取乐,目的是讨好,让大家开开心。
    4. (4) 第二段着重写这些人笑的具体情形,在文中把相关句子抄下来下来。
  • 7. (2020五下·苍南期末) 阅读实践

    (一)那个乞丐

        ①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

        ②这是一个老太婆。她的头发还没有全白,但蓬乱如秋后的杂草。面色黧黑,满是皱纹。右手持一根短棍。因为她也是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不知为什么,她能找到施主的家门。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门外面。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奶奶!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的,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她总会来一次的。我们成了熟人。

    ③据她自己说,她住在南圩子门外乱葬岗子上的一个破坟洞里。里面是否还有棺材,她没有说。反正她瞎着一双眼,即使有棺材,她也看不见。即使真有鬼,对她这个瞎子也是毫无办法的。

        ④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栽在坟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到了夏天,扁豆是不会关心主人是否是瞎子的,一到时候,它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摸模索索来到我家二门外面,照例地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当时还不到十岁,虽有感情,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复杂、曲折。我不会想象,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这真是一首绝妙好诗的题目。可是限于年龄,对这一些我都木然懵然。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朦朦胧胧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我于是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年的乞丐。

        ⑤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鹑衣百结的老乞丐。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然而却是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从此这一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

    1. (1)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图表,还原老乞丐的形象。

    2. (2) 文章第④自然段两次提到“不寻常”,分别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句子

      我的理解

      (我)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

      从她手中接过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

    3. (3) 阅读文章第④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摘录老乞丐的动作,体会她的心理活动。

    4. (4) 阅读第⑤自然段划线句子,联系短文内容,从这样的表达,你体会到了什么?(     )
      A . “我“焦急不安地盼望着老乞丐出现,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 B . “我”盼望老乞丐早点给我们送扁豆,所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C . “我”每天无所事事,一个人很寂寞,所以觉得时间特别难熬。 D . “我”每年种扁豆,日子过得很充实,所以觉得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5. (5) 结合全文,想一想第①自然段中“那个老乞丐的影像总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8. (2020五下·苍南期末) 阅读实践

    (二)过期药品(3+2+3+4+1+4分)

    【材料一】

        ①过期药品一般是指有效期内未被使用,存在潜在质量问题的药品。药品有效期应以药品包装说明上标明的使用期限为准。但有些药品虽然在有效期内,仍可能失去药效。如:需冷藏的没冷藏,该密封的没密封,极易导致药品变质失效。在近年来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且80%以上家庭没有定期清理的习惯,七成人家中都有过期药。

        ②过期失效的药品,虽有些在外观上用肉眼观察不到明显的变化,但内在的变化和所带来的伤害是难以预计的。不仅影响疗效(无效、减效),延误病情,且带来各种各样的伤害,比如易诱发过敏、刺激、疼痛、中毒。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对药品管理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随意丢弃过期药品容易造成被不法商贩重新包装重复销售、儿童捡拾引起药物中毒等严重后果。

    【材料二】

    药品

    有效期与开封日期的关系

    眼药水

    开封时间超过1个月,建议将其视为过期药品.因为开封后的眼药水极易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被泪液及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建议开封后1个月内用完.

    瓶装口服液

    开封后,在其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存2个月左右.

    拆零药品

    有时候,为了方便病人,药师会将某些药品拆零分包裝,这种零散药品建议最好在1个月之内用完,待别是一些急救药品。

    胰岛素

    开封之前放冰箱冷藏,一旦开封启用,放室温下不超过1个月。

    【材料三】给废弃药物办葬礼

       为废弃药物办个葬礼,这是一个简单而意义重大的仪式。它可以将过期药物对他人及环境造成的风险降到最小,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有爱的仪式。

    1. (1) 阅读以上材料,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药品过期既影响疗效,又可能对人体带来各种伤害。

