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12-09 浏览次数:6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在四川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   )
    A .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 . 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C . 奴隶社会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 . 分封制促进了区域间文明交流
  • 2.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周王室与郑国矛盾激化,最终兵戎相见。交战中郑国的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桓王只好率军狼狈撤走。事发后,郑庄公派遣祭足“慰问”周桓王,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 . 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B . 礼乐制度开始崩溃 C . 宗法制度荡然无存 D . 王位世袭制度结束
  • 3. (2021高一上·阜新月考) 《后汉书》中出现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记载,这在关于西汉的史料中很少出现。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汉时期(   )
    A . 门阀政治完全形成 B . 中央地方矛盾尖锐 C . 豪强势力乘势而起 D . 君主专制严重削弱
  • 4.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这种思潮的出现(   )
    A . 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 . 导致国家走向分裂和动荡不安 C . 是江南经济不断得到开发的结果 D . 是传统文化多维度融合的产物
  • 5.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关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据下表可知(   )

    “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毗督其役”

    《隋书》

    “种柳开河为胜游,堤前常使路人愁”

    (唐)秦韬玉《隋堤》

    “昔年开汴水,无应别有巿,或兼通楚塞,宁独为扬州?”

     (唐)许棠《汴河十二·韵》

    隋炀帝巿于怀念江都美景,并为挖掉唯阳王气,而兴工开凿人运河。

    (宋)佚名《开河记》

    A . 历史叙述需要大胆想象 B . 历史结论没有客观标准 C . 历史信息需要辨别真伪 D . 历史研究以正史为依据
  • 6. (2021高二上·灵山月考) 山水画起初是人物画的衬景,在宋代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宋代画家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绘画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强调对山水程式化、规律化符号的总结,将个体生命意识融入绘画之中,寄托作者的思绪情怀。据此可知,宋代的山水画创作(   )
    A . 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B . 折射出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 . 缘于科举制的日益完善 D . 摆脱了传统绘画理论的束缚
  • 7. (2022高一上·花山期中) 辽朝职官设置分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辽朝此举(   )
    A . 意在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B . 减轻了北宋政权的边境压力 C . 导致民族关系日趋紧张 D . 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智慧
  • 8.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相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元朝政府还颁布了专门针对邮驿制度的《站赤条例》。这些措施(   )
    A .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B . 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C . 减轻了各族人民的负担 D . 巩固了民族国家的统一
  • 9.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明代后期南浔镇作为生丝集散地,各市镇商人皆运送蚕茧前来出售,这些生丝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湖丝”或“辑里丝”。盛泽镇是以绫绸为业的大镇,“农家织绸,卖于绸庄,为该地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这反映了“市镇”在当时(   )
    A . 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阵地 B . 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 C . 导致小农经济走向破产 D . 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 10.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经过这场战争,北京的官员就这样创立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新秩序,而滞留在长城以外热河的朝廷则怀恨在心。随着新条约的履行,热河和北京之间的观点分歧不断扩大。”这场战争使(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 .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 . 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 . 传统朝贡外交体系正式崩溃
  • 11.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曾国藩给一位晚清名将的挽联中写道:“佐圣主东戡闽越,西定回疆,天恩最重武乡侯,实同是鞠躬尽瘁;惟贤臣生并湖湘,位兼将相,地下若逢曾太傅,庶无负以人事君。”这位晚清名将(   )
    A . 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B . 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 . 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D . 被任命为台湾的第一任巡抚
  • 12. (2023高三上·渭南月考) 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这场革命”和“向西方学习”分别是指(   )
    A .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B .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 D . 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 13.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根据下表可知,当时中国(   )

    A . 迎来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春天 B . 摆脱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 C . 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 . 具备了一些社会变革的条件
  • 14.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民国初年孙中山将“五族共和”思想作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准则,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如“中华革命党”“中华实业团”“中华书局”等。这反映出(   )
    A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各民族实现了一律平等 C . 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 D . 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 15.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陈独秀曾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陈独秀意在指出中共二大时(   )
    A .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 . 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C . 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D . 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 16.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下图是我国著名画家张仃创作于1937年的漫画-《战争病患者的末日》,该漫画(   )

