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三章神经调节、动物行为、体温调节

更新时间:2021-08-17 浏览次数:9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4八上·义乌月考) 如图是正常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平衡 B . 从时间t1到时间t2 , 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差距加大造成的 C . 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中枢作用的结果 D . 时间t3以后,由于环境温度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 2. (2023·鄞州模拟) 甲、乙、丙和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量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Ⅰ是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B . 乙图中,若a处是茎的向光侧,则b处一定是茎的背光侧 C . 丙图中,曲线表示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户外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 D . 丁图中,饭后1﹣2小时内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升高
  • 3. (2020八上·拱墅月考) 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体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为③→②→① B .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 C . 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D .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 4. (2021八下·柯桥开学考) 图片有助于知识的记忆。某同学记录的有关科学知识与图片对应正确的是(   )
    A . 单侧光导致生长激素分布不均 B . 头发带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 . 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沉浮 D . 神经冲动传导方向:①→②→③→④→⑤
  • 5. (2020八上·萧山竞赛) 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
    A . B . C . D .
  • 6. (2022八下·苍南竞赛) 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反射弧就能产生反射 B . 感觉有异物向自己飞来,人会眨眼,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D→C→E→B→A C . 针刺手时,手感觉到疼痛后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A→B→G→H→F→E→C→D D . 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G结构受损
  • 7. 骆驼在沙漠中时,白天体温能升高到41 ℃,晚上能将体温降至34 ℃。研究发现,白天升高体温能减少水分流失,而且前一晚体温降得较多时,更可以忍受隔天白天的酷热。下列理由中,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①白天升高体温可增加出汗量

    ②白天的体温高,能减少身体内用于散热的水分量

    ③夜晚体温低时,骆驼能吸收空气中水分

    ④夜晚体温愈低,第二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将体温升到骆驼白天可到达的温度

    ⑤骆驼身上的毛能阻隔外界的热,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冬泳是集冷水鱼、空气浴与日光浴于一体的“三浴”。一般情况下,游泳爱好者在冬泳过程中(     )
    A . 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 B . 产热量始终小于散热量 C . 通过激素调节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 . 通过神经调节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
  • 9. 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外界温度由40℃降到37℃的过程中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有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B .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 . 冬季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说明人体冬天散热量小于夏天 D . 寒冷时,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是人体产热量多于散热量。
  • 10. (2019八下·慈溪期末)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一中[②]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导管进入毛细血管,输送到身体各处 B . 图二表示神经系统由[①]脑、[②]脊髓及[③]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C . 图三表示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①→②→③→④→⑤ D . 图四中A图与B图相比,外界气温高,皮肤内毛细血管扩张
  • 11. 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入侵其领地的其他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了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观察并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表:

    模型特征

    攻击频率

    腹部银色

    腹部红色

    腹部有红色条纹

    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A . 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 B . 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C . 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 D . 腹部为红色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 12. (2019八上·天台月考) 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侵入其领地的其他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了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并观察和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模型特征

        攻击频率

    腹部银色

           低

        腹部红色

           高

      腹部有红色条纹

           高

    A . 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 B . 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C . 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 D . 腹部有红色的模型更容易诱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 13. 兔的心脏受A和B两种神经支配,某学者为了研究这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A神经和B神经后的心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则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

     实验处理

    正常时

    仅阻断A神经 仅阻断B神经

    心率(次/分钟)

       90

        180 

        70

    A . A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对心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B . A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 C . A、B两种神经的作用都是减缓心率 D . A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 14. (2019八上·天台月考) 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是  (    )


    A . 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B . 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视觉中枢 C . 视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D .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 15. (2019八上·天台月考) 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思考迅速松开.下面关于该缩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 . 是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 . 是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D . 是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 16. 下列各项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


    A . 黑猩猩通过堆叠箱子摘下悬挂在高处的香蕉 B . 狼将捡到的婴儿哺育成“狼孩” C . 蜘蛛结网捕捉昆虫 D . 鸟类的筑巢、孵卵和育雏
  • 17. 下列各组动物的行为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 . 狗看见陌生人狂叫,蜻蜓点水 B . 鸡绕道取食,幼袋鼠出生后就爬进母袋鼠的育儿袋内 C . 乌贼遇到敌害时迅速喷出墨汁,羊排尿 D . 小狼吃奶,海豚顶球
  • 18.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是(     )


    A . 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 B . 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 C . 蚊子飞动时发出的嗡嗡声 D . 老母鸡“咯咯”的召唤小鸡
  • 19. 对下表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动物种类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51

    28

    4

    A . 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 B . 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C . 动物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D . 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 20. 印度的狼孩被人从狼群里解救出来后,不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以前的生活习性很难改变,这是因为(  )

    A . 狼孩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接受人的生活经验,没有人的学习行为 B . 狼孩不具备人的学习素质,但有人的学习行为 C . 狼孩不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能获得人的遗传行为 D . 狼孩既没有人的遗传物质,也没有人的学习行为
二、填空题
  • 21. 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1. (1) 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比较敏感。
    2. (2) 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 (3) 小娟面对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22. (2020八上·温州期末) 下图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

    1. (1) 图甲中“?”处内容为
    2. (2) 图乙是人脑纵剖面图,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图中(填序号)
    3. (3) 图丙是不同体表温度下血管口径变化情况图。当体表温度明显降低时,皮肤血管状态会由B变为。(填字母)
  • 23. 下面分别为反射弧及膝跳反射模式图.请据此分析作答:

    1. (1) 如图中,橡皮锤叩击的准确部位应该是(填代号).
    2. (2) 叩击时,[①]接受刺激产生冲动,并沿着[②]传导到脊髓的[⑤],其发出的“指令”通过[③]传到[④],小腿自然弹起.
    3. (3) 若受试者有意识地收缩腿部肌肉,则膝跳反射(“能”/“不能”)发生,这是因为膝跳反射受控制.
    4. (4) “吃梅生津”、“望梅止渴”、“话梅止渴”中,与膝跳反射同类型的是
  • 24.

