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动物的行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第4节 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基础巩固)

更新时间:2021-07-28 浏览次数:7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探究题
  • 31. 在进行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组别

    号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组

    1号鼠

    69

    43

    12

    25

    18

    2号鼠

    87

    49

    58

    46

    40

    3号鼠

    53

    39

    15

    32

    14

    对照组

    4号鼠

    92

    32

    38

    13

    19

    5号鼠

    60

    41

    37

    66

    33

    6号鼠

    63

    19

    13

    30

    13

    ⑴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 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⑵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

    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正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

    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并记录其到达终点B的时间;

    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

    ⑶结论1:小白鼠学习能力;

    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

  • 32. 在进行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组别

    号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组

    1号鼠

    69

    43

    12

    25

    18

    2号鼠

    87

    49

    58

    46

    40

    3号鼠

    53

    39

    15

    32

    14

    对照组

    4号鼠

    92

    32

    38

    13

    19

    5号鼠

    60

    41

    37

    66

    33

    6号鼠

    63

    19

    13

    30

    13

    ⑴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 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⑵探究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

    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正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

    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并记录其到达终点B的时间;

    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

    ⑶结论1:小白鼠学习能力;

    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

  • 33.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章鱼(软体动物)放到大鱼缸里,中间放一块玻璃板,将鱼缸隔成两部分,其高度低于玻璃缸的高度,使章鱼能从玻璃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将食物放入远离章鱼的那一端,当它看见食物时,只是扑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撞,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食。多次碰撞之后,才能学会绕道。而猴子只要碰撞一次就学会了绕道捕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上述实验中,章鱼、猴子越过障碍物而获得食物,都属于行为。这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
    2. (2) 上述实验证明,章鱼等(填“低等”或“高等”)动物也可以形成行为;动物越高等,行为越复杂。
四、解答题
  • 34. 将下列现象与所属行为用线连起来。

    A.黄鼠狼偷鸡                        a.防御行为

    B.大雁的迁飞                        b.攻击行为

    C.蜜蜂总是群集在一起                c.社群行为

    D.两只雄狮在搏斗                    d.迁徙行为

    E.野兔时刻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      e.觅食行为

    F.雄蛙鼓起鸣囊                      f.繁殖行为

  • 35. 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
    1. (1) 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因素的影响。
    2. (2) 根据螳螂的习性,你认为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