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0-21 浏览次数:9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共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 1. 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华夏族。这反映了( )
    A . 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 B . 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 C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D . 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
  • 2. (2020·新课标Ⅰ) 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
    A .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 . 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 .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 . 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 3. 研究表明,明代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外国进行自由贸易,此后外国白银大量输入中国。表中的数据统计说明,当时( )

    1570—1579年

    28.5万两

    1580—1589年

    88.9万两

    1590—1599年

    70.3万两

    1600—1609年

    104.1万两

    1610—1619年

    103.7万两

    A . 农产品商品化冲击了自然经济 B . 中国传统手工业仍然具有活力 C . 朝贡贸易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D . 白银大量流入影响了国内市场
  • 4. 由下表可以看出,两宋时期 (   )

    两宋部分市镇商税岁入比较(单位:贯)

    北宋

     

    南宋

    地名

    全州商

    税岁额

    市镇商

    税岁额

    市镇商税所占全州收入比重(%)

    地名

     全州(府)商税岁额

    市镇商税岁额

    市镇商税所占全州收入比重(%)

    越州

    66153.776

    12082.65

    18.26

    绍兴府

    105314.014

    21649.117

    20.56

    常州

    64953.048

    10021.155

    15.43

    常州

    110196.49

    47679

    43.27

    润州

    39502.962

    6309.962

    15.97

    镇江府

    206298

    131349

    63.67

    注:越州,即南宋绍兴府;润州,即南宋镇江府。

    A . 商业经济型的城镇正在崛起 B .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质变 C . 经济重心完全实现南移 D . 商税成为国家主要财源
  • 5. 如表唐诗(摘录),可见(   )

    诗人

    诗句

    出处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全唐诗》

    杜甫

    “渔人漾舟沈(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刘禹锡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A . 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 . 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间 C . 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 . 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
  • 6. 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7. 1862年3月总理衙门成立,接管以往礼部和理藩院所执掌的对外事务。1901年清政府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这一变化(   )
    A . 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 B . 有效维护了国家的权益 C . 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展 D . 延缓了半殖民地化进程
  • 8. “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运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材料描述的运动(   )
    A . 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B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 .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 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 9. 晚清时期的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下图是1907年的一幅漫画《女学·立宪》(画中字:“自治”“立宪”“教育”“女学”“讽画”),该漫画反映了作者(   )

    A . 对政府阻碍进步思想传播的不满 B . 主张彻底推翻清朝统治的政治诉求 C . 反对当时各地大兴女学的社会现象 D . 深刻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局限
  • 10. 张海鹏在《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由于战局发展,工矿内迁工作到1940年底基本完成。据行政院报告,经国民政府协助而内迁的厂矿共达448家,技术人员有12080人,机器材料70900吨。这一现象的重大意义远远超过了简单的数字。”这次内迁的主要意义在于 ( )
    A .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 彻底改变我国陈旧的工业布局 C . 为西南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D . 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基础
  • 11. 1949年春夏之间,当中国革命战争即将胜利时,毛泽东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其中,“另起炉灶”外交方针所回答的问题是(   )
    A . 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B . 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 C . 如何处理好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D . 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
  • 12. 下表中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主要得益于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   )

    项目

    1949

    1950

    1951

    1952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68.5

    100.0

    87.4

    127.6

    111.4

    162.6

    127.9

    186.7

    人均净货币收入(亿元)

    14.9

    100.0

    18.7

    125.5

    23.6

    158.4

    26.8

    179.8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 B . 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C . 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 D .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 13. (2020·天津)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   )