      ②胰岛素在有效期内失效,一定是因为开封后放室温下超过一个月。

      ③药品在包装说明的使用期限内不可能失去药效。

    2. (2) 从下列句子中选择一句作为开头,与【材料二】表格内容组合成“先概括后举例”的一段话,最合适的一句是(     )
      A . 眼药水建议在开封后一个月内用完。 B . 有一些特殊药品的有效期和他们的开封日期密切相关。 C . 每一种药品的有效期都是不同的。 D . 有些药品虽然在有效期内,仍可能失去药效。
    3. (3) 【材料三】“给废弃药物办个葬礼”的图示中,有三个步骤被涂抹了,请将下列三个操作填入图中相应步骤的括号内。(填字母即可)

      A把藏好的混合物扔进不可回收垃圾桶,并为药物的亡灵祈祷。

      B加点水泡一泡(胶囊和缓释片先弄碎),泡到药片完全散架。

      C把做好的倒胃口的混合物封装在不透明的瓶子或袋子里,保证它不会露出来,如果用药瓶装,最好把药瓶藏在一个不相关的容器里。

    4. (4) 【材料三】中“给废弃药物办个葬礼”实际上指的是,这样说的好处是
    5. (5) 苍南某小学的综合实践小组围绕“中国家庭备用药物保存情况”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①他们撰写了一份“中国家庭备用药物保存情况”的研究报吿,【材料一】划线部分的调查数据属于研究报吿的(A.研究方法;B.资料整理)这一板块。

      ②【材料一】划线部分的数据,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现象?结合几个材料,综合实践小组可以向大家提出怎样的建议?(至少写出两条建议)

      现象:

      建议:

  • 9. (2020五下·景县期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哲学

    文/董瑄修

        我的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上过几天学,识字不多,但她朴实的语言闪烁着智慧与哲思的光芒。

        小时候,有一次在田里干农活,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在头顶蓝蓝的天空中

           【甲】地飞着,不时发出畅快的叫声。母亲见了,说:“鸟儿中只有大雁最有学问,人家会写字,你看看“人”字写得多好——做人多好啊,就连鸟儿也想做人。但有的人做的事却没个人样儿,倒不如这鸟儿。”我家的母鸡下蛋了,拍着翅膀        【乙】地跑到主人面前邀功:“个大啊,个大啊。”母亲抓把米赶紧喂它,嘴里还念叨着:“你的功劳我看着呢,不会亏待你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嘛。”做饭的时候我帮母亲削土豆皮,她喃喃自语:“土豆、红薯农药最少,因为它们很少生虫子。”我问母亲:“为什么它们很少生虫子呢?”母亲说:“它们谦虚呗。它们有了果实就在土里默默地生长,不像辣椒、豆角那么招摇,有一点果实就高高地挂在枝梢,当然‘招蜂引蝶’了。”

        藕从家里的池塘里挖出来,用清水洗净后白白胖胖的。母亲说:“藕是荷生的,是荷的孩子。这孩子多坚强,在那样的环境里竟然没有被染脏。瞧,它多白啊!”

        农闲时,父亲常常带着我和母亲到河边撒网捕鱼。即使运气不好捕不到多少鱼,母亲也要父亲把小鱼丢进水里。她说:“不能赶尽杀绝了,细水长流呀!”我很惊奇,母亲竟然有资源合理利用的大局意识。

        我家院中有棵高大的柿子树。到了秋天柿子红了的时候,整个树冠便像燃烧的火团。母亲总是让父亲留下树顶端的柿子。树顶端的柿子因为阳光充足,长得又大又圆,不摘下来我觉得怪可惜的。我问母亲为什么不摘,母亲说“鸟儿为树捉虫忙碌一年了,留点犒劳它们吧。人太贪心,树儿会不高兴的,来年它就不会结那么多果子了。”

        在我看来,母亲虽不会高谈阔论,但她的话语里充满了智慧,她的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我自叹不如。

    (摘自《特别关注》)

