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5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25题,每小题2分)
  • 1.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竹林七贤”,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他们“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竹林七贤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
    A . 孔孟之道的影响 B . 老庄哲学的影响 C . 韩非思想的影响 D . 墨家学说的影响
  • 2.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墨家认为“天”与“鬼”是钳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出(    )
    A . 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 B . 墨家思想具有实用色彩 C . 墨学在争鸣中发展完善 D . 墨家对儒家思想的扬弃
  • 3.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宋代儒学思想家程颢和程颐依据理气关系发展了关于宇宙运行的理论,他们接受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同时又解释了人类行为经常违背常情的原因。据此可知,二程主张( )
    A . 理是万物的本原 B . 人必须努力发明本心 C . 气是世界的本原 D . 人应该积极格物致知
  • 4.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
    A . 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 B . 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C . 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D . 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 5.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张( )
    A . 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 B . 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 C . 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 D . 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
  • 6. (2020高二上·包头期中) 启蒙运动时期,狄德罗编撰的《百科全书》所介绍的18世纪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定位中,农业被列为一种“正当的职业”;重农学派更将农业列为最有特点的三种技艺之一。农学家蒙梭积极提倡实用技术教育,希望每个“农业协会”都拥有一个用于技术教育的实验场地。这说明启蒙运动( )
    A . 推动了重农主义思想的形成 B . 培养了法国完善的公民 C . 促进了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D . 扩展了法国教育的内涵
  • 7.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天主教会认为,尽管《圣经》为信仰的最高指导,但教皇的教谕亦无可怀疑。马丁•路德指出,任何人的教导若逾越《圣经》,那就是错误而不必遵守的。马丁•路德的主张(   )
    A . 强调了信仰之于宗教的重要性 B . 否定了教义之于宗教的重要性 C . 缓和了基督各教派之间的矛盾 D . 顺应了新教徒资本积累的要求
  • 8.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而不是依靠圣礼、善功和神职人员。这一主张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因为( )
    A . 否定了赎罪券的功效 B . 强调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 . 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D . 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 9.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设想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必须交由不同的人和机构来行使。这一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
    A . 限制君主专权 B . 赋予人民主权 C . 宣扬权力至上 D . 倡导法律平等
  • 10.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有学者研究发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男子可凭借人文主义训练成为教师、顾问和公职人员,而女性人文主义者即使在学术领域达到相当造诣,也无法凭此获得体面的职业。由此可见当时( )
    A . 妇女无法参与文艺复兴 B . 男性垄断了文艺复兴的成果 C . 妇女社会地位毫无改变 D . 父权制的意识形态依然存在
  • 11. (2020高二上·包头期中) 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   )
    A . 社会审美观的影响 B . 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 C . 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D . 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
  • 12.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    )
    A . 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 B . 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 C . 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 D . 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
  • 13.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主要作品《黄甲图》,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   )
    A . “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B . “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C . 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D . 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 14.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 “书同文”的推行
  • 15.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
    A . 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B . 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C . 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 . 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 16.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1894年,赫胥黎对进化论的原理做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这一主张( )
    A . 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理论渊源 B . 是中国近代革命思想的理论渊源 C . 认为生物界的物竞天择并不适于人类社会 D . 强调生物界的物竞天择,宣扬社会进化论
  • 17.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牛顿革命”之所以能给启蒙思想家们带来启发是因为(   )
    A . “理性”在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中有共通之处 B . 牛顿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 C . 牛顿在当时有极大的影响力 D . “牛顿革命”开始冲击中世纪神学基础
  • 18.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科学史家伯纳德•科恩在评价某位科学家时说,他“主要是将实际世界与其简化数学表示反复加以比较”。该科学家的主要贡献是( )
    A . 提出“日心说” B . 创立自由落体定律 C .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 . 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 19.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受基督教道德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当时大部分美国人都认为“贫穷是穷人自己的过错,失业是由于人们不愿意工作”,因此“失业的人自觉羞愧”。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为此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 调整劳资关系 B . 以工代赈 C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 . 直接救济
  • 20.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

