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6 /6.1 芣苢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28 浏览次数:149 类型:同步测试
一、  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国风·周南·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B . 《致云雀》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好理想和艺术追求。 C .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流寓夔州时的作品。 D .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东晋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都是他的代表作。
  • 2. 下列各项中,画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其闻道也固先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B . 吾尝终日思矣                       惑不从师 C . 采采芣苢,薄采之                自本是京城女 D . 而耻学师                              学
  • 3. 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①薄言采(助词,无实义)

    ②薄言之(选取)

    有诸孙替老人(依靠,依赖)

    ④急炊大饼饥乏(赔偿)

    ⑤多村酤劳苦辛(求取)

    ⑥赋诗汝足精神(爱怜)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 ①③④ D . ②⑤⑥
  • 4. 下列对《芣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B .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从一棵一棵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谓一路辛苦,反映出当时的劳动者身负沉重的压迫。 C . 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D . 《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律等方面,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卫星激光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保密性好,是建设空间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替代的手段,也是当前国际信息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 B . 德国各方尽管对中国投资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但许多中国对德投资成功的案例,不仅扭转了德国企业原来的亏损状况,更赢得了德方的信任。 C . 临床试验的内涵很广,包括预防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而药物临床试验就是一种评价某种药物的疗效或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的科学研究。 D . 大数据运用有助于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应该进一步扩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的应用研究,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
  •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经》是诗,不是经,这在今天是很明确的。但________。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________,另一方面则用于________,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________,________。

    ①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拿来做教化的工具

    ②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③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被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④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有些人看到国君或官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诗献给他们

    ⑤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被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

    A . ①⑤③④② B . ③⑤④②① C . ②④①③⑤ D . ①③⑤②④
  • 7.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绝不是_______________,关门自大,遗世独立,而是为了求得将自己民族投入世界各民族之林,_______________,能够与世界各民族_______________,得一平等自由之地位。

    A .   特立独行       激浊扬清       并行不悖 B . 特立独行       激浊扬清       并驾齐驱 C . 抱残守缺       革故鼎新       并驾齐驱 D . 抱残守缺       革故鼎新       并行不悖
  • 8. 下列诗句中,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   欲收/新麦/继陈谷 B . 三夜/阴霪/败场圃 C . 多博/村酤/劳苦/辛 D . 闭廪/归来/真了事
二、  古诗词鉴赏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文氏外孙 入村收麦

    [北宋]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 村酤 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释】①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表兄文同之孙。②博:求取。③酤:酒。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诗歌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对仗工整,率真自然,饶有趣味。 B . 全诗不详细描绘劳动场面,而是从诸孙入村写起,一个“赖”字饱含深情。 C . 第三联所呈现的充满乡村气息的饮食,正面展现出了麦收劳动场面的热烈。 D . 结尾写了收麦结束后的轻松,“赋诗”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
    2. (2) 请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答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 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 . 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 . 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2. (2)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 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 (1)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2. (2)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3. (3) 前人说此诗,“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释】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 . 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 .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 . 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 (2)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1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豉余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空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注释】①本诗选自《诗经•卫风》,作者应为一位客居卫国的宋国人。②刀:通“舠”,指小船。③崇朝:终朝,来回不过一个早晨。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动人的思乡之歌,作者伫立在河边,眺望家乡,唱出这首诗以抒发胸中的哀怨。 B . 第一章中“一苇杭之”是说用一片芦苇就可以渡过黄河了,形象地表露出作者对故乡的无比思念之情。 C . 第二章中“曾不容刀”是说黄河那么狭窄,连一只小船都容不下。这是违背生活常识的,作者以此表现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 . 全诗只有两章,却使用了比喻、重章叠句等多种手法。诗歌通过反复问答,倾诉了作者家乡易达却思归不得的苦闷之情。
    2. (2) 有人说本诗的最大艺术特色是“夸张”修辞的运用,请作具体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