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序号 |
h(厘米) |
F1(牛) |
F2(牛) |
1 |
1.0 |
7.7 |
10.3 |
2 |
2.0 |
7.4 |
10.6 |
3 |
3.0 |
7.1 |
10.9 |
4 |
4.0 |
6.8 |
11.2 |
5 |
5.0 |
6.5 |
11.5 |
6 |
6.0 |
6.5 |
11.5 |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的数据中F1、F2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圆柱体在浸入水的过程中,F1, F2 ;
②表中实验序号的数据表明, 圆柱体在相应的位置已全部浸没在水中;
③表中两组数据间F1变化量的大小为ΔF1 , 相应的F2变化量的大小为ΔF2 ,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圆柱体在水中缓慢下降的过程中,ΔF1与ΔF2的关系是。当圆柱体处于实验序号6的位置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牛。
表一 液体A(ρA=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
h(厘米) |
F(牛) |
△F(牛) |
1 |
3 |
8.5 |
1.5 |
2 |
6 |
7 |
3 |
3 |
9 |
5.5 |
4.5 |
4 |
12 |
5 |
5 |
表二液体B (ρB=1.0×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
h(厘米) |
F(牛) |
△F(牛) |
5 |
3 |
8.5 |
1.2 |
6 |
6 |
7.6 |
2.4 |
7 |
9 |
6.4 |
3.6 |
8 |
12 |
6 |
4 |
①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
②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
③根据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④本实验中,圆柱体的重力为牛,高度为厘米。
表一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h/cm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F/N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表二
实验序号 |
9 |
10 |
h/cm |
18 |
20 |
F/N |
/ |
/ |
F(N) | / | / |
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实验序号 |
物块的密度 (千克/米3) | 物块的体积V(×10-4米3) |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帕) | 台秤的示数F(牛) |
1 | 0.4×103 | 3.0 | 2600 | 4.6 |
2 | 0.4×103 | 4.0 | 2800 | 5.0 |
3 | 0.6×103 | 1.0 | 2300 | 4.0 |
4 | 0.6×103 | 2.0 | 2600 | 4.6 |
5 | 0.6×103 | 3.0 | 2900 | 5.2 |
6 | 0.6×103 | 4.5 | 3000 | 5.4 |
7 | 0.8×103 | 2.0 | 2800 | 5.0 |
8 | 0.8×103 | 3.0 | 3000 | 5.4 |
9 | 0.8×103 | 5.0 | 3000 | 5.4 |
10 | 0.8×103 | 5.5 | 3000 | 5.4 |
为了进一步探究,他们还换用了液体B重复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液体A、B密度分别为 、 , )
表一:将金属块浸入液体A中
实验序号 |
浸入的深度h(厘米) |
浸入的体积V(厘米3) |
浮力F(牛) |
1 |
2.0 |
12 |
0.12 |
2 |
6.0 |
36 |
0.36 |
3 |
10.0 |
60 |
0.60 |
4 |
15.0 |
60 |
0.60 |
表二:将金属块浸入液体B中
实验序号 |
浸入的深度h(厘米) |
浸入的体积V(厘米3) |
浮力F(牛) |
5 |
2.0 |
12 |
0.10 |
6 |
6.0 |
36 |
0.30 |
7 |
10.0 |
60 |
0.50 |
8 |
15.0 |
(a)小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的F和V、h的数据后,得出初步结论:同一物体浸入同一液体中,F与V成正比,而且F与h成正比;小徐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认为小汇的结论存在问题,请写出小徐观点的依据;
(b)请补全实验序号8中的数据;、;
(c)他们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同一物体浸入不同液体中:;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h(米) | 0.10 | 0.20 | 0.30 | 0.40 | 0.50 |
F(牛) | 6.8 | 5.6 | 4.4 | 3.2 | 2.6 |
(牛) | 1.2 | 2.4 | 3.6 | 4.8 | 5.4 |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数据中F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圆柱体在浸入水的过程中,。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数据中 水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圆柱体在浸入水的过程中,。
③实验中圆柱体重力为牛,高度为米。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 千克/米 ) | 0.2 | 0.6 | 0.8 | 1.0 | 1.2 |
(帕) | 98 | 294 | 392 | 490 | 490 |
(帕) | 98 | 294 | 392 | 490 | 588 |
试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
ρ物(×103千克/米3) |
V物(×10-6米3) |
ρ液(×103千克/米3) |
V露(×10-6米3) |
1 |
0.4 |
10 |
1.0 |
6 |
2 |
0.4 |
15 |
1.0 |
9 |
3 |
0.4 |
20 |
1.0 |
12 |
4 |
0.6 |
15 |
0.9 |
5 |
5 |
0.6 |
15 |
1.2 |
7.5 |
6 |
0.8 |
15 |
1.0 |
3 |
7 |
0.8 |
15 |
1.5 |
7 |
8 |
0.8 |
24 |
1.2 |
|
表一(ρ水=1.0×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ρ球(×103千克/米3) | 0.3 | 0.6 | 0.8 | 1.0 | 1.2 |
V浸(×10﹣3米3) | 0.30 | 0.60 | 0.80 | 1.00 | 1.00 |
①分析比较表一中实验序号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浸入水中体积相同的小球,当ρ球与ρ水的大小满足关系时,V浸与ρ球无关。
②分析比较表一中实验序号1﹣3中V浸与ρ球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浸入水中的小球,当时,。
③小红选取了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若干小球放入酒精中(酒精深度大于小球直径)重复小明的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实验序号10中的数据为。
表二(ρ酒=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 6 | 7 | 8 | 9 | 10 |
ρ球(×103千克/米3) | 0.1 | 0.3 | 0.5 | 0.7 | 0.9 |
V浸(×10﹣3米3) | 0.25 | 0.75 | 1.25 | 1.75 | ▲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实验现象 |
|
|
|
|
|
|
物块重力 G(牛) | 2.0 | 4.0 | 4.0 | 4.0 | 8.0 | 8.0 |
物块体积 V(米3) | 1×10﹣4 | 1×10﹣4 | 2×10﹣4 | 3×10﹣4 | 4×10﹣4 | 5×10﹣4 |
△F水(牛) | 1.0 | 1.0 | 2.0 | 3.0 | 3.5 | 3.5 |
△F容(牛) | 2.0 | 4.0 | 4.0 | 4.0 | 7.5 | 6.5 |
①分析实验序号1﹣4数据中△F容与物块重力G的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将物块浸没在装有水的容器中,。
②分析实验序号2~4数据中△F水与物块体积V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将物块浸没在装有水的容器中,。
③小红认为:物块浸没在装有水的容器中,若水溢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会变小。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及现象,你认为小红的观点是否正确,请写出理由。
④若将重为6牛、体积为5×10﹣4米3的物块浸没在上述装有水的容器中静止后,则△F水为牛,△F容为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