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 | 人物 | 内容 | 结果 |
唐→天竺 | 玄奘 | 西天取经 |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
唐→日本 | 鉴真 | 6次东渡 |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
“闭关锁国”政策 | |
表现 | ①顺治时,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
②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关闭所有港口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 |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 |
影响 | 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
时间 | 政略计划 | 评价 |
1955年 | 《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 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 |
1957年 | 《新长期经济计划》 | 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高峰 |
1960年 |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 经济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时期 |
材料一:
帝王 |
隋炀帝 |
唐太宗 |
武则天 |
唐玄宗 |
措施 |
① |
扩大国学规模 |
② |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
材料二: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任哗《明代科考中的南北分卷》
材料三:1755年,英国《绅士杂志》在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中提道:“写作是一个有理性的人唯一愿意接受的考试方式……所有作者一致认为,中国的行政管理水平远在其他国家之上……他们的功名头衔均非世袭……每年一度在中国的都城开科考试。”同一时期的龚自珍(1792—1841)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对科举制度提出了猛烈的批评。
材料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族无力应对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近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进行一场激进的改革或革命,才能拯救中国。当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时,另一部分人则宣传革命,主张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材料三:大会(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在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大”上,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岳麓版《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四: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
(欧风美雨)
材料一:从历史看,全球化分为几个阶段,主导方式不停变化。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工业革命时期,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新航路……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第二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英国是霸权国。第三阶段是二战后,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认为以战争方式开疆拓土得不偿失……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
——徐秀军等《特朗普会大开经济全球华倒车吗?》初三历史
(作茧自缚)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破茧成蝶)
材料三:2001年中国贸易总额是5100亿美元,居世界第六;2015年,为4亿美元,居世界第一。2001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4%,居世界第六;2015年占全球15%,居世界第二。国民经济这么大的飞跃,应该说中国入世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还全面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修改了外贸法,降低了关税等。
——石广生《现在终于可以说,中国入世是成功的》
(中国引领)
材料四:在全球化去留的十字路口,中国正积极作为,中国力量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引擎……中国方案阐述全球治理的清晰路径,“一带一路”预示新一轮全球化的发展图景……调动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带动欠发达人口共同前行是“一带一路”中国式全球化的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