    1. (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甲】【乙】空白处

      【甲】:悠然 散乱【乙】:自豪 自满

    2. (2) 母亲看到排着“人”字形的雁阵时所说的话包含的哲理是(    )。

      A.团结协作,永不分离B.认真做事,做个人样

      C执着向前,永不放弃D.鸟有人样,人没鸟样

    3. (3) 母亲对邀功的母鸡念叨的一番话,告诫人们不要,但也应该。而母亲关于土豆、红薯、辣椒和豆角所说的一席话,告诉人们要,不要
    4. (4) 除了以上题中提到的母亲的话外,母亲的其他话同样富有哲理,选择一处,并写出你的理解。
    5. (5) 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选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母亲的形象。如果用几个词语来形容母亲的品质,我想到的是“”、“”、“”。
  • 10. (2020五下·扬州期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直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地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她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我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20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_______家中无人时,我_______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块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竞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_______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那硌脚的感觉_______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厉,促我身体力行

        ⑥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因这样或那样而身体残缺的人。肢体健全者如何对待这些残疾的同胞,是这个社会文明的标志。爱他们、帮助他们吧,或许有一天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亲友也会得到同样的关爱和帮助。

        ⑦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有碍观瞻:

      磕磕绊绊:

    2. (2) 文中的“我”帮方老师搬车,一开始以为 ,一问才知道是因为,听了方老师讲述的故事后,“我”变得
    3. (3) 在文中第④自然段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 (4) 请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5. (5) 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6. (6) 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压迫:指对机体的某个部分加上压力。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 11. (2020五下·天河期末) 课外阅读。

    独自战斗,独自通关

    ①放学路上,我边走边四下逡(qūn)巡,想找个“称手”的武器一一昨天捡的那根树枝太细太脆,第一回合搏斗刚开始,它就断了,害得我负伤落败,哭着回家。

    ②我慢吞吞地走着,尽可能拖延着回家的进程。在大院门口,我终于找到了一根比较满意的树枝,可是掂量比画了好一阵,还是迟迟无法下定决心走进楼道。

    ③我的对手是一只大公鸡,它是我家楼下邻居胡姥姥养的宠物。

    ④胡姥姥对它爱若珍宝 , 把它养在楼道里,从来不加约束。楼道里养鸡显然不合适,但那时机关大院邻里关系比较和谐,也没人管。

    ⑤我们管公鸡叫公鸡,胡姥姥管公鸡叫鸡公;我们当地人喂鸡是这样吆喝的:“咕……咕咕咕咕!”胡姥姥是这样吆喝的:“局……局局局局!”每次看到她喂鸡,我都一面学她,一面扮鬼脸。

    ⑥鸡也没白吃胡姥姥的,一长大就开始报恩护主。凡是路过胡家的小孩,都遭到此鸡的无差别对待一一被啄得哭爹喊娘。

    ⑦但是这只鸡就住在我的必经之路上,不可能绕过它,因此我的每一次往返都成了斗鸡之旅。一开始我还不太把这畜生放在眼里,短兵相接了不到三次,双方战斗力之间的差距就已像基因差距那么大了

    ⑧话说那天中午,我刚踏上二楼,就看见这厮阴森森地蹲在那里。我的肾上腺素嗖一声升到脑门,一面用树枝指着鸡,一面慢慢向楼上移动。鸡-看我竟敢用武器指它,肾上腺素嗖一声就飙上鸡冠,毛一抖,翅膀一爹,跳起来就狠狠啄了我一下。

    ⑨我急忙挥起树枝还击,它灵巧地避开了,眼中放射出凶残、邪恶而又疯狂的光芒,扇着翅膀抢上前来,不要命似的向我发起猛攻。失了先机的我余勇尽泄,无心恋战,一边盲目地乱挥树枝,一边号哭着往楼上奔窜。鸡跟在后面猛追穷寇,照着我的屁股一通狠啄,一直把我追到家门口,看到我妈出来,才不慌不忙地下楼去了。

    ⑩它最招我恨的就是这点:欺软怕硬。但凡有个成年人在我身边,它要么昂头踱步,要么低头吃米,一脸世界和平大使的表情。

    ⑪作为一个堂堂人族,被一只鸡欺负成这样,听起来似乎挺丢人的,但我心安理得,因为这鸡真不是一般的鸡。我姐比我大许多,当年也被这恶棍啄得屁滚尿流。现如今,回想起往事,她说:“当 年的我饶是短跑冠军,还是被这只大白鸡啄。其实要说有多痛也不至于一一它只是只鸡嘛!怎么咬都不会造成重大伤害,关键是那种白色恐怖!”姐姐推心置腹地说:山“它那种邪恶的攻击欲念足以摧毁你的信念,让你忘了自己远比它强大的事实!”我把手用力按在这世上唯一知音的手上,重重地点了点头。

