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近来三星堆遗址又“火”了!在这一轮考古挖掘中,新发现的6个坑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其中一件黄金面具体量非常大,有可能成为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大黄金面具和最重金器。一时间网上热议不断,甚至有媒体将三星堆称为“热搜顶流”。
公众纷纷讨论三星堆遗址,彰显了三星堆的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强化的是文化自信的力量: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其文明必定是持久、厚重、包容的,其自身主体性一定是鲜明、强烈、稳固的,三星堆遗址正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如上特质。
三星堆遗址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三星堆遗址与古蜀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东及三峡一带的两支青铜文化,其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又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文化圈(区)。”三星堆遗址共分四期,依次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夏代至商代前期、商代中期或略晚、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其中最早的宝墩文化距今约4800~4000年前,历史可谓悠久,其积淀亦因之深厚。
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从陶器上看,三星堆早期的陶盉与二里头早期的陶盉,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几无区别;三星堆的“将军盔”,也与河南安阳殷墟的同类器物非常近似。从青铜器上看,三星堆的铜尊、铜要明显受到了殷商青铜礼器的影响,可知在与彼时中原文化的交流融汇中,古蜀文明得到了较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其三、四期出土的诸多带有强烈信仰色彩的特征性器物说明,三星堆古城曾是雄极一时的蜀地共主——鱼凫王朝的都城。这恰可与《蜀王本纪》中的记载相印证。古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神像、礼器和祭品,说明了古蜀文明的神权国家发展到了一个高峰,通过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灿烂文明。
三星堆文明呈现出中华文明的交流广度。三星堆遗址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依据已发现的诸如金杖、青铜雕像、海贝等文物,我们可以大致判断早在那时,古蜀国先人已与印度、中亚乃至两河流域的文明有所接触。因此青铜时代的巴蜀与外部世界,绝不是一个彼此封闭的空间,这种开放性与包容性,给三星堆文明提供了走向世界的强力支撑。
(摘编自王学斌《三星堆文物为何再度引发高度关注》)
材料二:
文汇报:
徐斐宏(3号坑发掘工作负责人):
目前,3号坑已阶段性地完成了器物层的发掘,眼下正在进行器物的提取工作,包括坑内已确认的109件青铜器、127根象牙等。这些文物看似质地坚硬,但在地下埋藏了3000多年,其实都非常“脆弱”。为了尽可能地做好保护,整个提取过程非常复杂,预计还将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这次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一个高达1米多的铜人顶尊,目前尚未完全出土。本次三星堆发掘首次现世这么大体量的铜人顶尊,且刻有独特、精美的龙形纹饰。而此前,已发现的人顶尊题材的青铜器都比较小,高度只有十几厘米或三十几厘米。
尊是一类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器物,此前我们已发掘了一座大口尊、两座南方地区罕见的方尊等。前几天提取一座高达70厘米的大口尊时,我们就用了四五天的时间准备。这也是国内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提取文物。
文汇报:
徐坚(上海大学历史系主任):
从技术角度分析,这次三星堆发掘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直接把先进的实验室建在发掘工地上,参与的团队没有所谓的前、后方之分。在现场可以看到,六个祭祀坑上都搭建了保护大棚、考古发掘工作仓,还设有出土文物应急保护中心。
和原来的田野考古不同,本次发掘从最开始就以多学科协同的方式进行,运用了多项高精尖的技术,贯彻了文物保护前置的理念和科技考古的思路。考古不仅要保护珍贵的文物,也要尽可能地保护和提取一切信息,不让任何历史信息受损。发掘过程中,连每一袋土都被分别封装进袋、注明“身份”,再移交至实验室。因为,土壤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比如,包裹在器物外面的丝绸、织物等有机物分解后会渗透其中;装在容器里的有机物可能在埋藏中分解,也保存在土壤里。
文汇报:
马啸(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教授):
我们的微观样品检测工作几乎和去年12月开始启动的发掘工作同步,我们分批次从三星堆发掘现场运回了数十件样品,主要包括考古遗存、土壤、植硅体等。
应该说,每件样品的分量都很小,有的甚至只有不到1克重或1厘米左右大小,却都包含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比如我们非常欣慰地发现,祭祀坑内器物层的土壤含盐量不高。由此可以判断,由于盐分析出对文物损害的影响不大。又如通过植硅体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古蜀人祭祀时具体使用了哪些植物。
要知道,这些微观层面的精细检测,对于文物有没有形成孔洞、是否结构仍然完好等宏观情况的判断起着很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发掘现场的多团队协同合作下,文物保护应急处理和样品运送都有非常完善的措施,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度。比如我们精心准备了弹性包装的样品盒,保障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损坏。有的样品盒子里还专门放了一层浸过水的塑料泡沫,起到一定的保湿作用,就不会造成样品所处环境的剧烈变化。
(摘编自2021年3月23日《文汇报》“三星堆考古队专访”)
突围
薛培政
在一座农家小院里,我见到了老英雄李子良。他看上去就是个普通的老农,可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信息采集的人说,李子良极不平凡的经历足够写一本书。
尽管老人言谈清晰,但一听说我要采访,他一句“比起那些死难的战友,俺没有啥好显摆的”,就让我吃了闭门羹。
眼看采访就要冷场,我忙给陪同的乡村干部使眼色。在大伙儿的恳求下,老人用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从床头柜里取出个黄色布袋,将一枚枚荣誉勋章一股脑儿抖在方桌上。在场的人不由得啧啧称赞,说:“了不起,真是名副其实的老英雄!”
