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1-09-29 浏览次数:8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周朝的分封一方面是自上而下——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据此可知分封制(   )
    A . 逐渐颠覆了夏商的政治制度 B . 推动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 C . 有利于巩固西周政权的统治 D .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 2.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王国维先生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然则商人六世以后,或可通婚,而同姓不婚,自周而始。”周人确立“同姓不婚“原则的目的在于(   )
    A . 强化礼乐制度 B . 巩固宗法制度 C . 控制地方诸侯 D . 促进民族交流
  • 3. (2024高一上·唐山月考) 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
    A . 分封制度的强化 B . 井田制度的推广 C . 生产技术的进步 D . 土地兼并的加剧
  • 4.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墨者必须服从巨子(墨家领袖)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说明墨家思想( )
    A . 与法家思想本质相同 B . 主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C . 力图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D . 充满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
  • 5.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这些工程能够完成,主要是因为(   )
    A . 交通运输网络的通畅 B . 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 C . 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 D . 城市兴起发展的推动
  • 6.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有学者指出:“秦惠王在征服巴蜀之后设蜀郡并把大量秦国罪徒迁移到蜀郡。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把原来秦国的货币、度量衡等制度推广到全国,同时也把大量秦国罪徒迁移到边远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秦始皇的移民措施(   )
    A . 有利于各项统一政策的推行 B . 有利于郡县制在地方的实施 C . 有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 . 有利于消弭区域间文化差异
  • 7.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下表是秦汉时期铸币情况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发行时间

    名称

    重量

    币面文字

    是否垄断发行

    自秦延续

    秦半两

    半两

    半两

    文帝五年(前175年)

    四铢钱

    四铢

    半两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

    三铢钱

    三铢

    三铢

    不准私铸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

    郡国五铢

    五铢

    五铢

    由郡国垄断

    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

    赤侧五铢

    五铢

    五铢(带红色镶边)

    由中央垄断

    A .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B . 王国问题渐趋严重 C .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 . 铸币制度日臻完善
  • 8.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有学者认为:“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后人所研读的儒家经典不是经典本身,只是经典的注……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该观点意在强调(   )
    A . 儒学公信力遭到了普遍质疑 B . 汉代儒学思想以帝王为本位 C . 儒学日益僵化逐步走向衰落 D . 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 9.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幽州北等长城一带,羌、氐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这(   )
    A . 加快了中原王朝的衰落过程 B . 使边患危机更加严重 C .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D . 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
  • 10.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孝文帝时,有大臣依据五德相生之序,称北魏乃承继前秦火德而来,故属土德;多数大臣认为应“以皇魏承晋为水德”,得到皇帝的认可。孝文帝此举意在(   )
    A . 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 B . 消除鲜卑贵族的改革阻力 C . 推行中原的文化学说 D . 树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
  • 11. (2023高一上·朝阳月考) 唐太宗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股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这反映了唐太宗(  )
    A . 以民为本的国家治理思想 B . 君主应该接纳臣民的谏议 C . 认为君主是国家治理根本 D . 充分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 12.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在唐代,文人进身仕途除了参加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外,通过“干谒”即达官贵人、朝廷重臣或是社会名流的举荐而入仕。这表明唐代(   )
    A . 深受汉代察举制影响 B . 科举制度的高度成熟 C . 排除了世家子弟入仕 D . 人才选拔的灵活多样
  • 13. (2023·吉林三模) 唐代民间常以“戏孔”为乐。《旧唐书》记载: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二月的一次宫廷宴会,杂戏人“戏孔”,“帝曰:‘孔子,古今之师,安得侮黩。’遂命驱出。”这表明唐朝(   )
    A . 儒学复兴开始兴起 B . 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C . 民间娱乐活动丰富 D . 三教出现合流现象
  • 14.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宋哲宗时,礼部侍郎范祖禹说:“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这主要表明宋朝( )
    A . 地方分权制衡巩现固了统治 B . 国家对地方实现有效管理 C . 根除了地方分裂割据顽疾 D . 官员素养高能够依规行政
  • 15. (2022高二下·澄江开学考) 北宋法律规定,所有与农户有关的田宅、婚姻、债务之类的民事诉讼,必须在每年十月一日后才能起诉,次年正月二十日停止受理,三月三日以前审理完毕。这一规定体现了(   )
    A . 薄赋观念 B . 程朱理学思想 C . 重本思想 D . 经世致用观念
  • 16.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历史学者谢元鲁指出:唐代的经济制度重平等轻效率,宋代则不然,在经济领域对效率的注重逐渐取代了对平等的注重。宋代经济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为(   )
    A . 坊市界限的打破 B .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海外贸易的发展 D . 土地产权的转换
  • 17.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 )
    A . 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B . 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C . 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 D . 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
  • 18.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据《元史》记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元朝此举 (    )
    A . 主要为了实现民族平等 B . 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C . 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D . 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 19.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洪武年间设立的通政司,早朝时呈报的是内外章奏;午朝时呈报的是关于底层百姓阶级的臣民之言;重大或机密事件则不定时向皇帝汇报。这说明通政司(   )
    A . 具备协理政务的职能 B . 容易造成官员专权 C . 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 D . 便于皇帝掌握舆情
  • 20.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农家栽桑、养蚕、缫丝、织绢,以及植棉、纺纱、织布等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家正业,出现了蚕桑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表明江南市镇(   )
    A . 早期工业化的特征 B .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D . 经济发展的区域化
  • 21.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明朝前期,普通百姓严禁使用大红、黄色鲜艳的色彩;晚明以后,红色和黄色却成为民间普遍认同的富贵色。这一变化(   )
    A . 瓦解了明朝的服饰等级制度 B . 反映了百姓的政治地位上 C . 形成了民族文化的传统积淀 D . 是市民文化开始兴起的体现
  • 22.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明清时期,江南人家有田十亩,必延请塾师培养子弟应举人仕;商人、高利贷者也热衷于培养后代在科场博取功名,还不惜血本捐官买爵。这反映了当时(   )
    A . 科举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 B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 社会群体依附于政治权力 D . 官商一体成为趋势
  • 23.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这说明当时 (    )
    A . 开矿被政府垄断并限制 B . 开矿聚集影响社会稳定 C . 中央地方矛盾日益加剧 D . 政府财政出现严重困难
  • 24.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据材料可知(   )