    A . 鼓舞了敌后战场军民的十气 B . 体现出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C . 反映了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 D . 彰显了中国人民夺取胜利的信心
  • 17.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抗战胜利后,收复区的民众称那些发接收财的国民党官员是“三洋开泰”(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和“五子登科”(抢房子、车子、金子、面子、女子),即便是拘捕、审判汉奸也“有条有理,无法无天”(条指金条,法指法币)。这些现象(   )
    A . 加速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B . 导致国民政府失去美国支持 C . 预示了国民政府失败的命运 D . 直接推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 18.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律性质的法律,被毛泽东誉为“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该法律的颁布(   )
    A . 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 . 促进了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 D .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成果
  • 19.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这首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民谣反映了当时(   )
    A . 经营和分配方式的变化 B .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C . 农村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D .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 20.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有学者指出:“古代人们把不理解的事物视为神意,法律也披上了神的外衣,如《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为太阳神之意。但罗马的法律很早就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了,如《十二铜表法》就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是神意。······当理论与实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罗马法总是致力于满足后者的需要。”造成罗马法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 . 早期东西方文明相互隔绝 B . 罗马深受天主教会的影响 C . 罗马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 . 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传承
  • 21.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非洲国家边界的百分之四十四是按经线或纬线划分的;百分之三十的边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仅有百分之二十六是由河流、山脉等构成的自然边界线。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西方殖民扩张 C . 两次工业革命 D . 两次世界大战
  • 22.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1837年访问里昂时写道:“到里昂就陷入一种骇人听闻的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他们甚至连遮体的破衣烂裳都没有,却用自己的双手制出名贵的织品,织成华丽的衣料,供娇生惯养的富人穿着无所事事。”这一现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 . 波旁王朝的苛政 B . 资产阶级的贪婪 C . 贸易中心的转移 D . 教会统治的腐朽
  • 23.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一切土地一律无偿转让,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土地应定期重新分配,平均使用,使用方式完全自由”。这些规定(   )
    A . 旨在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B . 有效解决了苏俄粮食问题 C . 帮助苏俄赢得了国内战争 D . 为苏联工业化积累了资金
  • 24.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1980年,美国为报复苏联入侵阿富汗没有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夏季奥运会;1984年夏,苏联抵制在洛杉矶举行的夏季奥运会。这表明(   )
    A . 奥运会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B . 国际体育领域受政治因素影响 C . 奥运会加速了美苏冷战的爆发 D . 美苏对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 25.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以世代守土为主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古代基本上没有社会性的就业问题,学校教育主要以培养政府官员为目的,近代职业技术教育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从19世纪60年代起,民族危机严重,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军事工业,为这类企业培养相应的技术人员的职业教育也随之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救国思潮兴起,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诞生,凝聚了当时教育界、实业界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由政府主持建立近代新职业教育体制,仿效日本、美国的教育在中国建立了新的学制,并且把职业教育的某些做法渗透到普通中小学教育之中。

    ——摘编自俞启定《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形成的探讨》

    材料二:德意志民族崇尚手工艺和技艺,受过严格训练而获得“师傅”称号是令人尊重的。18世纪80年代,德国开始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应用于生产和加工。实科学校、专科学校和工业学校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职业教育学校类型。实科学校、专科学校接收有初等学校教育水平但不能顺利升学的学生,工业学校是半工半读学校,专为底层社会儿童开设。德国公民普遍认为,具有某种职业资格是实现人才社会价值的先决条件。国家在教育方面,大力投入经费,推动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当时德国的学校职业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门传授职业技能的学校,另一种是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星期日补习学校。

    ——摘编自黄日强《传统因素对英德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比较》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做出简要评价。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职业教

      育发展的因素。

  • 26.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19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部分)

    序号

    时间(年)

    历史事件

    1785

    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1841

    三元里人民抗英

    1848

    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1854

    美国佩里与幕府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1858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1861

    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67

    天津机器制造局创办

    1871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1871

    巴黎公社政权成立

    1879

    易卜生发表《玩偶之家》

    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从上表中任意选择三条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并据此确定主题,然后对主题做出历史解

    释。(要求:明确写出事件序号和主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27.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汉王朝还在边疆地区实行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汉代边疆政策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清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积极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