“俺不是英雄,廖国栋才是真正的英雄!”老人情绪激动,眼含泪花,陷入深深的回忆——
那是1942年冬天,日本鬼子调集重兵向鲁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企图“铁壁合围”一举歼灭根据地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
战斗在傍晚打响,八路军某营凭借险要的地势顽强地进行阻击。敌人利用炮火优势向我方阵地发起一阵阵炮击,阵地很快变成了一片焦土。空气中呛鼻的硝烟还未散尽,山下集结的日伪军,又蝗虫般地向山上冲。
苦战多天,坚守在前沿的某营营长报告,全营只剩下十几个人,且弹药消耗殆尽……面对敌众我寡、异常严峻的情势,军区首长和地方领导紧急磋商,决定立刻分路突围。
天渐渐昏暗下来,夜幕终于降临了。一阵刺骨的寒风迎面吹来,吹得残留的灌木叶子瑟瑟作响,我不禁全身颤抖了一下。
这时,就觉得一个宽大的巴掌拍在我后背上,回身一看,是保卫干事廖国栋。他将我拉到一旁,小声命令道:“一会儿突围开始,你跟着机关转移,我随营掩护!”
“不,我是一名战士,我要留下掩护!”我握紧了手中的“汉阳造”。
“你个犟驴子,这时候还跟我较劲儿?忘了谁带你参加八路军的?”他声音虽不高,却带着几分严厉。
“廖老师——”望着他那严肃的面孔,我又像以往见到学堂里威严的廖先生一样,含泪轻轻地叫了一声 , 将头扭向一边。
“听话,都是八路军战士了,怎么还掉眼泪?”他上前替我擦了擦眼泪,“我是共产党员,必须坚守到最后!”他又为我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神情严肃地叮嘱我:“突围时要跟紧,千万别掉队!”
“嗯!”我抬头凝望着他,一股难以名状的离别滋味,顿时涌上心头。
“不用为我担心,我好歹兄弟三人,真要有个三长两短,还有人为爹娘养老送终。”他说到这里,深情地望着我,“李大叔为打鬼子献出了生命,李大婶就你这根独苗,将来仗打完了,你要好好孝敬她老人家。”说着,他掏出一张纸条和一支钢笔,塞到我手中:“这是我家的地址,将来有机会了,替我回家看看双亲。——哦,革命成功别忘了学文化,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啊!”说完,他一把夺过我手中的枪,趁着夜色冲向阵地最前沿。
突围开始,首长铁青着脸命令营长:“我现在带着机关人员突围,你带战士们坚守阵地钳制敌人兵力。我们走后半个小时,你们也要迅速撤离!”营长郑重地举起右手,敬了个军礼:“请首长放心,我们绝不放过一个敌人!”
一阵密集的枪炮声过后,首长带领机关突围的方向渐渐平息下来。在连续进攻失利后,敌人以数倍的兵力,疯狂向阵地上逼压过来。营长带领战士们边打边退,最后被敌人紧逼到悬崖顶上。为了不当俘虏,他们纵身跳下悬崖。
老人讲到这里,已是泣不成声。过了好一阵子,他缓过情绪后道:“仗打完了,全国解放了,俺做的头件事,就是去拜望廖干事的父母。费了好大劲儿,才在深山区的廖家坳找到他的家。”
老人说着,眼泪又不由得涌了出来 , 说:“唉,直到这时,俺才晓得,廖干事哪有兄弟三人?他也是个独子,家里就剩老娘一人,他是用自己的命换来了俺的命啊!”