    A . 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B . 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 . “东学西渐”历程开启 D . 中西方科技发展方向不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 25. (2021高二下·吉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选建在宽阔的关中平原上,一共有12座城门,一门三道,中间的门道专供天子使用,行人左出右入,城内的道路规整,布局与形制按照《周礼·考工记》进行设计营造。汉长安城的礼制建筑位于南郊,有宗庙、辟雍和社稷遗址等。统治中心位于中、南部,市场、民间手工作坊和闾里集中在城北。东市、西市具有重要的商业功能,由于城门管理严格,主要服务于达官贵族。汉长安城布局上所表现出的崇方思想、择中观念、规整的城门配置制度、棋盘式道路网,以及“前朝后市”和“左祖右社”的布局等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过程中有着典型意义,对后代都城的营建影响深远。

    ——摘编自徐卫民《汉长安与古罗马城政治功能比较研究》

    材料二

    古罗马城的建设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三个阶段。共和国时期,为了防止外敌入侵,罗马人不仅将罗马城进一步扩大,修建了周长10公里,厚近4米、高7米多的城墙,并建造了坚固的城门、塔楼、碉堡等工程。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已经拥有100万的人口,无论从地理上还是从政治上,都是罗马帝国的中心。罗马城内工商业发展迅速,金融、行会、高利贷业也有很大发展。当时手工业作坊密布于城市街区,手工行业达数十种。从帝国建立到公元180年左右,为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建造了一大批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命名的广场、神庙,此外剧场、圆形剧场与浴场等亦趋于规模宏大与豪华富丽。罗马帝国的皇帝好大喜功,建造了越来越宏伟的建筑,也导致罗马帝国逐渐走上了衰败之路。

    ——摘编自(英)迈克尔·格兰特《罗马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长安城的特点及其形成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长安城相比古罗马城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中西方两大古都共同的历史魅力。
  • 26. (2024高三下·路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 27.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祗等人建议,利用攻破黄巾起义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这样,“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曹操还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建安五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这样,自耕农经济得以恢复发展。曹操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

    ——摘编自《曹操的农业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 (1) 根据材料,概括曹操恢复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操重农措施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