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 |
商办 |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
第一时期 1892~1894 |
53 |
4687 |
9.6% |
第二时期 1895~1913 |
463 |
90810 |
41% |
行业 |
矿冶业 |
机器业 |
纺织业 |
食品工业 |
其他工业 |
数量(家) |
72 |
? |
193 |
100 |
1949~1952年 |
1953~1957年 |
1963~1965年 |
|
工业 |
36% |
19.2% |
7.9% |
农业 |
14% |
4.5% |
11.1% |
出现上表中所述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
材料一: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 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
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 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 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乌青镇(乌镇)地处江南水乡,南北各与钱塘江和太湖相通,又与京杭大运河相贯连,“四方宾客及商贾,凡有事于浙者,率取径道,舳(zhu)舻(lu)相望”。明成化弘治年间,乌镇“宛然府城气象”,镇上汇集了各地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而本镇“男子皆务耕桑,服商贾。”“里人贾鬻他方,往楚豫间贸易,四时往来不绝”。康熙年间的《乌青文献》说,若乌镇一区,市井数盈于万户,财赋所出甲于一郡。乌镇四乡生产的湖丝,号称辑里丝,远销国内外。每当新丝上市时,各处大郡商客投行收买,十分繁忙。清乾隆朝乌 镇“升平既久,户口日繁,十里之内,居民相接,烟火万家”,成为江南市镇中人口最多的大市镇之一。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材料一 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
织工赔偿。第十六条: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任何 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单个资本的积聚已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伴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化,企业规模分散、盲目竞争问题十分突出,大公司开始追求规模效益,以适应过度竞争产品的价格战和成本战。 因此以扩大企业规模为直接目的的横向兼并(即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兼并)成为第一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兼并浪潮的重要结果,是家族企业开始向现代股份公司演变,各种全美国字头的公司纷纷兴起,造就出了像美国钢铁公司、全美烟草公司、美国糖业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这样的现代大型股份公司。大公司的出现使美国工业具备了现代工业结构,完成了工业集中化过程。
——摘编自李肃、周放生等《美国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