    ⑫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战斗力也渐渐提升。一开始,屡战屡败不说,鸡那残暴的目光还常常出现在梦中,害得我屡屡惊醒;后来,我偶然也能逼退它,成功跨过天险,每日的搏击已是家常便饭,胜负都巳被我看淡一一是的,这只神奇的大公鸡一直活了很多年,我这辈子再没见过这么长寿的鸡。

    ⑬再后来,胡姥姥去世了,她的家人随后宰掉了鸡。全院小孩奔走相告 , 孽(niè)畜已除,世道安稳,岁月静好,大家终于得以重享太平。

    ⑭在这个江湖上,每个小孩都只能独自战斗,独自通关,独自升级。大人们都忙,大部分时候都顾不上管我们,任凭我们独自闯荡。

    ——作者:蔚蓝选自《意林》2018年14期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爱若珍宝:        奔走相告:

    2. (2) 对短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中,“用力按”、“重重地”等词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和姐姐有同样的经历而感到高兴,侧面体现了这只公鸡令人畏惧。 B . 文章开头描写“我”寻找武器,设置了悬念,再引入对手是一只大公鸡,强烈的反差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 “我”被一只鸡欺负得心安理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懦弱、胆小怕事的人。 D . 本文以公鸡为线索,记叙了我童年时和公鸡“斗争”的故事,情节完整,语言幽默,寓意深刻。
    3.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短兵相接”指“我”和公鸡双方面对面的搏斗。 B . 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和公鸡的战斗力不相上下。 C . 这句话写出“我”一开始过于轻敌,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 D . 这句话为下文“我”的惨败做铺垫。.
    4. (4) 这只公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至少两点)
    5. (5) 请谈谈文中第⑨自然段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从“我”和公鸡两个角度写)。
  • 12. (2020五下·天河期末) 课内阅读。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一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一一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1. (1) 这段文字选自课文《》,出自长篇小说《》,作者是
    2. (2) 文中“挺脱”的意思是
    3. (3) 下列句子哪一句不能体现出祥子的挺脱?(    )
      A . 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 B . 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C . 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 D .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4. (4) 你身边谁的外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写一段话突出他(她)的外貌特点。
  • 13. ( ) 课外阅读。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苏大夫有个各色(注:特别)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一日,苏大夫和两位牌友叫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凑上一桌打牌。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了胳膊,疼得够劲。可他拿不出七块银圆,苏大夫便不理他。牙医华大夫心善,从后门绕出去,悄悄给了张四七块银圆。

           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圆“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点灯时分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唯独拦住华大夫,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圆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有删改)

    1. (1) 苏大夫之所以被称作“苏七块”是因为:
    2. (2) 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苏大夫的医术高明?从文中找出。
    3. (3) 苏大夫认为自己是心地善良的,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4. (4) 下列对文中画“       ”的句子中的“这事这理这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事”指的是苏大夫不肯为张四治病的事情。 B . “这理”是说苏大夫立的治病规矩不能更改的道理。 C . “这人”说的是苏大夫为人处世的原则。
    5. (5) 你欣赏苏大夫这样的处世原则吗?为什么?
  • 14. 课外阅读。

    父爱深深

        “很抱歉,儿子,我们没钱。”这句话真是字字如雷,似要敲碎我的心灵。那时我13岁,正值崇拜偶像的年纪。我迷恋甲壳虫乐队,于是剪了跟他们一样的发型,又配了一把上好的吉他,独缺音箱。而我必须有一个音箱,否则不能组建自己的乐队。无奈之下,我只好向爸爸求助。所以当爸爸的这句话刚出口,我立马想起了甲壳虫乐队的那首《失落者》,那首歌仿佛专为此而唱。

        但同往常一样,爸爸总有办法实现我的愿望。“咱们自己做!”他说。

        自己做?我满心怀疑,但别无选择。从此,日复一日,爸爸牺牲所有的闲暇时光,和我一起为做“咱们自己的音箱”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编织布料,甚至是毫不足道的黏胶。终于,我们完工了,我也将组队参加学校的比赛。但我心底始终有个疑惑挥之不去:花在材料上的钱几乎可以直接买一个音箱,我们为什么要花功夫自己做呢?

