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任务一 新闻阅读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同步试...

更新时间:2021-07-15 浏览次数:1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shì)    国(shāng)  倒(diān)   惨绝人(huán) B . (lù)     抵(lài)     改(cuàn)  威尔(shùn) C . 语(yì)     警(tì)      形(dùn)   振聋发(guì) D . 记(míng)  怀(miǎn)   磅( bó)   公祭(dǐng)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劫难,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B . 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的,则是茶堂倌振聋发聩的吆喝。 C . 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沧海桑田之慨。 D . 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的根本精神。
  •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藉   悠久   矢志   颠倒黑白 B . 典章   忘图   野蛮   沧海桑田 C . 扭曲   右翼   顽固   百般抵赖 D . 催残   初衷   隆重   时代变迁
  •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引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 B .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身体和精力还很健壮。 C .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把禁烧工作落实到田间地头。 D . 在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九龙小学开展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 5.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当然,国家公祭鼎并非是对文物楚大鼎的简单仿制,更多的是“借其神韵”。                   

    ①国家公祭鼎正面则铸有160字的铭文,用魏碑简体字。

    ②“国家公祭鼎”高165厘米,鼎上外口径126.6厘米,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 2014年12月13日。

    ③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表达了对遇难同胞痛悼、祭奠之意。

    ④楚大鼎是同时期出土的圆鼎中最大的,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达400公斤。

    ⑤此外,楚大鼎上共有16字铭文。

    A . ②①④⑤③ B . ④②⑤①③ C . ④②③①⑤ D . ②①③⑤④
二、填空题
  • 6. 文学常识填空。

    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的范畴。新闻评论一般具有、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 7.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到横线上。
    1. (1) 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强 顽固)
    2. (2) 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辱没人类的良知。(企图 妄图)
    3. (3) 中国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一以贯之 一如既往)
  • 8. 填空。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新闻体裁),作者分析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列举世界各地对这段历史的记忆,痛斥了,表达了的强烈愿望。

三、语言表达
  • 9. 写作训练

        本文针对2017年12月13日举行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这一重大事件,联系相关历史背景和现实,发表评论,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请你针对社会或学校发生的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评论。

  • 10. 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某校组织了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见链接),发出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学习书法。

        【链接】

        新闻摘录:近日,各地纷纷出台文件,规定本地七至九年级学校,在语文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学期安排不低于10课时的书法课。

        调查数据:各学校书法教师中,书法专业教师占15%,语文教师兼任占56%,美术教师兼任占29%。

        学者感言:写字时,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让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书者留言:

        ◇柔软的毛笔,可以写出有力的线条:一个个不同的汉字,都有优美的结体;写字还是自己心情的记录,真是太有趣了!

        ◇练字需要凝神静气,汉字书写中的姿势、笔顺、运气等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从链接材料中,再提炼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

    ①学校开设书法课,为培养学生热爱书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 11.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京被侵华日军攻破后,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的拉贝与多位国际友人奔走,组建南京国际安全区,为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避难所,拯救了大批中国人生命。拉贝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成为揭露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也是近年来中德两国历史题材歌剧、电影,书籍的重要灵感来源和史实依据。

    (节选自2020年1月7日新华网)

    1. (1) 上面的新闻能作为课文的论证材料吗?请说出你的见解。
    2. (2) 1950年1月5日,拉贝先生去世。如果你有幸能在他的墓前悼念,请你为他写一段悼词。(35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
  • 12. 课内阅读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节选)

        ①“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②《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年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 ,不可能被忘却。

        ……

        ③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1. (1) 填空。

          第一段在达方式上有相结合,同时有记叙顺序的。开篇引用铭文在结构上,便于引出下文;内容上,一方面点明,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增添

    2. (2) 第二段中“历史,不可能被忘却!”一句中的逗号可否删去?为什么?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 (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4. (4) 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说明了什么?
    5. (5)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 这篇新闻评论主要述说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历史背景。 B . 文章针对国家公祭日有感而发,论述的过程中饱含着爱国情感。 C . 文章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强调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D . 文章写南京的变化,突出和平的珍贵,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热爱和追求。
  • 13. 类文阅读

    莒南村民讲述渊子崖保卫战:

    “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本报通讯员 徐德理 陈德溪

        ①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莒南县渊子崖村村民林祥松感慨,这个纪念日太有意义了,要让子孙后代都铭记这段历史。

