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 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1.4 | 7 | 31.6 | 0 |
反应后的质量/g | 待测 | 26.7 | 0 | 3.2 |
①若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液中除Fe(NO3)2外,一定含有的溶质还有。
②所得滤液的质量与废液样品的质量相比一定减小,其原因是。
次数 |
1 |
2 |
3 |
4 |
5 |
压力/N |
1.0 |
1.5 |
2.0 |
2.5 |
3.0 |
弹簧测力计示数/N |
0.4 |
0.6 |
0.8 |
1.0 |
1.2 |
①取长势、叶片大小、数量相同的3条同种植物的枝条,分别编号A、B、C。
②A枝条不作处理,B和C的处理如图所示。(凡士林能封闭气孔,阻止植物与外界之间H2O、O2、CO2等气体的交换)
③将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3个相同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
④将锥形瓶分别放置于3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三个装置置于阳光下相同的时间后,分别称量锥形瓶中水的质量和硅胶胶片的质量。
实验装置 |
实验前质量/g |
实验后质量/g |
||||
A |
B |
C |
A |
B |
C |
|
锥形瓶中的水 |
a |
a |
a |
a1 |
a2 |
a3 |
硅胶胶片 |
m |
m1 |
m2 |
m3 |
①如果a1、a2、a3的大小关系是,那么实验小组便可得出结论: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份的“门户”。
②该小组通过研究数据发现,(m1﹣m2)>(m2﹣m3),说明该植物叶片下表皮气孔数目上表皮。(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实验方案】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上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现象分析】
过氧乙酸消毒液 质量:500g 化学式:C2H4O3 溶质质量分数:40% 使用方法:浸泡、喷雾、熏蒸等方法,用水稀释后使用。 |
求:
①按图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50g水垢试样研碎后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③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讨论:操作④中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装置Ⅰ的作用是。
电压/V |
…… |
0.5 |
1.2 |
2.0 |
3.0 |
4.0 |
5.0 |
5.5 |
…… |
电流/A |
…… |
0.08 |
0.12 |
0.18 |
0.26 |
0.34 |
0.42 |
0.46 |
…… |
①当右转指示灯微弱发光时,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为 ▲ 安,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 ▲ 欧。
②右转指示灯交替闪烁工作15s时,指示灯和R0消耗的电能分别是多少?
①如果以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为对象来考量碳循环,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生物圈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将一部分碳释放到大气圈中,伴随着动植物的死亡,体内的碳一部分被(填某类生物)分解,返回大气圈。
②把地球及其大气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碳元素的总质量。
已知植物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6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