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 He | ||||||
① | N | ② | Ne | ||||
③ | Ar |
A | 科学家与科学成就 | 奥斯特——发现电子 |
B |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
C | 植物营养缺乏症与缺少的无机盐 | 叶色发黄——缺钾 |
D | 物质与微粒构成 | 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
实验序号 |
磁场方向 |
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 |
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
① |
向下 |
向右 |
向左 |
② |
向上 |
向右 |
向右 |
③ |
向下 |
向左 |
向右. |
④ |
向上 |
向左 |
向左 |
在上述四次实验中,比较①②或③④两次实验,可以得到结论是。
[查阅资料]
⒈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
⒉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与下图另两个实验的原理相同,即通过物质和氧气反应生成固体使密闭容器内气压(选填“增大”或“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测出氧气的含量。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明显偏小。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实验装置?
[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乙同学:可能是烧杯中的水倒流结束后,导管内有部分水滞留。
[交流与讨论]打开弹簧夹的时机很重要,才可打开弹簧夹。
[探究与反思]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将铜粉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说明甲同学的猜想是合理的。
大家采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图3)进行实验,图3装置与图2相比,优点有:。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2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方案四:取3株大小、来源相同、具有等量叶片的该植物嫩枝,按图四所示方法处理。
①甲同学认为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试管中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他的猜想合理吗?(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
②请你再提出一条造成实验数据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的原因 。
资料1.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变化的关系如图3。
资料2.当输液管内有药水时,LED灯发出的光将会被聚焦到光敏电阻上,如图2;当输液管内无药水时,LED灯发出的光仅有很少一部分照射到光敏电阻上。
资料3.图2中U2=3伏,电磁铁线圈的阻值为80欧。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30亳安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