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01-19 浏览次数:66 类型:期中考试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隋朝时期有一个商人从涿郡出发前往洛阳,他会经过大运河的哪一段(    )
    A . 永济渠 B . 通济渠 C . 邘沟 D . 江南河
  • 2. (唐)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被唐太宗视为“明得失”的““镜子”的名臣是(    ) 
    A . 魏征 B . 宋璟 C . 房玄龄 D . 杜如晦
  • 3. 以下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北魏时期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兰

    邱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A . 古代绘画技术的高超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 古代姓氏的变化 D . 古代民族的交融
  • 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唐朝的安史之乱。下列关于这一事件的说法,准确的是(    )
    A . 发生在唐太宗统治时期 B . 引发了黄巢起义 C . 导致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 . 造成了唐朝灭亡
  • 5. 唐朝末年,爆发了给唐朝以致命打击的著名起义是(    )
    A . 黄巾起义 B . 玄武门之变 C . 黄巢起义 D . 安史之乱
  • 6. 宋朝某大臣,其职责是与知州共同签书以裁决兵民、户口、赋役等事,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由此可知他所任官职是(    )
    A . 通判 B . 枢密使 C . 转运使 D . 市舶使
  • 7.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帝王是通过发动政变才登上皇帝宝座的。探究历史,与“玄武门之变”“陈桥兵变”密切相关的两位皇帝分别是(    )
    A . 唐太宗、宋太祖 B . 唐玄宗、宋真宗 C . 唐太宗、宋真宗 D . 唐玄宗、宋太宗
  • 8. 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这里的分界线指的是        之间的分界线。(    )
    A . 北宋与西夏 B . 南宋与金 C . 北宋与辽 D . 南宋与辽
  • 9. 现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币,而世界上第一张纸币是北宋时期发行的(    )
    A . 五铢钱 B . 交子 C . 会子 D . 圆形方孔钱
  • 10.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写的词,描写的是南宋抗金军队的情景。最终灭掉金的少数民族是(    )
    A . 契丹族 B . 蒙古族 C . 党项族 D . 匈奴族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三、间答题(5分)
四、材料解析题(25 分)
  • 17.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这一一时期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选官有了统一的标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从而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埋头读书,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材料二   太宗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材料三

    材料四……西北行三百里, 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失矣。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夏结冰。进图先祖,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

    ——《大唐西域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什么? 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皇帝在位期间开创的盛世局面是什么?举例说明他在用人方面的“有道”之处。
    3. (3) 唐太宗时期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A地区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什么?元朝时期我国在此地设置了什么机构对其进行管理?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记录材料四中这情景的人物是谁?他出行的目的地在唐朝时期被称为什么?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我国出现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宋朝时期,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居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两浙的丝织品已跃居全国首位;制瓷出现许多名窑,后来居上的景德镇成为制瓷业中心;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泉州作为外贸港口崛起,南宋以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1. (1) 材料一中的表格信息反映了我国人口从西汉到北宋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会出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移的发展趋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