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六单元 /24 寓言四则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 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15 浏览次数:13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选出下面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量(jiào)    叭(lǎ)    像(diāo) B . (mù)    歌(kǎi)    伤(zhòng) C . 护(bì)    气(kài)    蹈(cǐ) D . (zhuì)    汲(gài)    引(xuán)
  • 2. 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译文:又有一个为他的担忧而担忧的人。 B .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得到一个人使唤,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 C . 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D . 奈地坏何? 译文: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
  •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他的话语攻势凌厉,没有一丝感情,有些咄咄逼人 B . 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取得如此大的突破,真是喜出望外 C . 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成为我们的榜样。 D . 因为要完成这项任务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于是他杞人忧天 , 总是皱着眉头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 4. 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B . 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C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再点明寓意。 D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
二、填空题
  •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其家穿井

    ②国人

    之于宋君

    ④因往

    屈伸呼吸

  • 6.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文段选自《》,又称《》,是代表著作,是(朝代)秦国相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 7. 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三、语言表达
  • 8. 谣言,即不实的传闻的滋生和泛滥,会导致许多人成为受害者。为此,七年级(1)班开展“我看网络谣言”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漫画解说)静怡同学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搜集到的这幅题为《网络谣言》的漫画。请仔细观察这幅漫画,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表达的观点。

    2. (2) (材料探究)阅读下面的案例,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案例一

      2020年2月5日13时许,周至县公安局四屯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有人通过抖音上传发布“村霸收费放车”视频,请公安机关核实处理。接报后,四屯派出所高度重视,快速反应,在四屯镇党委政府及县公安局网侦大队的密切配合下,通过认真调查,确认了造谣滋事者的身份信息和住址,于当日17时许,将发布不实言论的陈某某依法传唤到执法办案中心。

      案例二

      2020年2月6日,部分微信群中有一则“华宇理想国小区××号楼×单元×××户新增确诊两例新型肺炎患者”有关信息。西安航空基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着重声明,目前辖区尚无疑似及确诊的新型冠状肺炎病例,该信息为虚假信息,公安机关将依法调查处理。

    3. (3) (献计献策)如何有效地遏制网络谣言?

      ①请你提两点建议。[第(2)题材料中涉及的方法除外]

      ②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 9. 阅读《伊索寓言》中“猴子和骆驼”的故事,回答问题。

    猴子和骆驼

        在兽类的集会上,猴子起来跳舞,受到热烈欢迎,赢得了大家的称赞。骆驼嫉妒他,也想获得同样的荣誉。他站起来,试着跳舞,结果,做出许多怪相,野兽都很生气,就用棍子把他打跑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出于嫉妒去和强者竞争而招致失败的人。

    我国古代有一个成语故事与这则寓言寓意相同,请写出这个成语,并说明寓意。

四、文言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选自《吕氏春秋》,北京出版社,2006年7月版)

    【注释】①己亥:中国农历用“天干”“地支”来纪年。60 年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己亥是 其中的一年。

    1. (1) 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各划一处)

      ①得一人之使

      夫“己”与“三”相近

    2.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家穿井         ②丁氏

      ③子夏         ④己亥也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闻而传之者。

      ②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4. (4) 两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共同的道理?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 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

      ②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忧其坏

      ④其人然大喜

    2. (2) 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意思相反的成语是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 (4) 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
五、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1. (1)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如何理解句中的“笑”呢?
    2. (2) 《蚊子和狮子》中,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①战斗前:

      ②战斗后:

    3. (3) 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两则寓言的寓意。

      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②《蚊子和狮子》:

    4. (4) 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 . 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 . 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