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1-08-27 浏览次数:18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páo xiào)的江水吞噬(tūn shì)。 B .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bō)子里,(guō)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C .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sì nu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pán jū)之地。 D . 地翻好,又(bà)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shùn liu),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B . 张慌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C . 他们读到的字全都静止不动,不像他们通常在荧光屏上看到的那样,顺序移动。 D .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穿灰制服和长简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 , 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B .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C .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 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D .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囫囵吞枣地乱说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 4. 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们必须及时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错误。 B . 通过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使我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 C . 人们生活水平能否稳步提升,关键在于我们各级政府是否重视经济改革。 D .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峰顶。
  • 5.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B . 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C . 附近所有的孩子都到一处去上学,他们在校园里笑啊、喊啊,他们一起坐在课堂里上课;上完一天的课,就一块儿回家。 D .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为读者徐徐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 B .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儒家人物,齐国人。《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C .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D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二、阅读1。
  • 7. 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 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④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⑤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 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⑦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平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锅而不舍精神的人。

    1. (1) 对本文的中心论点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B .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C . 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D . 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就能有所发现、发明、创造、前进。
    2. (2) 对本文运用的最主要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理论证。 B . 对比论证。 C . 比喻论证。 D . 举例论证。
    3. (3) 对画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一句中“细微的”着重强调现象容易被忽视,偏重“熟”;“司空见惯”偏重描述现象本身的微小。 B . “最后把‘?’拉直变成‘!’”这句话的意思是:解决了疑难问题,发现了真理。 C .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一句中“这样的事”是指:石蕊试纸的发明、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三个事例。 D . “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一句中“只会”体现了“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极端重要,是一种强调,并非武断。
    4. (4) 对第⑦段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当然”二字标明整个段落的补论性质,与主体部分稍加区分。 B . 论述角度由“能力”转成“行为”,这样就转换了论述的方向。 C . 作者采用引用论述的方法,直接指出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灵感和机遇其实与努力密切相关。 D . 两个“给那些……”与前文的“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形成对应关系。
  • 8. 阅读《好的故事》,完成下面小题。

    ①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②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③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④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⑤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⑥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⑦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⑧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⑨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⑪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⑫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1. (1) 对本文的“故事”的特点理解有误的项是(    )
      A . 现实之景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现,以写实景为主,以写幻象为辅。 B . 百尾都点明“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 C . 展现作者心目中的水乡的奇幻景象,突出其美丽、幽雅、有趣的特点。 D . 现实“昏沉的夜”与水乡奇景互为映衬,各有深意,夜景暗示现实黑暗,幻象暗示遥不可及的愿景。
    2. (2) 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四段画线的句子巧用比喻,呈现梦消散的情形。 B . 作者在文中表达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调、情绪。 C . “昏沉的夜”就是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没有其它象征的意思。 D . “好的故事”象征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世界,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3. (3) 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⑤段是对记忆中的风光的描写,非梦中的奇想虚化。 B . 文中所写水中美景寄寓着鲁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C . 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充分表现了河水的静态之美。 D . 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无喧嚣纷争的、宁静闲适的水乡生活的神往。
    4. (4) 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简洁精粹。 B . 朴实直白。 C . 生动优美。 D . 意蕴深刻。
  • 9. 阅读《寒食》,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

    韩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1. (1) 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处不”是双重否定,极大地强化了否定语气,烘托出了春意浓酽、满城沉醉其间的富丽盛况。 B . “飞花”,描写落花随风飞舞之姿,一个“飞”字,明写风而暗写花,与后句“东风”和谐呼应。 C . “斜”字,明写柳而暗写风。柳与花从景上相合,一“飞”一“斜”,前后勾连,形神俱在,意境顿出。 D . “传”字既是形象的动态描绘,又意味着依照功劳次序,逐一分赐,表现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
    2. (2) 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传统习俗的一项是(    )
      A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 .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时新。
三、名篇名著。
  •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1) 纤纤擢素手,。(《迢迢牵牛星》)
    2. (2)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 (3) ,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
    4. (4) 绿树村边合,。(孟浩然《过故人庄》)
    5. (5) 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回乡偶书》)
    6. (6)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7. (7)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 11. 阅读下面的图文内容,按要求做题。

    今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联系图文内容,你认为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有哪些坏处?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条。(每条20字以内)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学校举行“红领巾心向党”六一儿童节汇演,六(5)中队将在汇演中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下面是为演出拟写的台词,请将它补写完整。要求至少使用种修辞方法,50字以内。

    同学们:

    下面请欣赏六(5)中队带来的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爱人民,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时刻准备,建立功勋,要把敌人,消灭干净,为着理想,勇敢前进,为着理想,勇敢前进,前进!为着理想,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 13. 名著阅读。下面是《鲁滨逊漂流记》部分章节的概述,请在空白处填写正确的内容。

    不料a力大无比,一下子把那b背在身上,向小船那边走去。到了船边,a把b朝里轻轻放到船沿上,又把他拖起来往里一挪,安置在他父亲身旁。然后,a立即跳出小船,把船推到水里,划着它沿岸驶去。尽管这时风已刮得很大了,可他划得比我走还快。他把他俩安全地载到那条小河里,让他们在船里等着,他自己又马上翻身回来,去取海边的另一只独木舟。我在半路遇上他,问他上哪儿去。他说:“去取那只小船。”说完又一阵风似地跑了,比谁都跑得快,甚至可以说比马都跑得快。我从陆路刚走到小河边,他就已经把另一只独木船划进河里了。他先把我渡过小河,又去帮助我们两位新来的客人下了船。

    a:

    b:

四、阅读2
  • 14.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下面小题。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问其

      故:

      ②我以日始出时人近。

      去:

      ③及其日中如探

      汤:

      ④孔子不能

      决: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 (3) 你从两个孩子及孔子身上分别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说说。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留下的书香

    ①我家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

    ②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于其中。可是后来父母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③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一一这些就是“苦书”吧。

    ④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下床了!

    ⑤母亲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受到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⑥父亲留给我们的有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 (1) 第②段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本本”叠用表示的意思,“苦书”指的是
    2. (2) 第⑤段“母亲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一句话中,“父亲的精神”指什么?
    3. (3) 联系语境说一说第④段中“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下床了!”加点词“竟然”的意思及在句子中的作用。
    4. (4) 文章第⑥段“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其中“书香”指的是什么?
五、书写。
  • 16. 请将下面一段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六、作文。
  • 17. 请从下列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

    ⑴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颗无名的小草……

    请以“  ▲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写作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如果需要,请用“XXX"代替。④有真情实感,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⑵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突显人物的精神或特点,运用恰当的细节描写,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XXX"代替: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