    A . 日心说 B . 进化论 C . 量子论 D . 相对论
  • 21.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人普遍重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把古典歌谚、神话传说、民间风俗这些一向为士大夫所鄙夷的“俗文化”请上学术殿堂。他们旨在(   )
    A . 确立民俗文化的主流地位 B . 提倡新道德以反对旧道德 C . 为传播西学披上传统外衣 D . 借民俗文化排挤传统儒学
  • 22.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叶圣陶《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中记载某乡村的婆婆的回忆“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下列关于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 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 . 中国的传统生产模式退出历史 D . 中国经济逐渐近代化
  • 23.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各国最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由此可以说明魏源(    )
    A . 主张全面学习西学 B . 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 C . 力主固守华夏传统 D . 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
  • 24.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中国近代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再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是( )
    A . 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层面的过程 B . 中国人从天朝上国心理向正视现实的态度转变 C . 近代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历史必然 D . 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和维新派的斗争
  • 25. (2020高二上·吉林期中) 现代新儒家梁漱溟讲到:“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此论表明梁漱溟( )
    A . 顽强抵制西方新思想的传播 B . 反击当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C . 主张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新文化 D . 思想与“中体西用”大致相当
二、材料题(共计50分)
  • 26.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时珍指出:“医者贵在格物。”他为写作《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详尽阅读、研究前代医药典籍,广泛批阅……他动手栽培和加工炮制过不少药物,为了解某些药性,甚至冒着危险亲自试服。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他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科学的结论应当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皆须试见而后详之”。徐光启博闻强识,“考古证今,广咨博讯……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故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他主持编撰的《农政全书》,其写作特点是“杂采众家,兼出独见”,以辑录前人农业文献为主。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

    朝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
    理论类 4   9   16  30
    实验类 12  10  3   1
    技术类 84  81  81  69

    ——摘编自李思孟,宋子良《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摘编自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三位晚明科学家在科学态度与方法上的共同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
  • 27.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虽然人们把“启蒙运动”的桂冠赠与了它,但它与欧洲启蒙运动,无论是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无法相提并论。中国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以民族主义为前驱,以就亡为己任的。所以当我们追溯那段历史时,不难发现,亡国灭种的阴影,一直盘桓在知识分子的心头,也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贯穿始终的主要话题。

    ——摘编自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

    材料二:在西方历史上,启蒙运动是一场长达几百年的拉锯式运动,通过不断的争论及无数的启蒙巨子充满真知灼见和战斗性的著作才为新思想的深入人心扫除了障碍,最终为社会大众所接受。但中国的启蒙运动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实际上仅仅持续了五六年,仅从时间的短暂上我们就应该对这场运动究竟会产生多深刻和广泛的影响打个问号。因为解决一个比西方社会问题更严重,而国人又目光短浅,更具思想惰性的国家的社会问题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这场运动充其量只是对中国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现代知识分子及那些与城市联系紧密的国人施行了精神洗礼,而对远离城市的其他社会阶层的人们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更别说在广大的农民中引发思想地震了——甚至连思想的痉挛也没有。

    ——摘编自冰云《陈独秀先生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功过得失》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并指出这场运动和欧洲启蒙运动不同。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和欧洲启蒙运动在思想谱系上的根本区别及两者在斗争目标和影响上的相同之处。
  • 28. (2020高二上·松原期中) 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践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理学在中国哲学的诸多历史发展阶段中是最重视终极关怀和超越性的,因为它吸收了以往的思想特别是佛、道二家的理论,在对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的把握和体证上,都比前代更为深刻,特别是由于科举的推动,理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俗世性。其中,王阳明的诗句“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更是典型地表现了理学“超越性”特点。它从关怀、体证作为宇宙和人性本源的超越性出发,着眼于追求超越的过程中精诚、热情与勇气的培养,对社会中坚力量——士大夫群体的精神修炼和人格塑造,所起作用很大。宋明理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这种品格,对克服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纠治人类社会的诸多弊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张学智《宋明理学中的“终极关怀”问题》

    1. (1) 据材料一,指出“二程”和朱熹所构建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最重视终极关怀和超越性”的原因。联系王阳明的心学,谈谈你对“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这一诗句的理解。
    3. (3)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理学在个人“修身”和国家“洽国”上的积极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