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一单元 /2 /2.2 红烛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红烛》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1-09-22 浏览次数:8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夯实基础题
  • 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 . 偌大(ruò)      慰藉(jiè)    黏合(niān) B . 僻静(pì)       贫瘠(jí)    悲怆(chuāng) C . 发轫(rèn)      桑梓(zǐ)    躯壳(qiào) D . 烙印(luò)      搭讪(shàn)  悠邈(miǎo)
  • 2.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这时, 远远的前方, 无数层峦迭嶂之上, 迷蒙云雾之中, 忽然出现一团红雾。 B . 天上的羽云像轻纱似的, 给微风徐徐地曳过天河, 天河中无数微粒似的星光明灭闪铄。 C . 随后就可以听到一阵喉音, 以及趿拉着木皮鞋踏在窄狭木楼梯上的踢踏声。 D . 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 也往往由于禁忌、 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 不是迅速消声匿迹, 便是孤芳自赏而已。
  • 3.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B .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C .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D .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 4. 《红烛》第一节诗人写道:“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的颜色?”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 B . 此处“红烛”这一意象与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烛”意思完全相同。 C . 一个“吐”字,逼真地摹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D . 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是如此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
  • 5. 对“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句诗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红烛自焚的困惑:自我的价值为什么一定要在自我毁灭中去实现呢? B . 这句诗体现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这个世界是充满着黑暗与丑恶的,需要红烛来驱散黑暗,需要烈火一样的热情来战胜丑恶的。 C . 在这句诗中,存在着暗示,只有燃烧成灰——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才能迎来光明。 D . 这句诗有着牢骚的意味,体现出诗人既想见到光明,却又不愿意像红烛那样燃烧自己的矛盾心理。
  •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创作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 B . 《红烛》写于1923年,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死水》是诗人的第一部诗集。 C . 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曾受教育闻一多。 D . 闻一多热心于新诗的创新与理论研究,积极倡导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都产生深远影响。
  • 7.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声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1. (1) 下列对这首诗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指的是“咱们的中国”,即“我们大家的中国”。 B .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揭示出在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不能当家做主的现实。 C .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显示中国人民蓄积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 D .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流露出一个民主战士徘徊的心境。
    2. (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总结了中国的历史,预示了中国的未来,全诗蕴藏着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 B . 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用以增强缄默的火山爆发前的气势。 C . 最后两句,化用鲁迅“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 D . 这首诗对孕育着革命的旧中国运用借喻的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的磅礴气势。
二、能力提升题
  • 8. 阅读《红烛》,完成后面的题目。
    1. (1) 在诗歌形式上,闻一多先生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2. (2)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底果子!”  在这几句诗中,诗人的心情如何?诗人为什么会流露出此种心情?试作简要分析。
    3. (3) 全诗的收束相当简洁:“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有人说这句诗是最能够体现诗人内心的“红烛精神”的,  请谈谈你的观点。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发   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1. (1) 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描写自己的发现的?这些意象说明了什么?
    2. (2) 为什么作者要一再重复“我来了”“那不是你”?
    3. (3) “噩梦”本来就够压心的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噩梦挂着悬崖”?
    4. (4)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B .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 .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 .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希望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赤胆忠心。
三、思维拔尖题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1. (1)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中“绝望”一词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2. (2) 如何理解“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3. (3) “丑恶”指什么?如何理解“造出个什么世界”?
    4. (4) 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