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六安市汇文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开...

更新时间:2021-09-15 浏览次数:105 类型:开学考试
一、填空题
  • 1. 古诗“花气袭人知骤暖”的意思是从花的芳香气味变浓可以知道周边的气温实燃升高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
  • 2. 如图所示,仰卧起坐是通过腹肌收缩把人体上半身抬起的常见健身动作。每次平卧好后坐起的初始阶段,人的上半身(上半身重心约在胸部附近)相当于一个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随着上身的升高,腹肌的收缩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 (2020八下·蜀山期末) 一个实心玻璃球,放入酒精中静止时所受浮力为F1 , 放入水银中静止时所受浮力为F2 , 则F1∶F2=。(已知ρ酒精=0.8×103kg/m3 , ρ玻璃=2.4×103kg/m3 , ρ水银=13.6×103kg/m3
  • 4. 如图所示,第一次实验中木块在水平力F1和F2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F1为3N,F2为5N,若第二次实验时撤去F2 , 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N,方向


  • 5. 一个桥头立着如图所示限重标志牌标,由此可知如果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超过 N时,桥就可能被损坏(g取10N/kg);载重汽车装有多个车轮,是为了对路面的压强(选填“增大”或“减小”)。

  • 6. 行驶的汽车,车窗紧闭,当打开天窗时,天窗外空气流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车内空气流速,天窗外空气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车内空气压强,所以车内空气被“抽到”车外。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
  • 7. 如图所示,重为2N的圆柱体竖直浮在水面上,其底面积S=50cm2 , 则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cm。(ρ=1.0×103 kg/m3 , g取10N/kg)

  • 8. 如图所示,将下口盖有轻质薄塑料片的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塑料片距离水面0.1米,则塑料片受到水的压强为Pa。移开手指,慢慢向玻璃管内注入酒精,当塑料片恰好下落时;管内酒精的深度为 m(g取10N/kg,ρ = 1.0 ×103 kg/m3 , ρ酒精=0.8× 103kg/m3)。

  • 9. 如图所示的装置,重50N的重物,以0.1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4N,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N。(不计绳子和滑轮的重力以及滑轮轴承和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

二、综合题
  • 10. 如图所示,弯杠杆OABC可围绕O点自由转动,OA=30cm,AB=50cm,BC=60cm,重物G的重量为60N,为使杠杆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保持平衡,可在C点施加的最小拉力为N;并在图中作出最小拉力F的示意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三、单选题
  • 11.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岸边树木在地上的影子和在水中的倒影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 用电简斜向下照射水中的鱼,必须照射看到的“鱼”的下方一点才能照到真实的鱼 C . 若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速度将变小传播方向可能不变 D . 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透镜一定是凸透镜
  • 12. (2020·黄石) 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m-V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的密度之比为4:1 B . 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 C . a、b的密度之比为2:1 D . 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1
  • 13. 如图所示,用方向始终垂直于杠杆的动力F将重物从A位置缓慢提升到B位置,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动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先变大后变小 D . 先变小后变大
  • 14. 关于运动项目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骑自行车刹车时,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人和车具有惯性 B . 人登上较高的山顶时,会感觉不适,是因为山顶气压大于山脚下的气压 C . 人用力将弓拉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 . 人潜入较深的水中时,必须穿潜水服,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15. 如图所示装置中,A物体重力为100N,B物体重力为30N,此时A物体恰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绳和滑轮摩擦)(   )

    A . A受到绳子的拉力为30N B . 动滑轮的重力为10N C . 若将B的重力增加一倍,则A受到的摩擦力也增大一倍 D . 若将B的重力减小一半,则A受到的摩擦力也减小一半
  • 16. 越来越多的快递公司采用无人机送货,如图所示,无人机下方悬挂货物飞往目的地,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无人机水平匀速飞行时,悬挂货物的绳子处于竖直方向 B . 无人机加速上升时,绳子对货物的拉力等于货物所受的重力 C . 无人机悬停时,货物受到的重力与货物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无人机匀速下降时,货物所受的重力大于绳子对货物的拉力
  • 17. (2020·南宁) 《墨经》最早记述了杆秤的杠杆原理,“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如图所示,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重”增大时,N端上扬 B . “权”增大时,M端上扬 C . “权”向右移时,N端下沉 D . 提纽向右移时,M端上扬
四、实验题
  • 18.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右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
    2. (2) 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倾斜至N位置时,要使拉力大小不变,杠杆继续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选填“增大”或“减小”)悬挂的钩码总质量;
    3. (3) 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0

      2

      10

      2

      15

      1.5

      20

      3

      5

      1

      15

      有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______ (填字母)

      A . 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 . 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 . 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 . 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 19. 在“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实验中,小车自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小车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 (1) 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相同。
    2. (2) 3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它的速度减小得就越慢,他还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运动。
    3. (3) 牛顿在仙利略等科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可见,牛顿第一定律(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 20. 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

    1. (1) 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
    2. (2) 分析图乙、丙可知,浮力的大小跟有关;
    3. (3) 分析两图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 (4) 由实验可知,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
五、计算题
  • 21.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起120kg的物体,动滑轮的重力为30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 (1) 物体的重力;(g取10N/kg)
    2. (2) 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
    3. (3) 若绳子的最大拉力为800N,则用此滑轮组最多能匀速提升多重的物体。
  • 22. (2019八下·北京期中)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重力大小为1N的薄玻璃杯,底面积为20cm2 , 向玻璃杯中倒入重力大小为3N的水,水的深度是10cm,g取10N/kg.求:

    1. (1) 水对杯底的压强;
    2. (2) 水对杯底的压力;
    3. (3) 玻璃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 23. (2020八下·蜀山期末) 在探究浮力规律时,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细绳通过固定在容器底部的定滑轮将木块拉至液面下。已知木块的质量为120g,体积为200cm3 , 且不吸收液体。图中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 (1) 木块受到的浮力;
    2. (2) 液体的密度;
    3. (3) 剪断细绳,木块再次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