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更新时间:2021-09-27 浏览次数:213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海南模拟) 品牌名称本土化,即根据区域、文化的差别让品牌名称本土化,使其与品类属性、产品诉求相吻合,这可以降低目标市场的品牌传播阻力,让受众更容易接纳、推广、宣传,也更容易赢得目标市场的尊敬。这说明(    )

    ①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做到和睦相处

    ②推动文化融合是文化交流的根本目的

    ③意识对改造物质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2021高三上·信阳开学考) 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央视新闻推出《三星堆新发现》系列特别节目,采用遥控摄像机、智能手臂机器人摄像机等多种设备并机直播云考古,全景呈现出土文物之美、中国考古之新气象。这说明现代科技(   )

    ①变革了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手段和方式

    ②是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的源泉

    ③可以增强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④是影响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1高三上·靖远开学考) 传统中国画家秉持孔孟之道,集学识修养与浩然正气于一身。 在此基础上,他们从事绘画创作,寄情于画笔,以自然对象之美来比喻君子之德。通过历代画家的不断挖掘,逐步形成了通过描绘梅、兰竹菊、松等具有君子人格的物来表达自身高洁情操的绘画体裁。这说明( )

    ①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②托物言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③中国传统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④传统艺术对人的精神生活有持久影响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2021高三上·广东月考)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人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节日。每到端午节,广东许多中小学会组织各式各样的节日活动一诵读《离骚》 、包粽子、做香包等等。这既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又让学生领略词赋意境之美、动手之乐、传承家国情怀。这些活动(   )

    ①展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

    ②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手段

    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能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自信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2021高三上·合肥月考) 5G时代的到来,信息传输更加迅速、数据传输更加稳定,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 术正催生出更多文娱形态,人们不仅能够接收到海量信息,也可充分参与到文化生产当中。 这说明:(   )

    ①人们传递知识、信息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④现代信息技术将重塑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方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2020年12月,我国申报的“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   )

    ①它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②蕴含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③它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     ④它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2021高三上·南京开学考) 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频繁。2019年12月,中民族舞剧《孔子》首度在莫斯科上演。舞剧以刻有孔子经典语录的竹简为舞台背景,通过演员的翩跹舞姿,形象演绎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传奇故事,生动阐释了孔子想的大同世界。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带来了真正的中国风,深受俄罗斯观众喜爱。这表明(   )

    ①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前提

    ②不同艺术形式赋予传统文化不同的本质内涵

    ③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好地彰显文化的价值

    ④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1高三上·石家庄开学考) 安徽西递、宏村有近1 000年的历史,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承袭传统文化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9. (2021高三上·贵阳月考) 2021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中法联合举办“敦煌学的跨时空交流与数字保护探索”线上交流研讨会,会议启动中法“数字藏经洞”项目,共同探索敦煌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发展的新方向,让更多人能通过数字窗口欣赏敦煌文物,感受敦煌文化之美。这一项目的启动(   )

    ①成为中法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使中华文化得到了各国人民的广泛认同

    ③有利于促进中法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借助现代科技,使文化传播能够突破时空局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1·全国甲) 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频繁。2019 年 12 月,中民族舞剧《孔子》首度在莫斯科上演。舞剧以刻有孔子经典语录的竹简为舞台背景,通过演员的跹舞姿,形象演绎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传奇故事,生动阐释了孔子想的大同世界。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带来了真正的中国风,深受俄罗斯观众喜爱。这表明(    )

    ①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前提  

    ②不同艺术形式赋予传统文化不同的本质内涵

    ③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好地彰显文化的价值

    ④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21·湖南) 雪景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门类。宋代画家范宽的《雪山萧寺图》,寒山紧密相连,以一种坚不可摧、无以撼动的姿态见证着人世沧桑。当代画家傅抱石与关山月合绘的《江山如此多娇》,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彰显出民族振奋的活力。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A . 艺术的生命力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 B . 对冰雪世界的钟爱是作者创作的源泉 C . 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恒久而鲜活 D . 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规定着作品的时代内涵
  • 12. (2021·湖南) 2020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参观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的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等赞不绝口;来自意大利的55个世界文化遗产被浓缩成5个主题,通过五面氛围大屏展示,给观众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意式审美体验。中外文化遗产在进博会上的展示说明(    )

    ①不同文化凝结着各自民族的智慧

    ②文化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

    ③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增进了文明互鉴

    ④文化的内涵因现代科技而不断丰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21·成都模拟) 《典籍里的中国》是央视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节目。节目通过时空对话的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了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获得观众一致好评。该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   )

    ①立足社会实践,在发展的基础上传承了中华文脉

    ②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观众形成精神共振

    ③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营养

    ④创新表达方式,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4. (2021·广东) 山水画和“以诗入画”的创作传统源远流长。除了青绿山水以外,传统山水画对色彩的运用大多比较含蓄,注重水墨技法。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山水画家面对新的社会生活,在深入领悟毛泽东诗词的基础上,出于意境表达需要而创造性地运用了以红色为主色调的色彩及技法,成功创作了一批表现毛泽东诗意的“红色山水”画,为新中国艺术增添了鲜红亮色。由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传统山水画在传承中获得了新内涵,基本特征也根本上被改变