    四名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手表

    A . 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 B . 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C . 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D . 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 14. (2020高三上·杭州月考)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人民面对困难坚韧顽强,砥砺前行。回首过去,1990年同样也是不平凡的一年,下列项中发生在这一年的是(    )
    A .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B .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C . 中英签署联合声明 D . 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 15. 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 这说明在古罗马( )
    A . 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 B . 司法审判具有随意性 C . 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 D . 审判程序有待于完善
  • 16. (2021高二下·泗县开学考) 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利于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它错过了机会,西班牙的黄金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
    A . 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 B . 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C . 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 D . 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 17. 《全球通史》写道:“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了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上述材料讲述的时代( )
    A . 世界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B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 . 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D . 荷兰已经成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 18. 马克思说:“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读,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由此可知,巴黎公社( )
    A . 是完全的无产阶级专致 B . 建立了民主的联合阵线 C . 是工农阶级的联合政权 D . 政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19. 十月革命后,美国政府外交上不承认苏联。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 法西斯侵略的扩大 D . 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 20. 1920年10月,瞿秋白以记者身份赴俄考察并报道:世界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有了“极伟大的苏俄(联)国家做他的武器和工具” ,能够组成“国家的权力”,"来进行解放一切被压迫被剥削者的革命事业了”。这一报道强调了( )
    A . 各国无产阶级联合斗争的必要 B . 俄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 十月革命为各国指明正确道路 D . 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革命时代
  • 21. 1990年,联邦德国《明镜》周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了解柴可夫斯基、普希金和托尔斯泰的苏联青年正在被美国的摇滚乐和电视系列片争取过去,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条件、产品和文化成了一个新的俄国梦的闪闪发光的背景。这主要体现了( )
    A . 价值观冲突是冷战的最主要表现 B . 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C . 苏联和美国实现了全面战略和解 D . 文化渗透成为和平演变的重要手段
  • 22. 20世纪70年代以前,拉美各国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一直很浓。70年代,拉美大多数国家承认国际关系中的多种意识形态,主张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开展“多元外交”。这一变化(   )
    A . 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 . 推动了亚非拉国家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C . 表明了“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 D . 旨在应对欧盟国际地位提高带来的挑战
二、材料解析题(共4题,23题16分,24题12分,25题16分,26题12分,共56分)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理自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从秦代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并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3.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英国的工业化,学界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棉花革命”缔造了现代工业》《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与工业化的勃兴》《延续、偶然与变迁;英国工业革命的特质》等,这些书名反映了学者对英国工业革命特征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工业化,自拟个能够反映其特征的书名,并运用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25. 根据材料及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根据《宋史·五行志》中记载,在整个两宋时期,发生在江南地区的疫病大概有29次。南宋152年间,平均每五年就出现一次,其中有26次发生在江南地区。杭州取代汴京成为宋朝的首都以后,也成为新的流行性疾病的多发区,苏轼曾评价杭州的流行病指出,“杭(州),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从时间的分布上看,从1142—1190年的48年中共发生13次传染病流行,平均每4年一次; 1195—1211 年的16年中发生了9次,平均每2年就有一次瘟疫。两宋尤其是南宋时期传染性疾病大多发生在夏秋之际,23次有明确月份的记载,其中有15次疫情是发生在这个季节,约占65%。神宗熙宁八年(1075 年)“南方大疫,两浙贫富皆病,死者约十之五六”,“浙西路死者五十余万人”。

    高宗绍兴元年(1131 年),浙西大疫流行,平江府以北的河流中“流尸无算”。

    ——摘编自尹娜《两宋时期江南的瘟疫与社会控制》

    材料二:流行病的灾难,促进了医学卫生的各种研究和观察,为近代卫生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以1845年中英《上海土地章程》的颁布为起点和标志,公共租界开始了其公共卫生建设的进程。此外,工部局还颁布了一些法令法规,以使公共卫生管理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上海洋泾浜北首西国租界田地章程后附规例》第42条涉及到沟渠、建造房屋、街道清洁、挑除垃圾污秽、查视地方污秽、查视房屋污秽等内容; 1901年工部局起草《公共卫生细则》,以实行传染病的强迫性通知和传染病人的强迫性隔离。20世纪20一30 年代上海华界的公共卫生事业,不论在组织、体制、法制还是关于传染病的现代防疫措施上,均已达到了相对完善的水平。

    ——摘编自刘雪芹《近代上海的瘟疫和社会》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多年里,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大力投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管理,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在发生疾病风险时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费用保障。全国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够得到最低限度的医疗卫生服务,确保了医疗卫生服务在全国范围的公平供给。

    ——摘编自牟海林《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公平取向及其实现》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疫情发生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 26. 1515年,葡萄牙人皮雷斯完成《东方概要》一书,成为16世纪第一部介绍中国情况的书籍。1517年,由于其丰富的东方知识,他被任命为大使来到中国。以下为《东方概要》一书的内容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物产很多,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宝藏丰富,是一个受人尊敬、美丽和富饶的国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拥有大量土地和人口。皇帝从来不见老百姓,也不见大人物,即使是外国使节朝觐,也只能模糊地看到皇帝帘子后的身影。使节们把所有贡品留下,皇帝会给予他们双倍的赏赐……中国皇帝不是父子相传,也不传给侄子,而是由常驻北京的王国委员会进行选举,并经大臣们通过产生。

    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困难重重,没有广州行政长官的批准,任何中国人都不能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去,而外国人来中国后也不能随便离开,任何船只如违反停泊规定,其货物被没收上缴皇帝,人员被处死……中国人轻易就能被打败。多次去过那里的人们断言,曾夺取马六甲的印度总督用十条大船就可以征服整个沿海。我们的大船二十天就能到达中国,六月底从马六甲出发最好,借助季风航行十五天即能抵达。

    请回答:

    1. (1)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四个信息,分别指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
    2. (2) 根据材料,评析《东方概要》的史料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