        比赛的日子到了。当我去后台时,竞争者们陆续来查看我的家当。最后自制的音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有人问:“这个音箱是什么牌子的?是你自己做的吗?”我窘得无言以对,只能坦白“招认”:“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

        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由不屑变得十分羡慕,甚至有些妒忌:“唉,我爸爸从来不和我一起做这些事。”

        羞愧顿时烟消云散,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他可以无私地奉献他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为了让我美梦成真。这时,我看到爸爸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正对我微笑。

        我的乐队最终没能获奖,因为自制音箱的音质不够流畅、华美。但我没有感到太多的沮丧,我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有改动)

    1. (1) 下划线的词语“我的愿望”在文中具体指
    2. (2) “我”的竞争者们十分羡慕,甚至妒忌“我”,为什么?
    3. (3) 在文中找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 (4) 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的音箱让许多人羡慕甚至妒忌,所以“我”获得了胜利。 B . “我”体会到了父亲的爱,这远比比赛获得胜利更为重要。 C . “我”已经尽力去做了,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已经胜利了。 D . “我”唱得非常好,只是音箱效果影响了“我”的成绩。
    5. (5) 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为什么?
  • 15. 课外阅读。

    把梦点亮的那盏灯

        ①那年春天,我被一场车祸轧断双腿,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过着以泪洗面的日子,我还能做什么呢?

        ②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前面那栋黑黢黢的楼房,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女孩,她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和写作,才17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子的灯光,我脸红了。“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③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就时时陪伴着我。只要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身边的课本。

        ④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突然,一束灯光柔和地射在我脸上,我心里倏地起了个念头:我要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要……感谢她——是她夜晚窗口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幢楼,轻轻叩响了门。

        ⑤没有回音,我使劲敲了敲它。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我呆住了。“……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半年前,一个姑娘租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我的眼泪不断地滴落下来……我明白了姐姐的那份良苦用心。

    1. (1) 下面一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它应放在第自然段和第自然段之间。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了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

    2. (2) 从刻画人物性格的角度来看,第1题中的这段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 (3) 姐姐为什么要租对面那间空房子来“骗”自己的弟弟?你认为她还可以怎样做?
    4. (4) 谈谈你对题目“把梦点亮的那盏灯”的理解。
  • 16. 美文欣赏

    奇妙的蜘蛛网

        每年快到暑假时我就特别期待,因为我可以回农村去过一个有趣的暑假。在那里,我可以跟爷爷长很多见识,还可以见到我的小伙伴。终于盼到暑假了,我回到了向往已久的农村。

        有一次在场院乘凉,爷爷说:“要下雨了,咱们回家吧!”后来,果然下雨了。我好奇地问爷爷:“你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爷爷笑着说:“你常看看蜘蛛网,就知道了。”

        于是,每天傍晚我都去观察蜘蛛网,一连几天,我看蜘蛛网都是平平地挂在那里,没有什么变化。又过了几天,我发现蜘蛛离开了原来的蜘蛛网,从屋檐下面的篱笆上竖着拉了一条条长丝,好像一根根的细柱子。然后,蜘蛛就沿着这几根竖丝,侧着身子来回地爬着,绕上一圈一圈的细丝,不一会儿,蜘蛛就结了一个竖网挂在那里。

        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爷爷。他让我第二天再去看看蜘蛛网。

        夜里“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第二天,我就跑出去看那些奇妙的蜘蛛网。噢!我看出来了,平挂着的蜘蛛网被雨水砸坏了,而竖挂着的蜘蛛网还完好无缺。原来,下雨前,气压低,蜘蛛感觉出来了,便赶在下雨前先结个竖网,以免雨后无家。

        哈哈,今天,我揭开了蜘蛛网的奥秘!