        ②“我们得吸取教训,要团结起来,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说到这儿,67岁的林祥松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渊子崖村的抗日保卫战。渊子崖村,被称为“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保卫战被称为“村自卫战的典范”。

        ③林祥松说,1938年,渊子崖村为了避免兵匪的骚扰、掠夺,在村子四周建起了4米高的城墙和炮楼。1941年12月的一个早晨,到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的1 000多名日军,包围了渊子崖村。“一看鬼子围过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拿起土枪、土炮,在炮楼上对着鬼子打。”林祥松说,鬼子就用小钢炮炮轰城墙、城门,最终将村子西北部的城墙炸了一个半人高的洞,“一看破了洞,就有五六个人拿土枪过去封堵,离洞最近的林九兰,从家里拿来了铡草用的铡刀,蹲在洞的旁边,钻进来一个铡一个,一共砍死了7个鬼子。后来,鬼子就调整了小钢炮的方向,往天上射,炮弹刚好落在城墙里边,林九兰就这样牺牲了。”

        ④在老辈们的述说里,林祥松印象深刻的还有林庆一、林庆海两兄弟。“鬼子进村之后,就到处放火。躲在柴火垛里的两兄弟,一下子被鬼子点了,两人蹿出来之后,和四五个鬼子赤手肉搏,最后,两个人每人抱了一个鬼子,跳进火堆里,与敌人同归于尽。”

        ⑤依靠“以死的精神来抵抗”,渊子崖村等来了八路军的援军。战斗从清晨一直到傍晚,渊子崖村民和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12人,同时也有140多名村民和40多名八路军、武工队战士牺牲。

        ⑥“虽然参加这场战斗的村民都一个一个离世了,但这段历史,我还要不断地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林祥松说。

    1. (1)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2) 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文章第③—⑤段的内容。
    3. (3) 林祥松还要不断地把这段历史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的目的是什么?
    4. (4) 自国家公祭网开通以来,海内外网友纷纷参与在线公祭并留言。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在“缅怀留言”一栏里留下自己的话。
  • 1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举行“清明祭”

          新华社南京4月4日电(记者 蒋芳)“亲爱的父亲,我们兄弟俩来看您啦!您安息吧!”83岁的马庭禄、81岁的马庭宝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一边鞠躬一边向父亲告慰。4日上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50余人在这里举行清明祭扫仪式。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小提琴演奏着悠扬的乐曲《辛德勒的名单》,琴声哀婉忧伤,静静流淌,葛道荣、濮业良、刘民生、佘子清、王秀英、常志强、阮定东、岑洪桂、马庭禄、马庭宝、陈德寿等11位幸存者陆续到达,依次在“哭墙”前焚起香烛、献上花圈,还有人制作了小小的白花,贴在亲人的名字旁……9时祭扫仪式开始,人们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向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

          90岁高龄的幸存者葛道荣在儿子的搀扶下找到了“哭墙”上亲人的名字,一遍遍摩挲着,长时间凝视着,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天。1937年日本人打进南京,葛道荣家中男丁几乎被杀光,年仅10岁的他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

          位于纪念馆南面的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经历五次增刻后,目前“哭墙”上共刻有10615个遇难者姓名。截至目前,在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马庭禄和马庭宝是一对亲兄弟,对于他们来说,家一半在身边,一半就刻在了“哭墙”上。他们的父亲马玉良、姑父杨守林、舅舅温志学都在安全区被日本兵抓走,拉到下关江边用机枪屠杀后浇上汽油毁尸灭迹了。“亲人们没有留下尸骨,这里就成了我和哥哥唯一能祭祖的地方。这段历史,我会一遍遍地讲给下一代听。”

          已多次参加“清明祭”的日本友人松冈环在仪式后与几位老人拥抱、告别。“我理解清明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这些年我采访了三百多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二百多名日本老兵,把他们的证言写成文章、拍成纪录片陆续出版和上映,就是希望日本政府能端正历史观,早日作出真诚的道歉。”

          清明节期间,纪念馆接待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不少游客涌到了“哭墙”边,自发地献上菊花寄托哀思。当日,南京商业学校学生胡敏仪把一支菊花轻轻地放到墙根下,她曾报名参加了春节慰问幸存者的活动,今天又特意赶来悼念。“这是南京的伤痛,也是民族的记忆,我们这一代不会遗忘。”

    1. (1) 说说第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2. (2) 本文主体部分依次讲了哪些内容?
    3. (3) 请分别找出能体现这则消息特点的句子。
    4. (4) 标题中为什么不把参与“清明祭”的其他人员都写进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