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地理(2019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的历史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1-08-04 浏览次数:1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一下·扬州期末)     2020年10月,英国古生物学家在蒙古戈壁沙漠中发现一组保存完好的新品种恐龙化石。该恐龙是杂食性动物,生活在6800万年前。下图为其复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推断该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 . 古生代志留纪 B . 中生代侏罗纪 C . 中生代二叠纪 D . 新生代第四纪
    2. (2) 关于该地质年代发生的地质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A . 被子植物繁荣 B . 95%的生物灭绝 C . 金属矿产成矿 D . 盘古大陆形成
  • 2. (2021高一下·菏泽月考)   下图中甲乙两地岩层含有化石且有对应关系,读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属于中生代地层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下列关于生物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
      A . 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 . 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 . 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 D . 脊椎动物-哺乳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
  • 3. (2021高一下·黑龙江月考) 位于我国松辽盆地的钻井“地壳一号”目前钻探到7018米,其钻机塔身自下而上涂满代表不同地层的标准色。下表为地层对应标准色图。完成下面小题。

    新生代

    中生代

    第四纪

    第三纪

    白垩纪

    侏罗纪

    三叠纪

    标准色

    黄白

    绿

    1. (1) “地壳一号”钻探到7000多米的意义包括(   )①研究土壤构成②研究软流层特征

      ③勘探地下资源④研究地球冷热干湿变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2. (2) 代表恐龙灭绝年代的地层标准色为(   )
      A . B . C . 绿 D .
  • 4. (2021高一上·文山期末)     2018年1月15日,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乌鸦大小、像鸟一样的恐龙化石,它有色彩艳丽的羽毛,生活在1.61亿年前的中国东北,科研人员将它命名为“彩虹”。图1为彩虹恐龙化石,图2为彩虹恐龙想象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彩虹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及生物发展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 . 中生代裸子植物 B . 中生代哺乳动物 C . 古生代蕨类植物 D . 新生代爬行动物
    2. (2) 彩虹恐龙生活的时期(   )
      A . 海洋面积空前扩大 B . 形成丰富非金属矿产   C . 我国大陆环境形成 D . 无脊椎动物全部灭绝
  • 5. (2021高一下·诸暨期末)     在内蒙古某矿区,工人们发现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迹,经仔细辨认,能看到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完成下面小题。
    1. (1) 根据材料推测,该地层极有可能形成于(   )
      A . 古生代之前 B . 古生代早期 C . 中生代早期 D . 新生代晚期
    2. (2) 当时,这些裸子植物生长地的土壤(   )
      A . 有机质主要来自枯枝落叶 B . 其土层普遍较薄 C . 其质地较细,粉砂黏粒多 D . 微生物活动微弱
  • 6. (2021高一下·浙江期中) 在英国的东南部海岸,白垩土悬崖十分常见(如左图所示),白垩是一种白色疏松的土状石灰岩,颗粒均匀、细小又柔软,用手就能搓碎。在海岸带悬崖下的沙滩上常能找到菊石(如右图所示),菊石是划分和对比地层最有效的标准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1. (1) 白垩土的形成(   )
      A . 化学沉积—地壳抬升 B . 地壳抬升—海浪侵蚀 C . 海浪沉积—地壳抬升 D . 海浪侵蚀—垂直崩塌
    2. (2) 菊石亚纲动物是已灭绝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存于中奥陶世至晚白垩世,由此推断其可能的灭绝时期是(   )
      A . 古生代末期 B . 中生代末期 C . 新生代末期 D . 寒武纪
  • 7. (2021高一上·济宁期末)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早大约3500万年。读最早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及复原图和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1. (1) 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毛发、食虫、擅攀爬等特点。由此推测其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
      A . 浩瀚的海洋 B . 茂密的丛林 C . 干旱的沙漠 D . 寒冷的冰原
    2. (2) 我国科学家用发现化石的地区和地层对该古生物进行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 )
      A . 辽宁新生兽 B . 东北白垩兽 C . 中华侏罗兽 D . 亚洲三叠兽
  • 8. (2021高一上·农安期末)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  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 下列小 题。
    1. (1) 从原核细胞生物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段是( )
      A . 冥古宙 B . 太古宙 C . 元古宙 D . 古生代
    2. (2) 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
      A . 元古代 B . 太古代 C . 古生代寒武纪 D . 中生代侏罗纪
    3. (3) 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 . 古生代末期 B . 中生代末期 C . 太古代末期 D . 新生代末期
  • 9. (2021高一上·通化期末) 读图表,回答回答下列小题。

    1. (1) 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 .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 . 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宙 D . 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2. (2)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 .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 . 三叶虫→鱼类→恐龙 C . 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 .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3. (3) 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

         到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地点是(   )

      A . A点 B . B点 C . C点 D . D点  
    4. (4) 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A . 海洋 B . 盆地 C . 平原 D . 大陆断层  
  • 10. (2021高一上·嘉兴期末) 下图为科学家统计的地质显生宙期间海生动物种类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据图判断,地质年代②代表的是(   )
      A . 古生代 B . 中生代 C . 新生代 D . 近现代
    2. (2) 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   )
      A . ①早期 B . ①末期 C . ②末期 D . ③末期
  • 11. (2021高一上·苏州期末) 某野外勘探队在内蒙古乌海市一大型煤场的页岩中发现了大量蕨类植物化石(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推测该地蕨类植物繁盛时,其地理环境可能是(   )
      A . 冷干的沙漠地区 B . 湿热的森林地区 C . 温暖的浅海地区 D . 干旱的大陆地区
    2. (2) 下列地理事件,与蕨类植物繁盛时期相吻合的是(   )
      A . 蓝藻等原核生物大爆发 B . 出现两栖类动物甚至爬行动物 C . 海洋中三叶虫、鹦鹉螺等生物繁盛 D . 联合古陆的最终形成
二、综合题
  • 12. (2021高一上·文山期末) 能源消费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是能源利用的必然趋势。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质时期陆地上生长的茂密植被,是煤炭生成最主要的物质来源。堆积的原始植物遗体,由于地壳运动,被埋入地下,然后经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黑色可燃沉积岩就是煤炭。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兆焦/米2·年)。

    材料三  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站设计与建设需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安装和运输条件等因素。

    1. (1) 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地球上两次重要成煤时期是
    2. (2) 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地形区,该地区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 13. (2020高一上·温岭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甘肃省和政县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和政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秦岭山系西延形成的石质高山区,北部为黄土高原特征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县地貌呈现出山丘起伏、沟壑纵横、山多川少的自然景观。

    材料二: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

    浙江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利用2020年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内容。

    1. (1) 考察名称: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 (2) 考察工具准备:
    3. (3) 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化石,可推测其最老的岩层最迟形成于显生宙的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环境,气候特点是

    4. (4) 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环境向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 14. (2020高一上·深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知识上的准备工作。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下图)。

    1. (1) 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 (2) 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岩,判断理由是;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代。
    3. (3) 描述B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从早期到晚期生物的演变。
    4. (4) 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海洋/陆地)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环境(海洋/陆地),分析发生这种环境变化的可能的原因。
    5. (5) 由图可知,青藏高原地壳经历了(抬升/下降/水平)运动,判断依据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