    如图是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 .

    2. (2) 若图中的[5]表示效应器,则[3]表示 ,它位于人体 内

    3. (3) 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路径是 (将图中的数字用箭头串起来)

    4. (4) 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感到疼痛,以后见到针会有意识地躲避,此反射的类型属于 反射.

  • 25.

     如图所示反射与反射弧的知识图解,请据图回答:

    1. (1) 图中①是 ②是 ③是 

    2. (2) 若此图为膝跳反射活动示意图,且结构完整,能完成膝跳反射活动.但人若有意识地控制,也可不使小腿弹起.此时,该反射活动属于复杂反射,需要  的参与.

  • 26.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请回答:

    1. (1) 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行为。

    2. (2) 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行为。 

    3. (3) 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行为。 

三、实验探究题
  • 27. (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 地球上的动物一般可以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两种。恒温动物主要是通过新陈代谢作用来调节体温恒定的;变温动物则通过移动身体获得更多的阳光照射或较高的气(水)温来提高身体的温度。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是科学家经常激烈争论的问题。

    科学家甲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

    论点一:今天北极圈内的中生代地层中,常发现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

    论点二:像恒温动物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保温的羽毛结构;

    论点三:像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了管状空隙,这是血管的痕迹;

    论点四:像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群中具有较高的猎物/捕食者比值。

    科学家乙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变温动物:

    论点五: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判断,一般来说恐龙的体型都很庞大;

    论点六: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严寒的区域迁往气候暖和的区域;

    论点七: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不是防止体温下降;

    论点八:今天的许多爬行类动物,其骨骼也有丰富的血管,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骨骼血管较少。

    论点九:今天的变温动物群体中的猎物/捕食者比值,与恒温动物是接近的。

    1. (1) 科学家乙提出的5个论点中,哪几项是能反驳科学家甲所提出的论点的?

      ①论点五     ②论点六     ③论点七       ④论点八

    2. (2) 如果科学家乙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他的理由是

      ①恐龙随季节迁移                    ②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所以冬季不需要阳光

      ②随地球板块移动,将恐龙带到低纬度   ④北极圈内有很多北极熊,可供恐龙作为食物

    3. (3) 现今地球上除了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外,脊椎动物中还有类也是变温动物。
  • 28. 通过下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脑的功能,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生活。

    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

    研究成果二:切除了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的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嘴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

    研究成果三: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

    1. (1) “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
    2. (2) “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脑的发生了病变。
    3. (3) 在体育课上,老师嘱咐同学们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请你作出解释:
    4. (4) 为了有效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在骑摩托、滑冰时要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 29. 如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快速上升至40℃.这个温度维持了50min,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

    1. (1) 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血液流量发生什么变化:
    2. (2) 在A时刻皮肤血管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作用?
    3. (3) 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 30. 如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比较甲、乙两图 ,可知甲图中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皮肤的温度会,由皮肤直接散失的热量会
    2. (2) 乙图是在情况下发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减少,从而使人体的散热量,这样,可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 31. 下面是以神经系统为例的人体结构层次示意图。

    1. (1) A是,由细胞体和构成。
    2. (2) B具有的功能。
    3. (3) D是由脑、和它们所发出的组成的。
    4. (4) 由此归纳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
  • 32. 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B
    2. (2) 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当人体处在45℃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3. (3)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这种反射弧属于反射。
    4. (4) 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 33. (2021八下·浙江期末) 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与肘部动作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请写出图甲所示反射弧中A、B的名称。

      A.,B.

    2. (2) 如果图甲中的C为图乙中的③和④,当神经传来的兴奋使④收缩、③舒张时,人体就完成了动作。在上述过程中,若图甲中的B受到损伤,则此动作(选填“能”或“不能”)完成。
  • 34. 将下列现象与所属行为用线连起来。

    A.黄鼠狼偷鸡                        a.防御行为

    B.大雁的迁飞                        b.攻击行为

    C.蜜蜂总是群集在一起                c.社群行为

    D.两只雄狮在搏斗                    d.迁徙行为

    E.野兔时刻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      e.觅食行为

    F.雄蛙鼓起鸣囊                      f.繁殖行为

  • 35. 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图中T-E-N-F-A途径表示过程(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
    2. (2) 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5℃,若A、B、C、D都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C+D;后经用药,此病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则在恢复过程中A+BC+D.(填“>”“<”或“=”)
  • 36. 巴甫洛夫通过手术从狗的唾液腺导管处引出瘘管到体外,然后做以下实验:

    ①给狗喂食,有唾液从瘘管流出;②单以铃声刺激狗,瘘管处无唾液流出;③每次喂食以前先响一次铃,然后再喂食物,如此重复多次后,若只响铃声,也有唾液从瘘管处流出;④若以后每次只响铃声不喂食物,则从瘘管处流出的唾液量逐渐减少,最后无唾液流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属于(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2. (2) 从实验可知,铃声的刺激能引起狗分泌唾液的条件是
    3. (3) 实验④说明了
    4. (4) 若以光照代替铃声,重复上述的实验步骤,请推测狗会发生流唾液的行为吗?请说明理由
  • 37.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作处理;③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 ℃,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 (1) 若甲鼠体温,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2. (2) 以上实验步骤还存在缺陷,该缺陷是 (答一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