老人顿了顿,呷了一口茶,。道:“若是说战争年代里‘生死’是一面镜子,廖国栋就是俺身边最好的镜子。大半辈子了,俺没有忘记他嘱咐俺的话,入党后处处照着他的样子做。俺本来在部队已提为排长,可考虑再三,还是申请复员,在廖家坳安了家,一是要替廖国栋尽孝,二是要带领乡亲们战胜贫穷过上好日子。”
老人讲完这段往事,又在旱烟袋里装上烟丝,重重地吸了一口,长叹一声,说道:“相比那些年纪轻轻就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俺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
听了老人质朴的话语,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甲)
田仁者,陉城人也,田叔之少子。叔以官卒 , 田仁以壮健为卫将军舍人,数从击匈奴。卫将军进言仁,仁为郎中。卫将军尝从仁过平阳公主,主家令田仁与骑奴同席而食,田仁拔刀列断席别坐。主家皆怪而恶之,莫敢呵。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将军呼所举舍人以示赵禹。于是赵禹悉召卫将军舍人百馀人,以次问之,得田仁、任安,曰:“独此两人可耳,余无可用者。”卫将军见此两人贫,意不平。赵禹去,谓两人曰:“各自具鞍马新绛衣。”两人对曰:“家贫无用具也。”将军怒曰:“今两君家自为贫,何为出此言?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将军不得已,上籍以闻。诏问能略,相推第也。武帝使任安护北军,使田仁护边田谷于河上。其后以田仁为丞相长史。田仁上书言天下郡太守多为奸利三河尤甚臣请先刺举三河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宜先正三河以警天下奸吏是时河南、河内太守皆杜御史大夫周父兄子弟也,河东太守石丞相庆子孙也。是时石氏九人为二千石,方盛贵。田仁数上书言之。杜大夫及石氏使人谢,谓田少卿曰:“吾非敢有语言也,愿少卿无相诬污也。”仁已刺三河,三河太守皆下吏诛死。仁还奏事,武帝说,以仁为能不畏强御,拜仁为丞相司直,威振天下。
(节选自《史记·田仁传》)
(乙)
其后逢太子有兵事,丞相自将兵,使司直田仁主城门。田仁以为太子骨肉之亲,父子之间不甚欲近,去之诸陵,过。是时武帝在甘泉,使御史大夫暴胜之下责丞相“何为纵太子”,丞相对言“使田仁部守城门而开太子”。上书以闻,请捕系田仁,田仁下吏,诛死。夫知进而不知退,久乘富贵,祸积为祟。故范蠡之去越,辞不受官位,名传后世,万岁不忘,岂可及哉!后进者慎戒之。
(节选自《<田仁传>(褚少孙补〉》)
①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将军呼所举舍人以示赵禹。
②上书以闻,请捕系田仁,田仁下吏,诛死。
听段处士弹琴
方干
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
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
窗中顾兔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
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
岁月流转,一季花开一轮回。当我悠然地把目光投向远方,满眼的浓绿在不知不觉中代替了往日的斑斓,醉人的夏天便( )了……我总爱品味夏天,犹如品味一杯醇酒。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鸣,有鸟语,也有蝉唱……但你如果细心,就会发现,在这场合唱中的主角就是她——蝉。蝉作为大地怀抱中的弱小生命,她能在黑暗中( )抗争的理念,心系超越尘寰的执着,在四至十年漫长的时间凝聚飞天的能量,高歌生命,奏响一支生命中最响亮的曲子 , 一举成名天下知。
盛夏来临,蝉声也变得激越高亢起来,往往等不得这边唱罢,那边又抢着登场。你听,那一队队雄蝉敛翅高踞树梢,像交响乐团的队员各自站在舞台一角,只要有只蝉起个音,接着声音就纷纷出了笼。
夏日听蝉,能品出不同的人生( ),有人听出苦难,有人听出欢乐,有人听出悲凉,有人听出欣喜……农夫听出劳苦,士子听出鼓舞,高官听出( ),高士听出舒适散淡,文人墨客听出悠扬韵律,而失意者却听出悲怆凄苦……蝉声,犹如禅韵,它带给你如许的遐想与启迪,使你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并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顿悟。
东路梆子,原名为梆子腔,也称为章丘梆子、“山东吼”,是山东省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 ① , 它以章丘、惠民为中心,东到寿光,西至济南,北到河北省沧州,南至泰安、济宁等地。东路梆子以二板为主要的基本腔调,体现了梆子腔音乐的基本风格,采用变奏方式,衍生出了各种板式,最后形成了以板式变化为主的结构体制。它的音乐有昆腔、哭迷子、扬州乱弹、娃娃腔等曲牌唱腔。值得注意的是, ② , 其中文场主要以大胡琴、二胡、唢呐等为伴奏乐器,武场主要以皮鼓、简板、大锣、中锣、中叉、小叉、堂鼓等为伴奏乐器。东路梆子的生、旦、净、丑角色演唱时,除板式相同外,尽管在行腔、用气等方面各行有各行的唱法, ③ 。吐词时用真嗓,甩腔时则用假嗓,也可以说“吼”用假嗓。东路梆子的念白称为大白,是掺有陕西口音的山东话。韵白,用半真半假嗓的“老合少”念法。
①
②
③
现当代文学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变革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表现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正门前,立着一块石碑,两面的碑文,是巴金的两段话:“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们从它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鼓励我们,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
请阅读上述材料,以“灵魂憩息之地”为主题写一篇征文,为学校即将举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百年回眸”活动汇集材料。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