    ②“红色山水”画的成功创作,得益于毛泽东诗词意境的启发

    ③“红色山水”画被赋予了独特的美学品格,呈现出新的时代精神气象

    ④传统山水画的发展源于时代的需要,取决于色彩及技法上的创新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2021高二下·九台期末)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潮州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等地进行调研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   )

    ①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有利于展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③对研究人类社会的文明演进、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有独特作用

    ④有利于博采众长,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2021·河北) 博览典籍故事,读懂典籍思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热播的《典籍里的中国》,曾演绎了一场《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位科学家跨越300余年、共筑“禾下乘凉梦”的奇妙故事。这个故事打动了观众,也让《天工开物》中“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一语更加深入人心。可见(   )

    ①科学家不计功名的奉献精神灿耀古今

    ②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创新形式

    ③文化发展是扬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④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7. (2021高三上·石家庄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继《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之后,河南卫视播出的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火爆全网,再次凭借中国传统节日的节目创意而刷屏。

    该节目创新采用了“网剧+网综”的形式,以四位唐小妹的视角,拉出4条交错的故事线,讲述《唐宫夜宴》前传故事。其中,惊艳演绎水下飞天的舞蹈《祈》,精彩再现了曹植名篇《洛神赋》,让不少并不喜欢舞蹈的观众直呼“爱了”,更有网友惊叹“我是看到神仙了吗?”《唐宫夜实》和《洛神水赋》背后所依托的,是我国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者们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崭新的展现手法去唤醒传统文化沉睡的魅力,置身于观众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样的节目好看,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圈粉”《端午奇炒游》导演陈佳说道:“节目在8地取景,7个组跟拍,团队扎根于河南深厚的文化,结合了端午的传统习俗再进行创作,出圈是文化自信的魅力。”人民日报点评道:节目用心,观众自然走心。“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守住初心,持续出新,才有不断“出圈”的精品,才有沛然不可遏抑的文化自信。

    《唐宫夜宴》等系列节目为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 18. (2021·成都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2021年 3月,国家文物局发布消息,重启挖掘的三星堆遗址“上新”6个祭祀坑,出土了神秘金面具、大量精美青铜器等500多件重要文物,吸引世人目光再度聚焦。

    本次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运用了大量量身定制高科技设施设备,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6个祭祀坑被“装入”4个透明的探方工作舱,考古人员身着防护服进入探方工作舱。小型变频环境控制系统及高压微雾加湿系统实时调节舱内温湿度,使得考古现场保持恒温恒湿的环境状态,从而减少对出土文物的伤害;全视频记录系统通过 8台高清网络摄像机、1台工业全景相机,全程记录考古发掘过程,为学者进一步研究提供第一手考古发掘视频资料;考古人员工作平台可视需求移动,让身体不接触坑内地面,保障了考古人员和出土文物的安全。文物出土后,被3D打印制成的硅胶保护套严密包裹起吊,送入实验室进行清理和修复处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3月17日至3月24日推出了《三星堆大发掘》节目的不间断直播,运用 VR、4K 全方位集纳总台报道三星堆相关内容,多样态呈现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立体展现三星堆文物之美。

    现代科技的运用对三星堆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 19. (2021·海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自古以来,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黎苗文化、丰富的生态文化、包容的海洋文化、鲜明的革命文化、多元的时尚文化等。而今海南自贸港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高地,必然直面外来文化的影响,欧美文化、日韩文化等等都将在这里汇聚。

    海南应坚持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理念,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以更加开放、包容、多元、创新的格局和制度建构,积极主动包容吸纳多元的优秀岛外文化,激发自贸港建设活力,展现海南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打造海南特质的自贸港文化。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打造海南特质的自贸港文化应如何正确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 20. (2021·唐山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是迄今为止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1986年曾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近日“再惊天下”,以大量重大的新发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新发现6座古蜀“祭祀坑”,已出土黄金面具等500余件重要文物。目前,面积约三万平方米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建,配套的旅游开发也正在酝酿中。

    网友在对待三星堆遗址的开发与保护上存在一定的分歧。有网友认为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为隔绝腐蚀等危害,我们应积极推动三星堆遗址的保护和原貌恢复工作,不搞旅游开发;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文化遗产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不应将文化遗产与民众和当代生活隔绝,要开发其多重价值,尤其是旅游开发,使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请你分别为双方观点提出三点支持理由。

  • 21. (2021高二下·洛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5~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进博会既是贸易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盛会。在上届进博会开展“非物质文化产中华老字号展示的基础上,本届进博会新增国家级步行、中国旅游和综合形象展示区等人文展示项目,多角度展现中国异彩纷呈的地城文化特色和中华文化价值取向。漫步各国展馆,意大利来首个境外人文交流展示活动,展现了该国55个世界文化遗产;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藏名作令人目不暇接……各国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在这里相遇,在这里激荡,绘出美美与共的世界画卷。

    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文化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