    1. (1) 根据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好天气时蜘蛛网

      ②将要下雨前蜘蛛

    2. (2) 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 . 画龙点睛,点明主题 B .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C . 解释说明,加深理解
    3. (3) 写出你读了短文后的想法或启发。
    4. (4) 你还知道哪些现象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写一写你的发现吧。
  • 17. 阅读回答问题

    梅花

        邻居陈老师家来了两位从外国回来的亲人——陈老师的儿子和孙女梅花。

        梅花很喜欢和我在一起。//我到厨房洗碗,她就帮我递碗筷;我到院子浇花,她总帮我提水;看电视节目时,她总挨在我座旁……//就这样,邻居都说我和她是“双胞胎”了。

        和梅花在一起是很愉快的,她告诉我很多美国的事情。我奇怪,梅花出生在美国,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有一天我向她问了这个问题,梅花兴奋地回答:“我是中国人,①我怎么能忘掉祖国的语言呢?”我又问:“你不是从小生活在美国吗?你怎么是中国人呢?”梅花不高兴了,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说:“我爷爷、爸爸都是中国人,我怎么不是中国人了呢?”看她的脸色,我知道她生气了。第二天,听陈老师说,梅花哭了,边哭还边嘀咕着要留在中国做中国人。

        一天下午,我正要写作文,忽然听到梅花的哭诉:“②我不去,就是不去!我要留在中国……”我明白了她哭闹的原因,但不知怎么办才好。她平时对我说过要留在中国读书,我多么希望她能留下啊!

        这时,我立刻激动地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作文题目《梅花》。文章是这样开头的:亲爱的祖国,您的儿孙是多么热爱您!

    1. (1) 按要求填空。

      ①这篇短文的中心句是:

      ②第2自然段中第一层与第二层是关系。

    2. (2)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填序号)

      ①表示声音的延续         ②表示解释说明         ③表示意思的转折或递进

    3. (3) 从文中画线句①可体会到梅花;从画线句②可体会到梅花。这些语言描写都表现了梅花之情。
    4. (4) 读完文章,文中的梅花也一定深深打动了你,你觉得梅花为什么哭闹着不愿意回到美国去?
    5. (5) 读下面两个句子,联系文章说说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好。

      ①我多么希望她能留下啊!②我希望她能留下。

  • 18. 阅读回答问题

    白马湖之冬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面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是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积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时尚的树木一株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暖和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的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和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曾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之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1.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拨

    2. (2) 选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只写白马湖冬天的风的原因?用“”画出来。抓住了风的的特点。
    3. (3) 文章写太阳好的时候,白马湖暖和得真不像冬天,这是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方面吗?这几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4. (4) 白马湖冬天多风的原因是什么?
    5. (5) 虽然白马湖的冬天寒风呼啸,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它却有不少的情趣。请从短文中找出适当的语句来说明这一点。用“      ”画出来。
    6. (6) 联系全文,对第5自然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一家对白马湖冬日之风印象深刻。 B . 表达了作者一家对白马湖生活的怀念。 C . 白马湖冬天虽然寒风呼啸,但是少了些雪天,所以还是值得怀念的。 D . 体现了作者向往、思念纯净美好的乡间生活。
    7. (7) 作者笔下的白马湖之冬富有情趣,你家乡的冬天又有哪些妙处呢?请选择最吸引你的地方,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 19.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平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  缓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寂静  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 (1) 从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 (2) 这段文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概括出来。
    3. (3) 从哪里可以看出傍晚时的寂静?请写出三点。
    4. (4) 画横线的句子中的“铺”字好在哪里?请你简要分析一下。
    5. (5) 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 B .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作者反复强调,表达了对荷兰的赞叹之情。 C .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既有总结,也有引出下文,有一咏三叹之效。 D . 反复强调“真正的荷兰”,是作者在向读者纠正对荷兰的错误认识。
  • 20. (2020五下·玉田月考)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 (1) 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②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2. (2)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愁苦”的原因是

      ②短文第5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你体会到

    3. (3) “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4) 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A . 思乡 B . 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C . 对母爱的赞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