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提高了官兵文化水平
③为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
④让中国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①脱贫攻坚开始于新中国成立
②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③脱贫攻坚工作的阶段性发展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生铁产量 (单位:千吨) |
钢产量 (单位:千吨) |
煤产量 (单位:百万吨) |
||||
1871年 |
1891年 |
1871年 |
1891年 |
1871年 |
1891年 |
|
甲 |
860 |
1897 |
80 |
740 |
13.259 |
26.025 |
乙 |
1665 |
9203 |
69 |
4277 |
29.5 |
14.09 |
丙 |
1564 |
4641 |
521 |
2352 |
37.0 |
94.2 |
丁 |
6600 |
7499 |
600 |
3200 |
127 |
186 |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在中唐到南宋,是泉州的快速发展时期,留存有大量的文化遗迹,图中所示为建于宋代的姑嫂塔、摩尼教遗址、清真寺三个建筑。
1921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风雨征程,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历久弥新;艰苦奋斗,成就辉煌。
材料一
1928年红四军在朱德、陈毅指挥下,于龙源口歼灭进攻之敌千余人。此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毛泽东领导红军排除“左”倾盲动主义的干扰,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由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决议。这个决议进一步总结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摘编自《央视国际网络》
材料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的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
苏伊士运河(又译苏彝士运河)是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法国主导修建,此后英国购买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大量股票,苏伊士运河逐渐被英国控制,成为其工业和运输的大动脉。1956年7月26日,埃及纳赛尔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为国有,英国认为这是强行抢走英国财产的行为,法国也颇为恼火。与此同时,由于历史的恩怨以及领土争端,以色列一直与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存在着很深的怨恨和战争的可能性。1956年10月29日,充当英、法联军马前卒的以色列率先发动对埃及的进攻,英法联军要求埃及让出苏伊士运河区,埃及断然拒绝。1956年11月1日,美国在联合国提案要求英、法立刻停火,联合国大会通过这一提案。同年11月5日,苏联提议和美国共同出兵埃及,苏联宣布,如英、法不停火,苏联将对英实施核攻击,美国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英、法被迫在1956年 11月7日宣布停火,1956年11月22日,撒出全部军队。
——摘编自丁泓宇《英国与苏伊士运河战争研究》
清末新政开始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北新学蔚起,开启了教育近代化的历程。这一历程是在引进、走出、对抗与交融中完成的。
表现 |
|
引进 |
清末教育新政,中国人“假道于日”,学习西方。从1901年到1910年的10年间,新式教育迅速发展,我国近代教育进入系统化和制度化时期。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引进欧美教育模式,来构建自己的近代教育体制。 |
走出 |
为了学习西方,东北地方政府还经常派人出国考察。清末多派往日本考察。欧战以后,时有特派专员分驻欧美考察。据统计,东北大学的128名教职员中,留过学的有77人。这些人大量翻译、引介和使用国外著作和教育办学思想。 |
对抗 |
五四运动以后,反帝爱国思想深入民心。尤其是1925年,东北各大城市响应全国教育联合会的要求,将“民族主义”融入教育中。东北地方政府针对帝国主义殖民教育的侵略,开展了“收回教育权”运动,“抵制外人实施的同化式教育”,以实现民族教育自决和本土化。 |
交融 |
清末课程安排,既有传统的修身、读经讲经,又有代表西方先进文化的格致(包括植物学、声学、力学、化学等)、体操、图画等内容。到了民国时期,明令废止经学,各学校也翻译和引介了西方大量书籍作为教材等。中西兼备、文理并重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当时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等“五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 |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部分或全部材料,围绕“东北教育发展”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内容加以论述。(要求:明确所选信息,写出论题。论述过程要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分析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